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78|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7月25日【第2023-711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9 2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总统马克龙为“鼓励地区大国在中美之外建立多样化伙伴关系”

  首访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南太岛国,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据媒体报道】7月2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一项议案,不承认立陶宛已经独立。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7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启“历史性”的南太平洋之行,将先后前往法属新喀里多尼亚,以及非法属的瓦努阿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西方媒体大多对此报道称,马克龙也要“让人们听到法国的声音”。马克龙办公室对此坚称,此行并不是为了推行“反华政策”,而是为了鼓励地区大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外建立多样化的伙伴关系。一名爱丽舍宫官员表示,法国想在中美对峙之际提供另一种“替代方案”。

  ●随着8月1日的临近,美国与其“盟友”在如何执行所谓“美、欧、日半导体联盟”协议(针对中国)的问题上分歧日现

  中方目前对日方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出口管制问题上如何去做仍持“密切关注”态度,或者说,日本政府至今在出口管制问题上没有明确说法。既然如此,可想而知的是目前的美日关系一定不甚协调,甚至相对紧张。在我们看来,美国一定会想办法迫使日本多少去做些什么,但日方恐怕连意思意思的心思也没有。但即便如此,恐怕美国自己也不敢将这件事一步做绝。

  ●法国的表现与“欧美高度合流”的描述明显存在温差

  类似的矛盾也会在美国和韩国、欧盟(“老欧洲”)之间被激化,这就是“三边撕裂”。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马克龙办公室对此坚称,此行并不是为了推行“反华政策”,而是为了鼓励地区大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外建立多样化的伙伴关系。一名爱丽舍宫官员表示,法国想在中美对峙之际提供另一种‘替代方案’”的消息出现。

  如果8月1日美国选择全面升级贸易战,那么,首先,欧美仅存的制造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其次,西方金融维稳或将崩溃,导致欧美发生体系性金融危机;最后,俄乌战争失控也会导致西方金融维稳崩溃,只不过相比中西贸易战全面升级,传导速度相对慢一些。也可以将这些描述成“三大核对峙”。

  至少,欧洲的“独立行动”迫使美国不敢轻易在乌克兰问题上独断专行。换言之,美国利益若想进一步升级“战争边缘政策”,尤其是核讹诈,必须考虑欧洲(“老欧洲”)的利益。在“三大核对峙”的背景下去观察,美国(西方)决不能接受西太此时“出事”的局面,“老欧洲”则也是看准这一点认为是在太平洋方向注入欧盟影响力的大好时机。“老欧洲”当然也是典型的帝国心态,它这样做与俄罗斯阿富汗政策小九九类似,意图借中国之力与美国进行博弈。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法国的表现与“欧美高度合流”的描述明显存在温差,这也许就足够了。

  ●俄国家杜马否决立陶宛主权独立,为基于“首先两件事”之“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层面采取下一步行动打开法律空间

  7月2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一项议案,不承认立陶宛已经独立。集安组织救援人员将在白俄罗斯举行应对核设施事故的演习——俄国家杜马否决立陶宛主权独立,为基于“首先两件事”之“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层面采取下一步行动打开法律空间。

  在8月1日之前,西方一定会继续在“外压+内乱”层面继续对俄罗斯施压。可以说,俄罗斯“树欲静”,但西方“风不止”。美国甚至用“不鼓励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本土”的方式继续对俄施压。而俄乌战争也在双方的“报复”和“反报复”中一步步升级。

  ●如果俄罗斯能够选择与中国实质性联手,就可以瞄着中东地区“攻其必救”,对西方进行“围点打援”

  如果俄罗斯想要从根本上摆脱战略困局,要么选择基于“首先两件事”之“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时刻准备北约衣领子单练;要么选择和中国实质性联手稳定中亚,并将国际社会与西方博弈的锋线推向西方全球战略之“重中之重”的中东地区。一旦如此,“老欧洲”的小心思将被彻底激活,马克龙口中的“鼓励地区大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外建立多样化的伙伴关系”将会转变为至今虽然已经中断、但极有希望再度被激活的“第四轮排列组合”中的“中、欧、俄三方战略协调”。且其余的“地区大国”,如“四大中东地方王”国家、日本、巴西、阿根廷、古巴、南非、印度等都会陆续加入其中。

  ●再度传来“异动”的以色列意味美国对中东的掌控已经吃力到一个极其严重的地步

  出院数小时便出席以色列司法改革投票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虽得到了令他满意的答案,却也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从以色列的最新情况来看,欧美对以色列在司法改革方面做出了让步,这是有利于“中东和解进程”的。以色列目前的做法和沙特不给美国面子十分类似,显然,即便是以色列美国也吼不住了,甚至需要借助欧洲的力量加以勉强平衡。这对于手中筹码硬起来的欧盟(“老欧洲”)来说,自然是与美国讨价还价,宣示“不当棋子,要当旗手”的好机会(面对“三大核对峙”,在西方阵营内部没有决定权的欧洲,尤其是“老欧洲”深感焦虑),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老欧洲”借此时机通过向太平洋方向注入影响力的方式,公开和美国外交政策保持距离。而这必然会影响到“四大中东地方王”国家、日本、巴西、阿根廷、古巴、南非、印度等“地区大国”的对外政策。

  如何正确理解政治局会议提出的

  “做好政策储备预留未来、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据媒体报道】7月25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均涨超2% 大金融、地产股集体大涨,截至收盘,沪指涨2.12%,收盘3231,人民币大涨近400点,商品期货走高,国债期货全线低开。

  【讨论纪要】本次政治局会议聚焦地产政策,会议指出经济恢复是会议强调的“波浪式、曲折式”,在加大政策力度同时也要做好政策储备、预留未来。具体来说,本次会议“六大超预期”:

