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56|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5月9日【第2023-646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6 09: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5月9日,星期二,2023年第646期

  【话题】中、巴、阿三国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到打击“巴塔”与“东伊运”

  【据媒体报道】5月6日,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巴基斯坦出席了第五次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这是两年来中阿巴三方首次举行外长对话。

  三方还发表了《第五次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长对话联合声明》,决心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原则,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政治、发展、安全三大领域合作。三方同意,加强安全、打击有组织犯罪、毒品走私等方面协调与合作。强调有必要不允许包括“巴塔”“东伊运”等在内的任何个人、团体和政党利用本国领土损害和威胁地区安全与利益,从事恐怖主义行为和活动。三方强调不能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要推进阿富汗和平、稳定与重建。

  【讨论纪要】

  ●若强压阿盟,不允许其重新接纳叙利亚,那美国就等着自己善后苏丹问题吧

  非洲专家称苏丹领导人对西方不太有信心,更愿意接受中国调解——显然,“中国不犯错,美国必犯错”这观点得到进一步验证。中国到目前没有掺合进入苏丹乱局,也意味着国际社会不愿介入苏丹乱局,因为美西方一直从中捣乱,这里就是其精心为国际社会挖下的“坑”。当然,对于苏丹乱局,国际社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之大原则下,主要以地区国家、组织为主导,提供响应的配合与支援。不难看出,这一应对方式获得了中东国家的普遍欢迎,比如,在中国撤侨的过程中,就得到了苏丹冲突双方和沙特等国家的全力配合。对于美国来说,其自己“点火”的苏丹内乱彻底成了包袱。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被动除了凸现在苏丹问题上外,还有叙利亚问题。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将延长对叙利亚的制裁——在我们看来,美国政府在说出这句话后,其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就已经输的一干二净了。显然,阿盟顶住了美国的压力恢复了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身份。如果美国敢于得罪沙特,比如,强压阿盟不允许恢复叙利亚阿盟成员国身份,那么就等着自己处理苏丹问题吧。

  ●美国(西方)在中东的影响力或已从“绝对”变为“相对”

  5月9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空袭已造成12人死亡——在我们看来,以色列政府或在用加剧巴以冲突的方式刻意强调以色列未来国家安全问题,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对目前巴以冲突的反应相对微妙。我们不排除局面会逐渐向以色列有求于国际社会解决巴以问题、尤其是解决以色列国家安全问题方向移动的可能性。届时,恐怕在巴以问题上会出现类似在国际金融层面“谁说了都不算”的局面。而由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恐怕也会从“绝对”变为“相对”。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中东局势或将重新成为国际局势的焦点。

  ●在埃尔多安政府眼中,俄乌战争西方胜算渺茫

  作为国际社会主导下的,与“中东和解进程”相互交替、掩护推进的“乌克兰和解进程”,以土耳其总统府发言人“不相信俄乌冲突会以有利于基辅的方式结束”的观点来观察,至少在土耳其政府眼中,在美国于中东处境如此被动的情况下,乌克兰战争西方胜算渺茫。美国的处境让包括土耳其在内的方方面面看的非常清楚,一旦土耳其与叙利亚关系开始缓和,中东局面重回2011年“埃及之乱”前的氛围将更加浓厚。而对于美西方来说,其不得不面对,“中东努力十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残酷现实。

  ●中、巴、阿三国联合声明中首次明确提到打击“巴塔”与“东伊运”

  美国痛苦的认识到,必须与中国谈些什么才能勉强维持当前局面,无论在传统安全层面,还是在非传统安全层面。对于美西方来说,能与中国相对缓和的又只有非传统安全层面,但在美国高官访华前,又必须有一块中国认可的“敲门砖”,挑来挑去,美国人选择了阿富汗这个点。我们注意到,中、巴、阿三国声明中首次明确提到打击“巴塔”和“东伊运”后,伯恩斯才有机会见到了秦刚外长。

  本质上,美国这一做法仍然在瞄着俄罗斯阿富汗政策小九九做文章,类似于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一旦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一个阶段内,实质性开始这样做了,那么俄罗斯的阿富汗政策小九九恐怕就到了“最后时刻”,即:美国都撤了,俄罗斯的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还有根吗(利用西方遏制中国)?在俄罗斯眼中,美国极可能因此向中国提出不能继续如此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俄罗斯,所以,美国这一招本质上也是一种不得已情况下(虚弱、让步)的“以退为进”,妄图继续分化中俄,同时达成阶段性金融维稳的目的。

  ●俄罗斯正式宣布从扎波罗热地区附近撤出当地居民或意味着乌克兰局势正进一步滑向失控

  有趣的是,西方真的等来了“桃花汛”,乌方开始用第聂伯河的春汛威胁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与此同时,感到了压力的俄罗斯开始强攻巴赫姆特。我们注意到了俄罗斯开始从扎波罗热地区疏散百姓的最新变化,这是让人感到担忧的,这意味着俄罗斯或已经开始做最坏打算,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战争前夕的紧张氛围日渐浓厚。对于这一最新变化,西方恐怕也要掂量掂量。美国忙不迭拉中国缓和紧张氛围——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尔5月8日称“我们一直认为,中国能够在乌克兰问题上扮演适当的角色”。

  ●国际社会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利用美国的“以退为进”尽可能敲掉西方与俄罗斯在遏制中国问题上的共同利益点

