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55|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3月27日【第2023-611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6 18: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3月27日,星期一,2023年第611期

  【话题】洪都拉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美全球影响力急速衰落又一具体体现

  【消息】3月25日,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应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要求,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已同意将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战术核武器。

  【消息】据媒体报道,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此前,当地时间3月25日,洪都拉斯外交部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讨论纪要】

  ●俄罗斯态度强硬,意在宣示绝不会吞下“贫铀武器”这一苦果!

  普京宣布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早有征兆,也在意料之中,但我们仍然对此表示担忧。贫铀弹的最大恶劣之处在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长时间无法消除。在我们看来,普京称俄罗斯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就与美、英叫嚣提供贫铀武器密切相关。对此,第一,不排除俄罗斯会使用战术核武器进行反击;第二、北约就是战术核武器的最初发明者,这种武器在一方常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几率较高;第三、俄罗斯的意图在于威慑,威慑美西方不要轻举妄动;第四、至少在表面上,俄罗斯向方方面面传递强烈信号,绝不会吞下“贫铀武器”这一苦果!

  ●巴赫穆特战局突然缓和,是否是“大战前的沉寂”?

  对于普京称俄罗斯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美国的表态是回避和淡化,意在安抚欧洲,但欧洲反应依然激烈。显然欧洲对于美、英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断浇油拱火表示愤怒,这也意味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矛盾在进一步激化。一旦乌克兰战事升级,不排除欧美在军事层面的矛盾会加剧。

  此外,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还有一个意图,那就是强调,一旦乌克兰局势全面升级,尤其是向“核”的方向全面升级,不排除乌克兰战争范围将会扩大的可能,甚至不排除俄罗斯和北约直接开战的可能。届时,战争范围将不会只局限于乌克兰,更不会只局限于目前的常规战争状态。如果从这个角度观察巴赫穆特战局有所缓解,颇给人一种“大战前的沉寂”的感觉。这意味俄罗斯的关注焦点或从巴赫穆特转向白俄罗斯方向。换言之,似乎出离愤怒的俄罗斯对于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也不是太在意了。

  ●洪都拉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美全球影响力急速衰落又一具体体现

  如果说,美洲是美国的“后院”,那么中美洲是这“后院中的后院”。洪都拉斯大约1000万人口。洪都拉斯与西方的殖民历史、贩卖黑奴以及玛雅文明的灭亡密切相关。洪都拉斯被称为“香蕉共和国”,这意味他们产业单一,极其容易被外部控制和干涉(在西方眼中,俄罗斯也是一个“香蕉共和国”)。洪都拉斯总统希奥玛拉·卡斯特罗是美国“被流亡”(因美西方的深度干涉与洪都拉斯人民的坚决抵抗,导致洪都拉斯盛产“政变”)的前总统塞拉亚的妻子,与美国可谓有国仇家恨。如今,洪都拉斯与台湾省“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方方面面看得清楚,美帝连洪都拉斯这样本应被绝对控制的国家都拉不住了,充分说明美帝世界影响力的快速没落,也自然成为美帝霸权衰落的又一具体表象。

  ●所谓“中立国”瑞士自毁“牌坊”或是瑞信暴雷的另一原因

  对于瑞士来说,“中立国”的名头对于其在金融层面攫取大量财富。在二战时期,其就通过对交战双方的“通吃”赚的盆满钵满。而在二战中大量死于集中营的犹太人的财富也最终因其成为“无主之财”而最终落入瑞士人的腰包。

  2022年12月1日,瑞士政府冻结了俄罗斯价值81亿美元的资产。瑞士信贷集团则冻结了价值176亿瑞士法郎(超过19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不知道是否这次瑞士人是没有看准时机,还是过于贪婪,自毁“中立国”的牌坊,结果导致瑞信从2022年年底就出现了大量资金外流。瑞士终于露出了强盗、流氓本色,自然导致更多资金流出瑞士,比如,沙特等国家就开始大量撤资。

  瑞信真正的服务对象是西方的金融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始终是赚钱的,瑞信是始终亏钱的。可想而知,一旦资本金不够抵偿,就会立刻破产。于是,瑞信为了弥补长期、大规模运营金融衍生品导致的亏空,便开始四处巧取豪夺。也就有了自毁“中立国”的牌坊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事儿,只不过这次瑞士看走了眼!

