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2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9月11日【第2023-751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 08: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点评北约14国对俄举行“北部海岸”军演

  【据媒体报道】9月8日,德国海军称,来自14个国家的3000多名官兵将从下周开始,参加为期两周的“北部海岸”演习。除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外,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和美国也将参演。演习部队包括约30艘舰船(其中1艘为潜艇)、约20架飞机和各种登陆部队。据称,演习区域包括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沿海水域、陆地和领空,以及波罗的海的东部和中部。“北部海岸”演习将首次以联盟防御场景为基础。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白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司司长瓦列里?列文科表示:“白俄罗斯共和国国防部长将于近期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意义重大,这是一次战略级别的访问,我们已经达成了很好的协议。”

  ●“北部海岸”演习,矛头直指芬兰湾

  波罗的海对于俄罗斯的地缘变化源自苏联解体。在苏联时期,波罗的海某种意义上说可称为其“内海”。苏联解体后,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北约是有能力封锁芬兰湾的,所以,在我们看来,“北部海岸”演习的目标直指芬兰湾。

  ●北约在前所未有地强调“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协调性”

  有两个国家需要大家关注,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加拿大,这两个国家不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意大利是一个对俄罗斯能源较为依赖的国家,而加拿大甚至不是一个欧洲国家(但是北极地区国家)。显然,北约在全球层面强调所谓“统一协调性”(包括意大利扬言退出“一带一路”,加拿大和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国际社会针锋相对,通过渤海海峡及黄海北部演习,朝鲜正规军战备值班(75周年国庆只出现民兵),以及中俄日本海联合军演表示“绝不惯着”西方的决心。不难看出,国际社会摆出了随时收台的架势,尽管西方对西太形势因“极力示缓东北亚,极力加压俄罗斯”不是很担心,但同样让其非常紧张。

  ●西方基于“外压+内乱”对俄罗斯施压的问题上,依旧不遗余力

  一方面,在“外压”层面,“北部海岸”演习要与波兰瞄着苏瓦乌基走廊的增兵与军演一起观察,显然北约摆出了随时分割加里宁格勒,将其变为“死地”的战略姿态。与此同时,俄罗斯与亚美尼亚彻底闹翻。而在俄罗斯站在了阿塞拜疆一边的背后是俄罗斯不敢得罪土耳其。西方的目的就在于将亚美尼亚作为榜样做给白俄罗斯看。

  另一方面,在“内乱”层面,不排除CIA公开宣布其参与策划“瓦格纳集团”事件的可能性,其除了对俄罗斯内部造成更大的混乱外,最恐惧的恐怕就是白俄罗斯,至少卢卡申科有理由怀疑普京对白俄罗斯安全保障的承诺是否是真的。当西方全部切断白俄罗斯与外界的连接后,白俄罗斯将不得不全面依赖俄罗斯,而以目前俄罗斯的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恐怕无力养活白俄罗斯这一千多万人口。在我们看来,这恐怕是白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其防长访华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国际社会基于“半渡而击”做全面准备的原因所在。

  我们注意到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大约一个月会下雨,会变得非常泥泞。机动会变得困难,之后会迎来隆冬”的说法,在我们看来,米利的时间表与我们评估的基本一致。显然,这句话既说给西方听,也说给俄罗斯听。侧面也验证了此前我们有关“西方和俄罗斯都耗不下去了”的相关判断。需要额外提醒俄罗斯决策层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中,留给西方和俄罗斯的时间恐怕不会像米利描述的“30-45天后”那样乐观,俄罗斯切勿因此产生侥幸心理。

  ●面对国际社会与西方的激烈角力,印度动了称为“中间地带”的小心思

  印度改国名,表面要去殖民色彩,实际上彰显印度帝国野心(莫卧儿帝国),有一点像“大号的土耳其”。其中既有地缘层面的“土壤”,也有其内政方面的政治需求,非常类似菲律宾,越南,想要在国际社会和西方之间“左右逢源,捞取好处”的心态。西方拼命捧印度,但中国却对其爱答不理。讽刺的是,西方因有求于印度而不得不放弃在其一手打造的G20上通过反俄宣言。

