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15|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6月29日【第2023-688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2 07: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瓦格纳集团”事件背景下观察“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进程之最新变化

  【据媒体报道】6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部分问答实录如下。

  美媒记者:据报道,在被问及中国是否支持乌克兰收复目前被俄罗斯占领地区的目标时,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表示,“我不明白为什么不”。此事是否属实?傅聪大使的回答是否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

  毛宁:关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认为各方应通过对话谈判为政治解决危机创造条件。

  法媒记者:傅聪大使昨天明确表示,中国可以支持乌克兰恢复其1991年领土完整的目标,其中包括2014年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半岛。请问中国政府是否支持乌克兰恢复其1991年领土完整的目标?

  毛宁:我不了解傅聪大使的具体表态。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关于克里米亚问题,我们希望这一问题能够通过政治途径得到解决。

  【据媒体报道】6月29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认为,中国在中东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促使美国也更积极地参与该地区事务。

  【据媒体报道】6月29日,苏格兰首席部长哈姆扎·优素福表示,苏格兰在脱离英国获得独立的情况下愿意加入欧盟。

  ●在乌克兰问题上,在中国看来,只要俄乌双方能谈起来,其它的都好说

  有关乌克兰1991年边界问题,原本就是一本“糊涂账”,其涉及当年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分家”之时的一系列会议和条约。显然,傅聪强调的,在乌克兰问题上,首先俄乌要谈起来,要立刻停火,要停止运送武器。至于是否恢复到1991年边境,那是要谈的,而且要俄乌双方来谈的。

  值得注意的是,傅聪的讲话实际上就是“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在根本上与俄方目前在乌克兰问题上主张没有矛盾。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诉求核心不是领土问题,而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乌克兰要对俄罗斯“去威胁化”。

  ●“瓦格纳集团”事件在客观上加剧了欧美之间的分歧

  在“瓦格纳集团”可能“移师”白俄罗斯的背景下,立陶宛和波兰总统突访乌克兰,在我们看来:第一、其背后的“老欧洲”显然对“瓦格纳集团”可能“移师”白俄罗斯之后续发展心里没底;第二、在美国在乌克兰的代言人泽连斯基拒绝“先停火,后谈判”方案的背后凸现“欧洲想谈,但美国不同意”的尴尬;第三、“瓦格纳集团”事件在客观上加剧了欧美之间的分歧。

  在我们看来,傅聪大使的言论类似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的性质,属于“个人观点”。同样,这也可以看做是中国的“非正式官方态度”。付聪大使就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欧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凸现了出来。正所谓,“打也打了,闹也闹了”,如今,打不下去了,各方对于中国的态度听还是不听?

  俄罗斯想谈,欧洲想谈,只有美国想要继续打,那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就被孤立了,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孤立(包括非洲)。由此也不难看出,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腾挪空间已被挤压殆尽。在我们看来,恐怕其宁可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有所让步,也绝不能接受俄乌战争彻底失败的结局。从美国不仅再度向乌克兰提供战争资金,且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可能装备贫铀装甲的主战坦克的情况来看,美国只能在“好事占尽,坏事做绝”这一条路上“跑到黑”。

  俄罗斯再次以惨烈的代价换来了新一轮的主动权,但在我们看来,俄罗斯的损失太不值得了。无论如何,这一次俄罗斯恐怕真的动了“核杀心”。这一局势在性质上与俄乌战争爆发前极其相似。如果俄罗斯在“首先两件事”上早下决心,恐怕俄乌战争不会爆发。结合以上讨论,在“瓦格纳集团”军事叛乱事件上,普京与普里戈津“唱双簧”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敏锐感觉乌克兰局势最新变化的以色列政府在摆脱美国控制的路上再走一步

  在国际社会主导下的“中东和平进程”如火如荼进行中的背景下,以色列也开始努力尝试摆脱西方资本利益对其的控制。于是,敏锐感觉乌克兰局势最新变化的以色列政府在摆脱美国控制的路上再走一步。

