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46|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6月13日【第2023-675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5 08: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2023年第675期

  布林肯访沙彻底失败后

  面对“三线作战”的巨大压力,美国被迫默认波兰去与“老欧洲”们聊聊

  【据媒体报道】6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会见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波兰总统杜达并举行三方会谈。马克龙当天在会见德波领导人时警告说,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反攻”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四点原因使得美国被迫接受让波兰与“老欧洲”们聊聊

  法国总统马克龙目前非常活跃。而在此前不久,波兰还在向“老欧洲”之一的德国发难索要二战赔款,而如今,法、德、波三家却“把酒言欢”,非常有趣。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波兰找“老欧洲”之德、法“聊天”恐怕是在美国默许下进行的。而迫使美国这样做大概有四点原因:

  第一、升级的俄乌战争,炸毁的卡霍夫卡水电站,甚至核污染化让波兰感到非常紧张。波兰不但无法染指遭遇洪水、核辐射的乌克兰西部土地,承受巨量难民的涌入,更对在“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本质是直接揪着北约的“衣领子”单练)层面摇来摆去的俄罗斯感到焦虑;

  第二、在中美军事热线仍处于物理切断状态的背景下,以台湾海峡中美军舰险些相撞为代表,中国的极度强硬让美国毫无办法;

  第三、尽管美国在打“阿富汗牌”的问题上对此踩下“点刹车”以安抚俄罗斯,但在卡霍夫卡水电站被炸毁后,通过帕特鲁舍夫在发出“俄罗斯正在被迫考虑与乌克兰(西方、北约)摊牌”信号的俄罗斯在战略上再度摆向中国,这让美国感到十分忌惮;

  第四、以沙利文和布林肯访问沙特彻底失败为代表,对中东局势的控制能力迅速减弱,甚至因中东局势的快速变化而坐实“三线作战”让美国感到力不从心。

  综上四点,面对如此残酷现实,美国不得不默认波兰去找“老欧洲”帮忙缓和一下局势。一方面防止俄罗斯“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稳稳心神”,试图重新找回行棋步调。

  ●对于国际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中东国家深有体会

  我们注意到,******6月5日在内蒙古调研的时候提及“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之策。‘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们敞开大门,谁来与我们合作都欢迎。经济全球化是大道,大家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之相关内容。在我们看来,“双循环”与东方时事解读提出的“经济内循环”与“最低经济内循环”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国际局势的确在进一步恶化。

  对于国际局势的最新变化,中东国家恐怕是深有体会的。由于美国拜登政府对中美双边关系一再进行破坏,鼓吹“脱钩短链”,中国不得不开始为中美随时“彻底脱钩”而做全面准备。在沙特看来,一旦中美“彻底脱钩”的局面出现,沙特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建立新的经济循环结构。

  ●在沙特眼中,只有中国有能力、有意愿能够帮助沙特完成产业升级和转型

  我们注意到沙特投资部在6月11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提及30项投资协议的签署,总价值达1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为中企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项目。其中涉及技术、可再生能源、农业、房地产、矿产、供应链、旅游和医疗等多个领域——显然,沙特要成为海湾的经济中心(目前沙特更多扮演政治中心的角色)。

  需要补充的是,“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的成功研制,使得中国在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和远程输送天然气方面如虎添翼。

  不难看出的是,中国可以助力沙特可以将本地石油、天然气直接转化为电能,用于发展高铁、5G/6G、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换言之,中国将为沙特提供“体系性”经济转型、升级方案,这些都为中沙能源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在沙特投资大臣前往香港访问的背景下,不排除沙特阿美在谋划在香港甚至内地上市的可能性。很显然,沙特就是想要自己的石油与人民币“锚定”,进而摆脱西方对能源价格的操控。对此,我们想要额外说一句的是,在彻底掀翻西方金融霸权的问题上,有着与沙特同样诉求的俄罗斯岂有意乎?

  ●在无论结果如何“最后再玩一盘”信号背后,恐怕“老欧洲”们早已在做“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准备

  这个时候,中东对于西方而言是不能动的,这恐怕也是中东国家看准时机敢于“闹翻天”的原因所在。否则美国的金融游戏,欧洲的能源供应都会出大问题,况且,中国还在旁边虎视眈眈,谁去动中东,动沙特,恐怕中国不会答应!这一点中东国家更是深刻感受到的。连伊拉克、伊朗都不敢惹的美国,恐怕更不敢对沙特怎么样,这一点中东国家也是深刻感受到的。

  看到美国对中东控制能力的大幅削弱,在美国仍在和中、俄同时死磕的背景下,“老欧洲”的真实心态恐怕就是无论结果如何,只“最后玩上一盘”。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老欧洲”一边响应美国,一边对中国喊话,一边安抚俄罗斯和伊朗,可谓“四方下注”。

  ●今年到明年,不排除西方邪恶势力用“粮食武器”对国际社会发难的可能性

  “老欧洲”们如此投机意味着其与美国围绕当前国际局势在具体应对策略上的分歧在进一步加深。“老欧洲”如此投机也意味着,其听懂了朝鲜喊出“正义必胜”究竟是什么意思,更深知欧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能源、经济、粮食和安全问题都是如此)。

  恐怕欧洲人对金融资本是有深刻认识的,美国的粮商们恐怕已经在“摩拳擦掌”了。今年到明年,不排除西方邪恶势力用“粮食武器”对国际社会发难。当然,凡事都有两面,在美国粮商们发财的时候,西方的决策者们就要考虑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因粮食供应问题而转好的可能性了,因为俄罗斯也是产粮大国。需要补充的是,中国早在多年之前就一直在做超额粮食储备,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可以向友好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救助,让其度过“荒年”。

