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6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4月10日【第2023-623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0 12: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2023年第623期

  【话题】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欧洲不卷入台海冲突”,这意味着,至少在形式上“老欧洲”回来了

  【据媒体报道】4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采访中称,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避免卷入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

  【讨论纪要】

  ●今天法国或欧盟遇到的麻烦与困境与其此前对外政策制定的错误密切相关

  围绕着中东的“外交之春”,以色列、甚至英国媒体都开始用一种“非美语境”探讨、呼吁妥善处理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而从马克龙“欧洲须减少对美依赖,避免卷入中美台湾问题对抗”的言论来看,至少在表面上,似乎“老欧洲”真的回来了。某种意义上说,今天法国或欧盟遇到的麻烦与困境与其此前对外政策制定的错误密切相关。至少目前阶段,马克龙开始针对乌克兰问题,尤其是乌克兰之悲剧在亚洲重新上演,进行反思。这或是中法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内容涉及乌克兰问题但没有涉及台湾问题的原因所在。马克龙访华某种意义上说,是WTO框架下孤立美国、另起炉灶的一种外交宣示。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只是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4月10日,美国会众议院监督和问责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科默证实,该委员会已向四家主要金融机构发起传票,对拜登家族的商业交易进行调查--美国秘密文件发生严重泄密事件,类似希摩·贺什的爆料事件,如果加上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前任总统遭遇逮捕、起诉一事,都意味美国内部的分裂已经非常严重,真的如同中国明朝末年的内部党争那样,即便亡国在即却也不改“互撕”之心,这足以令美前国务卿基辛格心如死灰。在我们的观察中,不排除美国秘密文件泄密事件日后可能成为引发美国内部政治大清洗之导火索的可能性。面对这样一个美国,日本的背叛(WTO层面)、“老欧洲”重现江湖自然是见怪不怪。

  ●“中东大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上演

  所谓“中东大乱”指的是美西方对中东地区的绝对控制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之春”开始的时候恰好是“第三轮排列组合”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中、欧、俄三方协调,将博弈重心从中国周边推向中东,联手消遣美国的时候。以美、欧、俄、联合国(中东问题四方协调机制)主导的中东旧秩序的维护者都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而以国际社会主导的中东新秩序正在慢慢形成,在我们看来,“中东大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上演。

  ●国际社会主导下的“两个进程”对西方主导下的“两个进程”造成严重干扰

  国际社会主导下的“两个进程”指的是“乌克兰和平进程”与“中东和平进程”,西方主导下的“两个进程”指的是“金融防火墙搭建进程”与“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进程”。结合马克龙访华签订空客飞机大单来看,波音死还是空客死,或是“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进程”最终“花落谁家”的一个先行指标。如果乌克兰未来真的走向和平,波音除了玩金融游戏外恐怕无事可做,这是否意味着西方资本利益准备投奔欧洲平台呢?

  ●只要西方一天没有选择孤注一掷,就是我们最欢迎的“河渡人”

  当然,如果西方资本利益不能顺利转进欧洲平台,“一带一路”自然也是一条出路--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我国有太多好公司、好技术没有上市,比如,我国科学家开发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从沙特、俄罗斯资金来投的情况下,这就是注册制全面落地之进程启动的意图所在,与西方抢资金。不难看出,注册制全面落地与金融反腐进入深水区与国际形势最新的发展密切相关。只要西方一天没有选择孤注一掷,就是我们最欢迎的“河渡人”局面。这也是大道阳谋,不破不行,但又破无可破。美国越是破坏,中国的朋友就越多。

  ●黄岩岛这个大号的“钓鱼岛”钓的是什么?

  此前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第八师团长坂本雄一已经在直升机坠毁事件中饮恨西北。而对于热衷于玩两面三刀的越南而言,我们只关注一件事,那就是不要将金兰湾租借给美国,即便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金兰湾仅具有象征性意义。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南海战场建设,否则,黄岩岛这个大号的“钓鱼岛”钓的是什么(时间和美西方的战略资源)?美、日、韩三方连一个朝鲜都对付不了,中国展开手脚对台封控、绕台演训自然顺理成章。

  【话题】在欧美银行业风暴背景下,日本新任央行行长会否调整货币政策?