  在内塔尼亚胡公开借“秘密渠道”放风,欢迎中国提升在中东影响力的背后,显然是以色列政府表达了欢迎中国调节以色列与中东国家矛盾的意愿,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以色列这种对美国无异于“大逆不道”之言,也意味着在以色列眼中,美国真的不行了。所以,内塔尼亚胡公开借“秘密渠道”放风:首先给美国看(讨价还价);其次给中国看(表达意愿);最后则给欧盟看(争取外援)。于是,美国的“中东钢钉”就在“瓦格纳集团”事件“狗血剧情”上演的同时发生了剧烈摇晃。这也是国际社会主导下的“乌克兰和平方案”与“中东和平方案”相互交替掩护、交替推进效果的具体表现。

  ●政治伎俩美国可以收回,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恐怕很难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俄罗斯和叙利亚再次联手军事打击伊德利普恐怖分子这一最新情况,土耳其采取了默许态度,这样一来,在叙利亚问题上被孤立的就是美国。

  既然美财长耶伦如此急切的打算“跨界”访华(希望与中方重建联系,讨论分歧并消除误解),那在巴以和平问题上美国打算何去何从?上次中美商定布林肯来华美国就出卖了以色列,那么么这次呢?是否打算继续出卖以色列?在我们看来,政治伎俩美国可以收回,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恐怕很难收回。这恐怕是中国借美财长耶伦急切访华给美国“挖坑”想要达到的真实目的,那就是:打倒西方金融霸权,打倒美元霸权,让美帝国主义(包括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被彻底孤立于包括其盟友在内的方方面面。既然美国人那么喜欢从实力的角度和别人讲话,那中国索性就让美国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实力。

  ●在“瓦格纳集团”事件背景下观察“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进程之最新变化

  苏格兰对一个维持同一形态的英国非常重要,其境内的克莱德海军基地是英国唯一核潜艇基地。在“西方资本复杂转进”的角度下观察,在此前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英国核武器“离开”英国“转进”欧洲,英国以分裂形态重新加入欧盟是“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进程中极可能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有趣的是,6月19日,苏格兰首席大臣哈姆扎?优素福发表声明称,如果苏格兰独立,它将禁止在其境内部署核武器,并在新国家可能的宪法中进行立法规定。而在29日,同样是苏格兰首席大臣哈姆扎?优素福再度声明,如果苏格兰获得独立,将考虑重新加入欧盟。

  如果俄乌战争最终以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式结束,对于欧洲利益而言不是不能接受,但对于美国利益而言很难接受。一旦俄乌战争最终以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式结束,在“西方资本复杂转进”的角度下观察,目前游离于欧美平台之外的、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向欧洲平台转进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升。

  欧洲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本不可调和但因欧美“高度合流”暂时缓和的矛盾(欧美通过“利比亚与叙利亚利益交换”)正被再度激化,欧洲资本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但因欧美“高度合流”有效调和的矛盾也正被再度激化。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实力不断下滑的背景下观察,这种矛盾激化首先就表现在欧洲利益与美国利益在俄乌战争究竟是谈还是要打的问题上。通过上面的讨论不难看出,欧洲利益是要谈的,而美国利益则希望继续打下去。

  在“瓦格纳集团”事件及其后续发展的背景下,当我们再度观察到“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进程有所变化的时候,国际社会有必要多加小心,防止倾向“转进”至欧洲平台的西方资本利益用美国平台与中国死磕、坐收渔利之局面的出现。在我们看来,即便西方采取的是“前一秒死磕,后一秒认怂”的方式进行孤注一掷,战场都会西太方向。而一旦这种局面出现,国际社会是较难应对的(西方有备而来,中国不得不面对与美国平台发生军事冲突,西方资本利益就将美国当成乌克兰,把中国看做俄罗斯)。

