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5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7月10日【第2023-697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1 08: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打出“瓦格纳牌”后由于俄罗斯仍不肯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

  “夜长梦多”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据媒体报道】7月9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上警告,如果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北约导弹袭击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核电站的企图得到证实,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境内3座核电站及东欧核设施进行打击。

  ●西方与俄罗斯,围绕“核对峙”大玩“心理战”

  如果美国真的把扎波罗热核电站“点了”,俄罗斯绝不会吃着个“哑巴亏”。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十分强硬,且将矛头首先指向“老欧洲”。在俄罗斯看来,如果“老欧洲”们不拦住美国的冒险行为,那你们也将永无止日。当然,俄方的表态也是有技巧的,指向的是乌克兰和东欧国家的核设施。

  法国一边就内乱问题指责TikTok(借此变相批评俄罗斯办事拖拖拉拉),另一边反对北约东扩到日本,这是典型的“左顾右盼”。显然,目前双方围绕乌克兰问题,围绕“核对峙”开展了激烈的心理战。

  不过在我们看来,所谓“北约导弹袭击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核电站”有可能是俄罗斯的“借题发挥”,北约或乌克兰主动为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俄罗斯的真实意图或仍在指向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如果真的“北约导弹袭击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核电站”,恐怕俄方的报复不会仅仅局限于东欧。这也是俄罗斯进一步表达决心的具体方式之一。

  ●所谓的“俄土特殊关系”并不存在

  7月8日,俄乌冲突爆发满500日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从土耳其带回了5名前驻马里乌波尔“亚速营”指挥官,俄罗斯批评此举违反此前达成的换俘协议——俄土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协议的,显然,埃尔多安在警告普京,土耳其无所谓俄罗斯的态度,更无所谓和俄罗斯之间的某些协议,如果俄罗斯仍“不听良言相劝”(表面围绕“粮食协议”展开的博弈,俄罗斯要求相关银行全面恢复接入SWIFT,而不是成立什么子公司),土耳其智能选择帮“娘家人”(北约)。

  ●美向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恐怕是打“打瓦格纳牌”后的俄罗斯因“迟“而生变、因“夜长”而“梦多”的开始

  尽管俄罗斯继续表达了“实在不行就一拍两散”的决心,不过力度仍然不够,否则何来“集束炸弹”的威胁?这就是俄罗斯打“瓦格纳”牌犹豫不决收获的苦果之一。

  由于集束炸弹的巨大破坏性,如果真的使用了,造成的危害恐怕不亚于核武器。柬埔寨首相洪森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曾在柬埔寨投下许多集束弹药。柬埔寨用了50多年仍未能完全清除这些遗留弹药,使用集束弹药将对人民构成百年危害是一段“痛苦的经历”。

  无视集束弹药引爆或致平民伤亡,美副防长称更糟糕的是俄罗斯赢了——在我们看来,美国的副防长说了真心话,显然也是急了。这也再次验证了东方时事解读有关“美国宁可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有所让步,也绝不会在乌克兰问题让步半分”的评估。

  “集束炸弹”的威胁令俄罗斯明显感到压力,如果是这样,俄方“借题发挥”发出强硬警告也就符合逻辑。

  ●只要俄罗斯不可能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西方对俄罗斯的核讹诈就会始终如影随形

  面对巨大的军事威胁,如果俄罗斯不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即便俄罗斯打出“瓦格纳牌”,仍然不能使其在根本上摆脱对方的“战争边缘政策”,尤其是核讹诈。乌克兰局势拖的背后是双方都不能拖,且麻秆打狼两头怕,稍有差池,就会出事!

  有消息说,英国“挑战者-2”(携带贫铀弹)坦克现身扎波罗热前线,传闻乌军在扎波罗热方向集中了10万重兵。在我们看来,这次西方向乌方提供集束炸弹或有借此清除扎波罗热方向雷场的目的。如果真是这样,一旦乌军扫清雷场对俄军发动强攻,兵力不占优势的俄军在绝不能丢失扎波罗热地区(扎波罗热核电站会成为乌克兰的“核堡垒”,且延亚速海沿岸补给线会被彻底切断,刻赤大桥此时必然成为众矢之地)的背景下,或动用战术核武器进行反攻。

  鉴于俄乌战争形势的极速恶化,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中,国际形势自二战之后从未有过如此危机的局面。好在耶伦访华后并没有传出有关美国大幅向中国让步的消息出现,这让极度危机中的乌克兰局势看上去又稍稍缓和了一些。而一旦美国大幅向中国让步的消息出现,则意味着西方将会倾尽所能再度将压力集中向乌克兰方向。

  法国雷诺汽车董事长为何称“‘中国风暴’正逼近欧洲汽车业”?