  ●再谈国际局势或不会在较长时间内继续维持“河渡人”的状态

  我们再次敦促和提醒俄罗斯决策层,不要对马克龙的表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由于目前欧美仍处于“河流”状态,从西方整体角度观察,马克龙的言论显然有“稳军计”之意。

  在我们看来,国际局势或不会在较长时间内继续维持“河渡人”的状态:第一、俄罗斯如果选择“提前摊牌”,而西方则选择后退、让步,那局面会从正式触及“半渡”回退到僵持局面;第二、俄罗斯与西方围绕俄乌战争继续僵持没有结果的时间恐怕不会拖得太久,尤其在卡霍夫卡水电站被炸毁的背景下观察更是如此;第三、如果双方有一方或双方同时正式触及“半渡”,并使得局面迅速演化到“不可逆”,中国必然出手“半渡而击”。这恐怕是******在内蒙古调研,再提“双循环”的深刻含义所在。

  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与从巴西进口有何区别?

  【资料】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并在14年间始终保持这一优势地位,如今中国已成为巴西大豆、牛肉、鸡肉等农产品的最大买家。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1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占到了巴西对华出口总额的一半,而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占比也从之前的20.6%上升至22.2%。

  【讨论纪要】当前阶段,中美关系整体仍处于僵化之中,由于美国只是嘴上说着加强对话改善双边关系,却迟迟拿不出对话的诚意,所以两国关系已经逐渐降到冰点,而中国也为防止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可能带来的中美全面脱钩做足准备。在我们看来,中国将大量农产品订单从美国转向巴西就有上述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巴西的农产品也为西方资本利益所掌控,但直接从巴西进口农产品与从美国进口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样做,首先会激化美国资本利益与国家利益,巴西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此外,中巴农产品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对于人民币走向世界也是一件好事。

  特殊时期,我们建议各行各业,尤其是重点行业

  应警惕“孟晚舟事件”再度上演

  【据媒体报道】6月12日,国内光伏圈突然传出消息,有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参加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时,刚下飞机,在旧慕尼黑机场被带走。

  【讨论纪要】次贷危机后,由于西方对油价的操纵并导致其无缘无故暴跌,使得此前在西方炒作绿色能源、碳排放等概念下,刚刚踏入世界范围内掀起发展新能源浪潮的中国光伏产业欲哭无泪。

  后来,在于国家的强力支撑下,中国利用价格优势将欧美光伏厂商“杀”的“片甲不留”,就此,西方的光伏厂商便于中国的光伏厂商“结下来梁子”,可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所以,新闻报道中提及事情的发生是有历史原因的。

  未来一段时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建议,各行各业,尤其是重点行业,比如芯片、量子计算等的敏感人物,出于个人安全原因,要小心出行,防止“孟晚舟事件”再次上演。在这种问题上,西方邪恶势力没有底线。

  小谈中国车企未来应如何发展

  【据媒体报道】6月9日,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发表讲话。

  【据媒体报道】6月13日,沙特阿拉伯投资部已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华人运通签署了一份价值56亿美元(约400.4亿元人民币)的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

  【讨论纪要】我们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整合遭遇挫折感到遗憾。我们希望华为造车的消息是个假消息,我们也希望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整合能够取得新进展,如果没有进展,那我们就希望华为造车的消息是真的。某种意义上说,华为造车不造车都可以,但在我们看来,华为也有能力颠覆未来世界智能汽车产业。

  只有和华为、中兴紧密合作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才能顺利发展,因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只不过是一种阶段性产物,智能汽车才是主流。即便是传统燃油车一样可以走智能化之路并将新能源车踩下脚下。

  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产业,以后欧美对中国设限恐怕会越来越多,就像对待华为那样。所以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广阔的“第三世界”。在国际局势随时可能发生巨变的背景下,欧美的“周边”地区可以去,但要讲重点,讲策略,比如,深耕国内,“抱团”、“成体系性”的过去,加强军事建设等。

  此外,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走出去”的问题上,沙特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既然国内整合不顺利,那么不妨从沙特,从国外整合开始。

  美债大概率会成为西方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引爆点”

  【据媒体报道】近日,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表示,美国国债是一项风险“非常”高的投资;美国股票将比债券表现更好。

  【讨论纪要】随着西方金融游戏越玩越疯狂,越玩越贪婪,在中国强大起来且西方没有太好的办法加以应对的背景下,西方的金融游戏再也玩不下去了。

  一开始的时候,西方还在通过金融手段进行“文明式抢劫”。以沙特为例,大家熟知的沙特阿美是沙特最主要的经济支柱,然而西方却早已盯上这块“肥肉”,想尽千方百计促其上市,并伺机将其鲸吞。而不久前,在瑞信倒闭的过程中,作为大股东的沙特却不能对此发表任何意见,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结果导致沙特投资瑞信损失惨重。当“文明式抢劫”也不足以满足越玩越大金融游戏的需求后,西方就采取了“野蛮式抢劫”来维系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的运转,这就是战争。所以,俄乌战争爆发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在于西方的金融游戏已经到了快要玩不下去了的地步。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壮大,当西方金融游戏再也玩不下去的时候,在我们看来,美债大概率会成为西方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引爆点”。沙特原本被称为西方在中东的“经济钢钉”,当沙美双边关系因西方对沙特的肆意欺凌与巧取豪夺而不断恶化的时候,其必然对美债的稳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1:51 , Processed in 0.1407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