  国际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干扰和阻止这种局面的出现。这就涉及我们此前提及的中国具备有对欧、美平台同时进行“掏洞打所”之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传统安全层面之相关手段,也包括非传统安全层面之相关手段。在我们看来,在俄乌战争背景下,“掏洞打所”恐怕会赋予新的内容——国际社会恐怕不会让俄乌战争以非常有利于西方资本(欧洲利益)的方式结束。换言之,当“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至“不可逆”的那一刻,国际社会也会“半渡而击”!所以,中国提出的“乌克兰和平解决方案”内容都是原则性的,不涉及过于具体的内容。这种“不可逆”如果放在“半渡而击”两个“标的”之俄罗斯的角度观察,除俄罗斯彻底与西方决裂,也就是俄罗斯奋起反击至“不可逆”,中国才会终止“河渡人”向俄罗斯提供实质性战略策应。

  “西方资本复杂转进”的顺利进行对国际社会是一种威胁,这等同于西方金融霸权的存在对国际社会同样构成威胁。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西方资本复杂转进”一定要能够维持西方金融霸权,当然,如果无法维持金融霸权,只能赚钱,对西方资本而言也不是绝对不能接受。与我们只关注“绝不坐视西方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至于俄罗斯是否被西方实质性消化首先是俄罗斯自己的事情”一样,在“西方资本复杂转进”的问题上,我们只关注“绝不坐视西方资本成功的进行复杂转进、进而继续以某种形式维持金融霸权,至于西方资本最终转进哪个平台首先是欧美之间的事情”(一死一重伤)。

  到目前为止,谈及西方资本最终转进哪一平台仍然为时尚早。至少目前围绕俄乌战争是战是和的问题,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分歧是在加剧的,欧洲也在努力摆脱对美国的各种依赖。这一点是国际社会可以很好利用的。

  美、欧、日、英四大央行为何放狠话称还需更多紧缩?

  【据媒体报道】6月28日,美、欧、英、日四大央行行长齐聚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参加政策小组讨论。行长们均表示了货币政策有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

  【据媒体报道】6月29日,据美联储年度压力测试报告显示,美国23家最大的银行通过了年度压力测试。极端情景中,美国最大银行将损失5410亿美元,但仍有足够的资本消化这些损失,包括瑞士信贷。

  【讨论纪要】“极端情景中,美国最大银行将损失5410亿美元,但仍有足够的资本消化这些损失,包括瑞士信贷”这种描述恐怕不可信,美国银行倒闭潮牵扯资金绝不止5000亿规模。有消息说,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开始下降。而所谓的“压力测试”逃开了问题的本质,即:很多情况危机的中小银行不在“压力测试”之中,“压力测试”仅仅局限于刚刚“吃过人血馒头”的大银行上。

  在系统性、大规模金融危机若隐若现的背景下,美、欧、英、日四大央行行长齐聚欧洲表示货币政策有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显然有维持各自货币强势的意图。美联储的意思更是清楚的很,那就是向方方面面传递“美元没有问题、市场无需担心。美国经济很好,还有加息的空间”的信号。

  西方的经济情况不断恶化却能勉强活下去,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对西方开放金融、或主动或被动同样与西方一起玩金融游戏的南方经济体,在西方金融霸权的淫威下不断向他们输血。但这种“吸血”模式恐怕无法持续,尤其在后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及俄乌战争对世界范围内供应链深度冲击的背景下,这些南方国家总有一天会因为被西方国家“吸血”到濒临死亡而反抗、觉醒,而在这些国家眼中,恐怕只有靠向中国才能对抗西方,才能生存。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保持独立金融货币政策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们看来,人民币和美元“公开对决”的那一天恐怕并不遥远。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而美元指数如果还上不去的话,出现更加严重的“量价背离”(美元指数最高曾触及114左右,而目前美元指数还在103左右徘徊)现象,恐怕那个时候美国金融当局就真有大麻烦了。人民币的背后是实体资产,而美元的背后全部都是虚拟指数。当人民币与美元“对决”到最后,尽管开启“最低经济内循环”的中国经济会很困难,但依托实体生产和足够的商品存量,中国可以生存,但相比只会“玩麻将”的西方经济体恐怕只有去“喝西北风”了。而在传统安全层面,这一“对决”过程,必然伴随“河渡人”的过程,也伴随“落水捞人”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27 , Processed in 0.0938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