  【据媒体报道】7月8日,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董事长让·多米尼克·塞纳德称,一场“中国风暴”正在逼近欧洲电动汽车产业,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洲市场给当地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压力。塞纳德称,中国最近宣布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表明欧洲在半导体和电动汽车原材料上过度依赖中国,欧洲应斥资建立自己的供应链。

  【讨论纪要】传统汽车产业是欧、美、日的支柱产业。而从新闻报道得到内容来看,欧洲人的确想要继续生产传统燃油车,需要的只是找个借口。

  在我们看来,传统燃油车和机械装置与智能化结合的难度要比新能源车困难,不仅在于模拟态不易精确计算,也在于其电力供应有限不能支撑大功率部件。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将是生活,学习平台与新的信息终端。

  无论汽车产业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都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所以,“回头草”是不好吃的;传统燃油车也要用到芯片,用到稀散金属,所以,“回头草”也是不好吃的。中国目前正在加紧淘汰传统燃油车,如果欧洲人执意如此,我们表示欢迎。

  此外,目前西方的经济,尤其是金融现状是否能够支持“吃回头草”更是个大问题。中国不仅“替美元降息”,而且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926 调升128个基点”来看,中国央行动用了逆周期调节因子,我们也没看到美元大规模出逃,如此对比可见,中国金融比美国强悍的多。

  在耶伦强装强硬,再次释放加息信息后,美元不仅没有走强,反而走弱。如此,世界制造业必然向中国不断集中。在我们看来,假以时日,也许加息对美元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弱,对人民币的影响力更是忽略不计,甚至,美元加息不仅对人民币没有损害,反而在为其加分。总有一天,美元会变为“赌博专用货币”。中美金融“对决”的本质,就是国有制金融与私有制金融的“对决”。如果中国喊出“美元强势走到了末期”那就距离喊出“黄四郎死了”为期不远了。

  为什么说中美是否谈的好,美国所谓“重振制造业”都将失败?

  【据媒体报道】7月10日,有专业人士指出,美国重工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新投资,这将在未来几年塑造经济格局。

  【据媒体报道】7月10日,在大超预期的ADP就业数据引发了新一轮加息押注后,略显疲软的非农就业数据又打消了市场的期待,引发多数资产剧烈震荡。美国连续公布的两个就业数据出现了巨大矛盾,ADP就业报告显示劳动力市场依旧火热,而非农就业数据却大幅爆冷。

  【讨论纪要】美国的经济数据是一回事,市场想的恐怕是另一回事。结合美国就业数据与耶伦的相关表态来看,市场恐怕会得出美元又准备加息的结论。

  在世界去美元化进程风起云涌的背景下,美元恐怕必须加息,必须“撑着”。耶伦心里很清楚中美金融究竟谁强谁弱,这或是耶伦“一步三鞠躬”的真实心理,她在央求人民币“高抬贵手”。

  所谓“美国重工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新投资”与芯片产业大规模基建有关,但接下来,如果美方想要完成建设,就需要中国稀散金属的正常供应,否则这些基建就会烂尾。在我们看来,这与后续20天中美之间会发生什么密切相关。西方目前没有太多选择,要么退回去双方合作继续做生意,这是最高层面的“河渡人”;要么“一拍两散,各玩各的”。

  在我们看来,这里或有三个问题恐怕西方很难解决:第一、是能否“造的出来”;第二、即便造出来能否卖得出去;三、即便卖出去是否能降低成本竞争过中国本土产芯片(发展极快)。

  恐怕答案很简单,也很现实,那就是:没有中国的配合,美国的芯片“造不出来”;没有中国市场,美国的芯片“卖不出去”;因远离主要市场并与世界最大的实体生产环节、核心产业链环节脱钩,美国的芯片无法与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竞争。所以,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最终中美无论是否谈的好,美国的芯片基建项目或都将成为“烂尾工程”。

  全世界都在看,20天后,美国是后退还是摊牌,当然也可以继续耗着。在我们看来,西方已经输了,唯一的变数就在于是否选择“孤注一掷”(前一秒摊牌,后一秒认怂)。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第一、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而西方目前的决策是在逆经济规律而动;第二、西方主要国家已经深度转向金融资本主义,并以虚拟经济为主,这一制度或体制决定了西方主要国家不可能将主要社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进而脱虚向实。

  东方点评中国2023年6月CPI数据

  【据媒体报道】6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回落,PPI同比降幅连续第六个月扩大。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CPI同比持平,低于5月增速0.2%;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

  【讨论纪要】2022年6月,我国尚处于疫情封控期间,当时国内物流很大程度上受到疫情管控影响。某种意义上说,疫情期间的物价是不正常的,或者是特殊情况。所以,这种同比数据的参考性需要灵活看待。

  2022年中国经济相对困难,虽然2023年中国经济恢复较多,但受乌克兰局势与中美贸易战加剧影响幅度也不容小觑。可以说,目前的中国经济也并非完全正常,比如,酒(主要是白酒)业,养殖业等都有出厂价格与销售价格“倒挂”现象出现。2023年有很多人员出去旅游,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三年疫情封控,经济不景气,大家为了缓解压力而出去散心,而个人旅游消费能力反而不及往年。

  此外,通胀稳定也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在中国,真正能反应通胀水平的还要看PPI数据(输入性通胀处于波动中,但对某些企业而言,或面对通缩压力,也就是价格不断下降带来的运营压力)。6月PPI与CPI数据说明,中国产能强大,物资相对丰富,通胀波动较为平稳。这与我国完备、强大的制造业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在产能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剩,这与部分行业从业者、投资者盲目乐观,对当前世界局势发展错误判断,进而非理性投入扩张产能密切相关。好在国家层面表现得相当冷静,尤其在美国“商界领袖”代表团与政府官员密集访华的背景下,没有盲目投入扩大产能,否则,我国将不得不为了维护扩张的产能而在经济、金融政策制定问题上陷入极大被动。

  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全世界经济也都处于继续下行的过程中。虽然目前我国在战略上仍处于“河渡人”的状态,但经济刺激政策相对保守,因为未来情况不确定性很大。9月底是美国财年截止日期,这恐怕也是世界范围内诸多方面都将关注点集中于今年9月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20 , Processed in 0.1390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