  中国当然不会相信美国所谓的“诚意”,但不妨碍利用美国的“以退为进”推动俄罗斯“往前”再动一动,因为这一最新情况必然在客观上对俄罗斯形成一定压力。如果俄罗斯仍然在其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问题上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那么美国高官或会在近期宣布访华。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利用美国的“以退为进”尽可能敲掉西方与俄罗斯在遏制中国问题上的共同利益点。不排除美国在看到被中国反手利用后及时“踩刹车”的可能性,但恐怕最终自己操作不好,离间中俄不成,反而促使俄罗斯进一步靠向中国。但无论怎么玩,都需要时间。对此,我们不妨继续密切观察。

  【话题】美国这种严重脱实向虚的经济体,所谓“经济衰退”或首先意味着股市即将大跌

  【据媒体报道】5月8日,根据美联储发布的高级贷款官意见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美国银行收紧大中型企业商业和工业贷款条件的比例从去年四季度的44.8%上升至46%。银行报告称,所有商业房地产贷款类别的标准更加严格,所有类别的住宅房地产贷款的贷款标准都收紧了。

  5月8日,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阿密特·塞鲁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指出,一次比2008年更大规模的信贷危机可能即将到来,在美国4800家银行中,近一半都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

  【据媒体报道】在我们眼中,美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中。

  所谓美国经济持续扩张,最终都扩张到了虚拟经济领域。所谓扩张,不过是依靠印钱撑起的泡沫,所以,这种所谓经济增长没有任何意义。当然,和未来的“红巨星效应”相比,现在美国经济泡沫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美国就是一个“大号银行”。即便有部分亚、欧企业因俄乌战争、《削减通胀法案》、政治因素、中美贸易战等转入美国(包括台积电、三星在内),但他们大多处于观望之中,很多企业仍在建厂(如台积电者,更是以“火灾”唯有推迟、甚至取消建厂)而未投入生产,而美国本土厂商(以芯片为例)在中国的市场却在不断削弱。显然,美国的制造业仍然收缩。所以,像美国这种严重依赖虚拟经济、经济结构严重扭曲变形且调整无望的经济体,谈到经济衰退,恐怕实体生产因素要弱很多,而首先意味着“股市即将大跌”。

  美联储强行加息是导致美国银行危机,甚至随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所在。对于美联储这个“庄家”而言,只能等待“开牌”。通胀飙升,按传统西方金融教科书,必然加息。于是,各大银行的客户们纷纷押注看涨利率,而各大银行们只能相对客户“对赌”押注看跌利率。美联储当然非常清楚,各大银行最喜欢的是低利率,但为了达成“水淹南方、收割天下”之险恶目的,美联储开始加息。美联储对美国银行家们说,只要熬过最初的几个月,局势就可反转,只待大赚一笔。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美联储这位“庄家”失手了。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拒绝提供配合,美国加息的同时中国却在降息(如果中国跟随美国加息将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灾难性影响)。再加上俄乌战争长期化对世界范围内供应链的深度冲击、中国“突然”放开防疫政策(很多南方国家因中国经济重新开放而幸免被西方收割,西方“水淹南方”计划的初始目的已告破产)打乱了美国金融当局控局节奏等因素,强行加息一年多,结果却落得个鸡飞蛋打,骑虎难下。

  时间拖得越久,美西方内部的分裂就会越深刻——据知情人士称,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将于本月将前往中国访问,这是四年来的首次。在我们看来,杰米·戴蒙不是一般人,如果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他就是西方资本利益这个“大家族”中“老大、老二”家的“大管家”。所以,大家不妨密切关注杰米·戴蒙最终是否能够成行,或行程是否出现变化,比如,进京或中国有人(比如,金融系统相关人士)愿意见他。

  【话题】美国的就业数据首先服务于金融维稳

  【据媒体报道】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5%(按美元计);进口同比下降7.9%;贸易顺差902.1亿美元,同比扩大82.3%。国别来看,前4个月,对东盟出口增长24.1%,对欧盟出口增长3.2%,对美国出口下降7.5%。

  【讨论纪要】中国政府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可靠性较高,从我们感受到周边环境情况来看,中国的经济恢复状态就是如此,无需粉饰。当然,3年疫情、俄乌战争长期化、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会一朝恢复原状。而相比之下,美国是有数据造假之动机的,比如就业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就业数据首先是给本国金融市场看的,这是美金融当局金融维稳的基本手段之一。

  【话题】为何去年同期对日贸易逆差604.4亿元,而今年却变为顺差188.2亿元?

  【据媒体报道】5月9日,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7316.6亿元,下降2.6%,占5.5%。其中,对日本出口3752.4亿元,增长8.7%;自日本进口3564.2亿元,下降12.1%;对日贸易顺差188.2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604.4亿元。

  【讨论纪要】在我们看来,中日双边贸易,出现我国去年同期对日贸易逆差604.4亿元,今年却变为顺差188.2亿元的现象,与汽车、半导体产品的贸易量变化密切相关,这是日、韩经济对华较为有优势的行业,也是日韩经济的支柱产业。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战、美国推动《削减通胀法案》等因素深度影响,全世界供应链开始向中国进一步集中,甚至有相当部分西方有所保留、十分忌惮的供应链及其重要环节也开始向中国集中,其中尤以汽车业、半导体业为典型代表。这使得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工业体系越来越完善,很多此前需要从日、韩进口的产品、零部件,不再需要进口了,在本土生产即可。需要说明的是,GNP更多指向货币,而GDP则更多指向生产线、供应链等实体生产要素,至少在中国眼中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认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一些,这也是中国不怕美国没收中国外汇储备的根本原因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2:06 , Processed in 0.1720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