  ●“老朋友”基辛格,百岁高龄却只会“老调重弹”

  基辛格口中的所谓“第二次冷战”指的就是中美“彻底脱钩”,如果真的发生,当然比第一次冷战危险。不过,5年贸易战,1年强行加息,尤其在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发生后,这种“彻底脱钩”对谁的威胁更大恐怕不言而喻。所以,“老朋友”基辛格最好还是收起来威胁中国这套把戏,以免“晚节不保”。

  【话题】怎么看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所谓“世界正处于危险的边缘”之相关言论?

  【消息】3月26日,据媒体报道,达利欧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世界正处于“危险的边缘”,可能会面临三个“地震式”的剧变:一、是巨额债务的货币化,即各国央行通过印钞,发行货币来购买这些债务;二、是财富和价值观的鸿沟引发的巨大内部冲突;三、是国际大国的冲突。

  【讨论纪要】

  西方的经济是债务驱动的经济,将债务看做资产。这与中国文化中的债务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达利欧的表态与“老朋友”基辛格没有本质区别,那就是“西方摊上大事,中国也别想好过”?甚至直接威胁,中国如果不按西方说的去配合,就爆发战争。既然美方态度如此不端正(破罐子破摔,实际上已经承认输了),那么中美之间就没什么好谈的。在我们看来,中国已经针对著名的“奥巴马之问”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在说,更是在做。所以,对于西方资本利益而言,接受“基因改造”,在政治上接受“中东全面破局”,在经济上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是其唯一出路。

  【话题】资金从美国中小银行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基金,充分说明美国金融市场已丧失信心

  【消息】3月26日,据美媒援引美联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15日的当周,中小银行在短短一周内损失了1200亿美元存款。3月迄今已有超过2860亿美元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流入规模创疫情初期以来最大。

  【讨论纪要】

  ●西方金融体系信用的崩塌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这种大量资金从中小银行外流的现象仍然体现出市场对美国金融体系缺乏信心。除了资金从美国中小银行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基金之外,还有一部分对于美国金融体系感到绝望的资金流向“私人市场”,在他们看来,不仅存款成问题,美元更成问题。一时间,市场逃难、避险情绪不断弥漫。要知道,西方金融玩的就是所谓的“信用”,西方金融体系的信用一旦崩塌,效果就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流向“私人市场”的资金普遍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投资实物

  值得注意的是,流向“私人市场”的资金普遍有一个基本特点,拿就是投资实物,比如:投资土地、房产、大宗商品、古董珠宝等,而不再投资债券。在他们看来,这些资产也许会缩水,但用他们的眼睛能看见,而且具有相对应的使用价值,更不会一夜之间“蒸发”的一干二净。当然,这其中黄金除外,因为他们知道,黄金受到美西方金融当局的严密控制,现在投资,风险巨大。

  ●基辛格、达利欧之流通过不同方式威胁中国“美国不好过,谁都别想好过”的目的之一

  基辛格、达利欧所谓美国商业领袖之流,通过不同方式威胁中国“美国不好过,谁都别想好过”的目的之一就在于,要求中国不得妨碍他们继续将金融游戏玩到极致(比如,中国不能在黄金、商品、汇率、利率、市场预期等层面出手)。所谓“玩到极致”就是将美国国内、国外的债权人通过暗中操纵市场(西方金融霸权虽然已经式微,但仍还有相对金融霸权)等手段一网打尽,且让他们最终认赌服输。如果实在不行,就学瑞信,强行抹掉债权人的权益,明抢豪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00 , Processed in 0.1292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