  第一,会议召开时间有所提前 ;第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下半年降准、降息预期加强 ;第三,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一提法是2013年以来首次提到“活跃资本市场”的政治局会议。分析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后,提振政策有望密集出台,有利于缓解悲观情绪,市场重回上行周期的可能性较大。第四、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第五,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本次政治局会议使用了“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提法,并未提到“房住不炒”;特别是,市场发现,“房住不炒”罕见地在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没有被提及。自从2018年以来,在年中(4、7月)的政治会议通稿上“房住不炒”几乎从不缺席,即使是2020年疫情冲击下也不例外;第六,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对于这次政治局会议内容,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应结合当前国际局势的最新变化加以理解:

  首先,我们认为市场的表现过于兴奋;其次,本次会议的重点在于“政策储备”概念的提出,较为罕见。也就是说,真正“大招”国家没有全面拿出来。所谓“大招”指的就是财政手段,国家投资;最后,传统安全层面的俄乌战争,非传统安全层面的中西贸易战目前均处于“核对峙”之中,而前两者的任何一项失控必然导致西方金融发生体系性危机,唯一区别就是,前者传导时间相对较慢,后者传导时间相对较快,甚至可以用“秒传”形容,这可以看作是第三处“核对峙”。从会议内容判断,中国决策层认为以俄乌战争为代表的“三大核对峙”有慢慢收敛的迹象,但这不代表绝对安全。一旦中国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不具备了,那么国家就要动用“政策储备”了。

  从目前俄乌战争的情况看,双方虽然不断推动局势升级,但双方也都未敢轻易使局势全面失控。在8月1日后,如果西方仍然选择“极力示缓中国,极力加压俄罗斯”,如果俄方面能够挺到9月底的话,在9月底双方无论如何都耗不下去的情况下,恐怕开始坐下来谈的概率就很大了。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种谈的方式更准确地说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如果这样“边打边谈”再这样延迟个3—4年,那么中国“河渡人”将完美达成。这一点类似于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后,对峙中的中(朝)美。尽管中(朝)美都有心谈,但最后还是处境更加被动的美国主动提出了和谈。

  如果8月1日前,或9月底前对于俄乌战争局势,如果8月1日后,关于中西贸易战局势仍然表现出“总体可控”的话,那么这次政治局会议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这也意味着中国决策层从2022年年初判断俄乌战争会“长期化”(至少持续1年)调整为2023年年中判断俄乌战争会“复杂化”。如果是这样,9月底之后,中国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这一点类似当年急需和谈的美国示意苏联呼吁和谈,而这次同样急需和谈的俄罗斯和西方恐怕也会示意中国呼吁和谈。

  去年3-4月,国家判断俄乌战争“长期化”,于是有了“有保有压”的说法。这一次,在我们看来,“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的说法:第一,明确传递目前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供求关系)的现实情况;第二,造成供大于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房地产的购买力有限;第三,尽管没有再提“住房不炒”,但国家加大了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没有银行资金的“支持”,炒房现象必然受到遏制。换言之,这次会议虽然没有提及“住房不炒”,但不代表国家要改变这一国策。在我们看来,对于刚性需求国家是鼓励的,但没有道理在房地产仍有较大泡沫的情况下再让房地产泡沫高企,这违背目前中国脱虚向实的经济总体方针。

  在对内宣传方面,会议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国家投资目前还不到动的机会,让民营资本和国家一起共同担当)稳定经济。如果相关出资方认为目前可以炒房,结果好坏自己判断、自己承担;对外宣传方面,美国一直在期待中国股市、房地产泡泡再度吹起,这样美国金融当局就可以安全印钱了。如果美国政府认为目前可以大规模印钱了,结果好坏同样自己判断、自己承担。

  外汇局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有何用意

  【据媒体报道】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起草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全国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主体范围,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在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含青岛)、湖北、 广东(含深圳)、四川、陕西、北京、重庆、浙江(含宁波)、 安徽、湖南、海南省(直辖市)辖内地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其他地区符合条件的这类企业,可在不超过等值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

  【讨论纪要】外债风险肯定会有,但现在一些跨境企业是需要资金的。国家也希望企业能够尽快恢复生产。

  从风险角度来看,向境外融资,风险由企业和国外融资方承担,如果国家出资,那么这个风险就要国家承担。在用途上角度来看,投资要用在国内,要投资在实体经济上,要计算入GDP,要活跃中国的经济。这与此前进行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节是配套的。这也是在鼓励民间资本,与政治局会议的相关说法是相契合的。国家判断,西方被动选择“河渡人”的概率在增加,但也做好了应对最坏情况,开启“最低经济内循环”的准备,十分罕见地提及了“储备政策”的说法。

  此外,这也是针对美国政府对相关外资投资中国高科技产业限制的对等措施。

  看空美元风险依然巨大

  【据媒体报道】7月24日,据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初值从6月的43.4降至42.7,远低于预期43.5,续刷2020年6月以来新低。野村证券认为,除非在议息会议后发表的通胀数据出现“重大意外”,否则欧央行7月份的加息可能是本轮周期最后一次。

  【讨论纪要】看空美元风险仍然巨大。对投资者来说,空头头寸出去一定是有对手盘的。强行加息的恶果已经造成,如此大规模看空美元的盘面,一旦出事,华尔街如何面对?在我们看来,西方金融体系的应对之策一定是在“跳水”前,通过“突然加息”的方式,全部打爆空头头寸。讽刺的是,当初美联储加息的理由是为了遏制通胀,而现在美联储加息却不再提及通胀,只提及PMI了,通胀似乎不见了,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这就是西方金融的现状,有用就用,没有用就丢弃,自己建立的理论自己践踏,用“今天的你打败昨天的你”的方式“出老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46 , Processed in 0.1407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