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67|回复: 2

占豪:中日关系能缓和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3 10: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日关系自奥巴马访日前后开始出现一些微妙变化,譬如奥巴马以选边站的方式也没获得日本签署TPP、东京都知事和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访华获得高层接见等等,这些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中日关系会缓和吗?中日到底想通过这样的交往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日本政坛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关于中日关系,最近有一点微妙变化。细心的战友应观察到两个细节:一是奥巴马访日时在中日之间已经明确站边,为的是确保日本满足美国的条件签署TPP,但最终安倍政府未能满足奥巴马的诉求,让奥巴马很丢面子。二是虽然中日最高层关系没有解冻迹象,但非最高层政党或政府交往却频繁。

  就在奥巴马访日前夕,前统战部部长胡德平访问日本,得到了高规格接待,并见到了安倍晋三。胡德平访日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个人行为,这里边一定有中国决策层试图达到的目的,这种目的包括试探、提醒、阐明中国的警告等。这一点,从日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两个表态上可以看出。菅义伟说,胡提出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下交换意见,并且称会面具体经过不便透露。同时,菅义伟还表示,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即使存在个别问题,也应该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据菅义伟称,胡德平表示会把日方的想法转达给中国的相关人士。

  之后局势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一是奥巴马访问日本明确站边,但日本并未给予足够的回应,即奥巴马最希望达到的目的TPP未能达成,无功而返。

  二是在奥巴马访日后,日本新任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访问北京,被汪洋副总理接见。会见结束后,舛添对记者认真回忆了两人谈话内容,特别提到了汪洋用孙中山的“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名言来勉励中日关系。这让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对孙中山很有感情的舛添觉得舒服。舛添要一曾经任过安倍和麻生两任政府劳动大臣,显然可以说得上话,他的到来显然是对之前胡德平访日的回应。中国恰是根据奥巴马访日取得的成果来衡量如日本关西的微调。所以,舛添要一访华后副总理级别进行了会见,这打破了过去中日双方很长时间没有部长级会面的僵局。中日关系短期似乎有回暖迹象。

  三是在舛添要一访华后,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访华,并得到了政治局排位第三的人大委员长张德江的接见。这意味着,中日两国执政党已经到了几乎最高层级的交往。换句话说,两国高级别领导人的会面虽然没有进行,但两党的交流渠道打通了。

  为什么会有一系列这样的变化呢?其实,这些变化的支点和突破口,在于奥巴马TPP的目的在日本没有实现。我们知道,TPP是美国架空中国的经济武器,美国试图用TPP替代APEC,从而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对日本来说,加入TPP风险也很大,这意味着日本将经济交到美国手上,将来美国饥不择食不小心就可能洗劫日本经济。所以,在这一点上,中日存在客观上的共同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中日能在这个时候突然外交上打开门缝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中日关系就因此改善,中日双方为了特别强调自己的位置,都做了特别处理。日本安倍政府作的处理是,大量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晋三献花篮,继续向国内支持者和美国表明自己走军国主义的决心;中国则在奥巴马结束访华后立刻巡航钓鱼岛,以表明自己在钓鱼岛上绝不相让的态度。所以,虽然中日关系没有任何根本性改善,中日领导人也不可能会面,但中日在半敌对状态下依然进行了一把合作,即破坏掉了美国和日本签署TPP的计划。就TPP协议来说,日本不签署意味着没有大进展,就是美国外交上的失败,就影响美国的战略布局进程。这一点,和军事上韩国一直拒绝美日韩三国军事联盟异曲同工。

  当然,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显然绝不是如此简单,其背后还有更深的逻辑,这就涉及到大国对其他国家政治施加影响的范畴了。中国这次之所以给日本开了条门缝,主要目的除了尽力化解奥巴马访问亚洲的负面效应(日本TPP没签,奥巴马访问亚洲最重要目的没达到,这一次访问基本上是失败的)外,就是为了施加对日本政坛的影响,为后边进一步影响日本政治铺路。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即开始一定程度地影响日本政坛,而自小泉纯一郎下台后,这种影响显现得更多。当然,相比美国,中国对日本政坛的影响还是相对有限的。但是,有限不代表没有。

  事实上,日本民主党之所以能上台,其中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中日经济关系不断快速加强后,政治关系越来越冷后的一种需要(当然这只是因素之一),所以鸠山由纪夫的民主党得以上台。鸠山就是打着回归亚洲的旗号,而回归亚洲就是要亲近中国。但是,日本人的自我优越感苦了鸠山由纪夫的战略意图。虽然鸠山想回归亚洲,但他想以亚洲领导者的角色出现,在中国实力已超越日本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再加上鸠山不讨美国人喜欢,所以很快内外交困下台。鸠山下台后,民主党就在中美间寻求平衡,一边试图讨好美国,另一边又想损害中国利益的情况下希望中国谅解,结果最终民主党政府倒台。

  安倍的上台,日本又由鸠山的一个 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安倍政府开始谋求军国主义路线,开始谋求借美国之力遏制中国。但是,考虑到中国的不断强大,日本国内从来都有一些人相对克制,这些人就包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和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未来,如果安倍晋三因内部经济不理想和外交不理想内外交困面临下台,那么接替他的最可能的两个人是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和高村正彦。相比高村正彦,石破茂和安倍差不多,都属于军国主义份子,而高村正彦则相对对华比较理性,比较友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甄别地接受和日本政党的政要接触,有利于影响未来日本的政坛。一旦将来安倍难以为继,那么高村正彦(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在福田康夫时期是外长;四个中日政治文件中他参与制定了三个。)上台比石破茂要好得多。所以,这一次的关系缓和,中国方面还有这个意思,即有分别地对待日本政客,争取日本的正面力量,为以后日本政坛可能出现的变化谋局。

  通过上述阐释,我们可以明白为何中日关系最近出现了这样的变化。但是,这并不代表中日关系会因此改善。安倍政权的军国主义路线暂时不会改,中日关系在未来安倍时期不可能有任何本质改变。而且,安倍在日本执政的时间越长,中日发生军事冲突甚至战争的几率越高。基于此,中日之间出现摩擦甚至冲突的几率并不会因这次高村的访问而发生大的改变。

  但是,这里有一个新的变数出现了,即安倍现在的支持率从年初的近80%到了现在在50%左右波动。特别是在其提出修宪后,支持率出现较大跌幅,有报道称一度跌到23%。不过,个人认为修宪只是表面原因,因为安倍去年就提出了修宪,支持率不跌反增。所以,安倍支持率总体并非修宪所致,归根结底还是“安倍经济学”开始失去效果,日本经济在昙花一现的刺激后正陷入更深的淤泥。

  鉴于“安倍经济学”的失灵,再加上中国经济对日本的重要性和安倍修宪会招来一部分人的反弹,未来一两年日本政坛完全有出现积极变化的可能。那么,一旦出现这样的变化,中国这个时候的谋局就可能起到效果,高村正彦接任安倍比石破茂更有利于缓和中日关系,从而暂缓东海局势。这样,就更有利于中国与美国的博弈,使中国争取更多时间。

  当然,这里还是必须提醒,中国务必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以日本人的性格,很难说会做出什么样的冒险,中国务必做好枪打出头鸟的准备,随时准备迎击对手的各种挑衅。(占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3 2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安倍小儿永远执政下去,永远强硬下去,永远别给中国哈日派上台的机会,即便现在这样,他们的媚态也已经够让人恶心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02:56 , Processed in 0.1563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