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97|回复: 0

姚尧:诗词日赏:2023年3月2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6 2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感十首 其二

  宋·陆游

  劝君莫识一丁字,

  此事从来误几人。

  输与茅檐负暄叟,

  时时睡觉一频伸。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大家好,我是姚尧。昨天,我们欣赏了陆游《杂感十首》的第一首。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二首《劝君莫识一丁字》。

  第一句“劝君莫识一丁字”,“识一丁字”这个典故源自《旧唐书·张弘靖传》:

  弘靖之入幽州也,蓟人无老幼男女,皆夹道而观焉。河朔军帅冒寒暑,多与士卒同,无张盖安舆之别。弘靖久富贵,又不知风土,入燕之时,肩舆于三军之中,蓟人颇骇之。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从事有韦雍、张宗厚数辈,复轻肆嗜酒,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蓟人所不习之事。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张弘靖》

  张弘靖进入幽州时,蓟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夹道观望。河朔军镇的将帅历来身冒严寒酷暑,大多与普通士兵待遇相同,没有使用篷盖安车的差别。张弘靖由于长期习惯了富贵生活,又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当他进入燕地之时,在三军中乘坐人抬的轿子,这让蓟人感到很惊骇。张弘靖认为,安史之乱就是从幽州开始的,因此在上任之初就要彻底改革当地的习俗,挖掘安禄山的坟墓,毁坏他的棺材,这就让当地人更加失望。张弘靖的从事中,有韦雍、张宗厚等几个人,轻浮放肆、嗜好饮酒,经常在半夜喝醉归来,满街烛火,前后呵斥,这都是蓟人所不习惯的事。另外,韦雍等人羞辱责骂官吏士卒,多以“反虏”称呼他们,对军士道:“如今天下无事,你们这些人,拉得开两石力的弓,还不如认识一个‘丁’字。”军中士卒觉得这些人意气自负,都深深地怨恨他们。

  这就是成语“目不识丁”的由来。它原来就是有一定侮辱性的,因为“丁”字实在是太简单了,其简单程度大概就只在“一”“二”“十”之后。即便一个人没怎么上过学、读过书,想必都能认识“丁”字,而且士兵本来就是“丁”,所以他们不可能不认识“丁”字。而陆游在这首诗里反其道而行之,说劝你最好是不要读书习字,连“丁”字都不要认识。

  第二句“此事从来误几人”,这第二句就是对第一句作出解释,为什么“劝君莫识一丁字”呢?因为读书习字这事从来就是耽误人的。

  第三句“输与茅檐负暄叟”,负暄,就是在太阳的照晒下取暖。这个典故出自《列子·杨朱》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列子·杨朱》

  从前宋国有个农夫,经常穿着破絮乱麻做成的衣服,勉强过冬。等到开春以后,他就下地耕作,自己在太阳底下暴晒,不知道天下还有宽广的大厦和温暖的房间,丝绵的衣服和狐皮的袍子。他回头对其妻子道:“晒太阳取暖这个方法,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将它献给我的君主,一定会有重赏。”邻里的一位富户告诉他道:“从前有个人,觉得豆子、麻茎、蒿苗之类的东西是美味,就对乡里的富豪称赞不已。乡里的富豪拿过来一尝,嘴巴被刺伤,肚子觉得痛,众人都纷纷嘲笑而埋怨那个人,那个人觉得非常羞愧。你呀,就是这种人。”

  因此,负暄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敝帚自珍、没有见识,却还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的人,可是陆游却说,那些读书习字的人,反而输给在茅檐下晒太阳的老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四句“时时睡觉一频伸”。频伸,就是打哈欠,伸懒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个负暄叟被暖洋洋的太阳晒着,随时打个哈欠,伸个懒腰,就能这么睡过去了。可你们这些人呢,步入仕途之前,需要寒窗苦读、废寝忘食,以期能够金榜题名。步入仕途之后,有理想追求的,整天要忧国忧民;没有理想追求的,整天在追名逐利。其实,你们过得都很辛苦劳累,又有谁能像负暄叟一样,过得轻松自在呢?

  好,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讲到这里,喜欢的读者请帮忙点赞、转发和评论。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22:56 , Processed in 0.093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