  【据媒体报道】4月10日,美联储周度披露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显示,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两周(截至3月22日和3月29日),美商业银行贷款和租赁贷款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两周跌幅,贷款规模骤降近1050亿美元,表明在银行业危机之后,美国信贷状况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收紧,该数据也是1973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极值。

  4月10日,日本新任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警告经济前景存在高度不稳定性,表示将与日本政府密切沟通并“灵活”制定货币政策。

  【讨论纪要】

  ●高盛给出的数据与分析意味着美国的经济正在猛烈收缩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将“灵活”制定货币政策,首先要考虑的背景就是欧美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前景的进一步恶化。所谓“美国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首先指的就是美商业银行贷款和租赁贷款出现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贷款规模骤降。按照高盛给出的数据显示,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信贷紧缩”是一个大问题,美国经济增长的70%来自信贷支持的支出。在美国,资产不足2500亿美元的中小型银行发放了大约50%的美国工商业贷款、60%的住宅房地产贷款、80%的商业房地产贷款和45%的消费贷款。高盛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关键领域无法获得关键资金来源,GDP将大幅下降,美国将陷入衰退。在我们看来,高盛给出的数据与分析意味着美国的经济正在猛烈收缩。

  ●对美联储而言,其既无能力控制通涨,也无意愿控制通涨

  按照正常思维,面对如此局面,美联储不能继续加息,继续加息只会加重资产不足2500亿美元的中小型银行发放信贷的难度,但问题在于,美联储已经丧失了对通涨的调解能力,换言之,对美联储而言,加息与否与控制通涨已无直接关系。美联储之所以丧失对通涨的调解能力就在于造成目前通涨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是复杂的,比如,中美贸易战的持续、俄乌战争的持续、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等,以及由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的全球性供应链的持续、深度的紊乱和破坏。也就是说,西方邪恶势力,为满足某些小集团的私利,不惜破坏包括欧、美国家利益在内的,全体人类社会和平、稳定之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于市场利率来说,它们并没有跟着美联储所谓的加息或不加息的步伐走,而是跟着自己的市场感觉走,于是,市场就把利率“自己加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方方面面都无法继续愉快的投资、愉快的消费。所以,这种信贷规模的大幅收缩,出了硅谷银行倒闭的因素外,还有市场“自发”因素导致的“主动收缩”效应在其中。这种效果类似中国在经历三年疫情期间,方方面面都不敢轻易扩大投资类似。

  ●对于西方金融当局而言,最起码的金融规则也是会说不讲就不讲的

  之所以美联储仍要继续强行加息,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想要竭尽全力的压缩中国货币政策调解空间并协调西方央行形成超级央行、制造“美元慌”,破坏南方国家的经济稳定运行,迫使南方国家借贷美元(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最终通过“水淹南方”对广大南方国家进行史无前例的大兼并、大收购。在这里,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认为美联储只剩下最后一次加息25点的操作机会,对于西方金融当局而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起码的金融规则也是会说不讲就不讲的,比如,一边印钱,一边加息。

  ●美联储强行加息的某些原始意图已无从实现

  中国注册制全面落地之进程已经开启,从全世界范围内抽取资金的效应已经出现,比如沙特、俄罗斯。对俄罗斯来说,其手上积累的大量人民币(包括卢布兑换的,石油兑换的人民币在内)就可以直接投资中国股市(由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这些作为俄罗斯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存在中国的银行之中),尽管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俄罗斯仍然是贸易顺差国。在我们看来,西方企图通过继续加息限制中国货币政策的企图已经破产,中国不用加息,也可以继续从世界抽取资金。此外,由于中国恰到好处的放开疫情管制,再度与众多南方国家恢复紧密经贸往来,也使得美联储加息、收割南方经济体的企图基本破产。

  ●日本央行继续加息是必然的事情

  目前猜测美联储是否继续加息没意义,只要盯住美联储是否、何时、多大规模印钱就好了。这一点在欧洲央行宣布准备再度加息就可以看的很清楚,与美联储一样,它们早就已经在一边印钱,一边加息了,只是没有公开而已。所以,从这一点看,日本央行能做什么也就不难明白了,之所以强调“灵活”制定货币政策,恐怕就在等待美联储“下达指令”罢了。换句话说,就算美、欧不加息,或小幅加息,只要日本央行加息,那么西方也在客观上等同于“同步加息”。所以,日本央行继续加息是必然的事情,差别就在于在“恰当的时候”开始。

  ●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保住一幅“讨饭碗筷”是林芳正访华主因

  在我们看来,本轮西方(欧、美、日)印钱,或首先从日本央行开始,这或是新上任的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西方金融当局眼中,或从“西方超级央行”角度观察,如此做,即可以在“西方超级央行”层面继续向世界注入流动性,又可以通过操作日元(即便日本央行加息,但日元也会因大量量化宽松而不断贬值)对美元形成支撑。当然,这也会阶段性的对欧元形成支撑,直到日元撑不住了,再去牺牲欧元对美元形成支撑。而我们由此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点点“金融断尾”的影子,这对日本工商界而言不亚于灭顶之灾,这意味着日本爆发金融危机不可避免。日本的经济很差,通涨也是居高不下,只有一些技术老底可吃,但这些技术对欧美而言都是不需要的,只有与中国经济形成配套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才能为日本保住一幅“讨饭碗筷”,在我们看来,这或是林芳正紧急访华的一个主要背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5:10 , Processed in 0.3596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