  ●“印欧经济走廊”这张“大饼”凸显西方对中东地区控制能力的下降

  所谓“印欧经济走廊”可不是什么“印美经济走廊”,“单纯的美国平台”会认真地去吹这个“明确排除了自己的印欧经济走廊”吗?什么是“饼”,这就是了!什么是“画饼”?美国、欧洲、对印度做的就是在画饼。当然,印度,哦,不,应该是“婆罗多”,自己也愿意“被画饼”。在西方看来,只有拉住印度才能稳住中东,而这也凸现了西方对中东控制能力的大幅下降。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哈工大与哈工程,学校名仅一字之差,而哈工程本质上是最原汁原味的哈军工,校址就是哈军工的。至于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这些牛校、都是哈军工的“分支”。另外,哈工大(注,不是哈工程)与曾经的哈军工也有很大关系。70年代,一部分哈军工与哈工大有“部分系合并”并组建了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来,重庆工大北返哈尔滨,恢复原哈工大。结合Mate60系列手机对西方技术霸权(芯片制造产业及产业链、互联网技术、AI技术等)造成的巨大冲击,大家不妨细品!正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相关话题】

  第6032期-为什么说美国出卖以色列换取沙特与中国保持距离,已暴露其中东政策已“黔驴技穷”?(2023-8-11)

  第6093期-东方点评波兰、立陶宛等四国要求白俄罗斯“立即驱逐”瓦格纳集团?(2023-8-29)

  第6095期-东方点评普斯科夫机场遭遇无人机袭击导致4架“伊尔-76”战略运输机损毁事件(2023-8-30)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央行会议与超预期8月金融数据之下暴力拉升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近期外汇市场形势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相关指导司局、8家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机构代表参加会议。消息发布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收复7.3关口,日内涨近700个基点。

  【讨论纪要】在我们看来,上周人民币贬值恐怕与“别了,贝莱德们”有关。也就是说,在“贝莱德们”离开中国之前,开始大肆炒作中国经济不行的舆论话题,妄图“带节奏”套换美元。此外,美国通胀上升,加息预期增强导致美元维持相对强势也是原因之一。

  尽管“贝莱德们”想要在离开中国之前最后一次“兴风作浪”,结果央行出手,“贝莱德们”的“努力”被“一朝打回解放前”。讽刺的是,在中国央行出手后,美元指数反而走弱。足见人民币之强,美元之弱。

  从美联储的决策者们不渴望提高利率,但他们中间也没多少人准备宣布抗击通胀取得胜利的情况来看,美联储一方面害怕通胀增加迫使他们加息,另一方面又想制造加息预期维持美元强势。所以,加息,不加息都难。当然迫不得已,维持美元美联储还是要加息的。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对内,对外政策都充斥着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巨大矛盾。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我们看来,近段时间,汇率上面会以“6.7为中轴”上下波动,向下6.1,向下7.4。股市方面,以上证为例,以“3000-3200为中轴”振荡,向下2500,向上3700。

  【相关话题】

  第4589期-美联储强行加息背后的逻辑与货币版本的“人不渡河河渡人”(2022-6-14)

  第5190期-美联储强行加息7个月、惨淡异常背景下,小谈西方金融无耻流氓手段之一二三(2022-12-04)

  第6074期-靠强行加息手段不仅难以刺破中国地产泡沫,反倒将进一步加深美国的银行业危机(2023-8-23)

  从“美国本周将迎来两只黑天鹅——美国汽车业大罢工、苹果发布会”

  再谈华为对美国制造业与金融市场的冲击

  【据媒体报道】9月7日到9月8日,短短两日内,苹果跌幅逾6%,市值蒸发19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1.4万亿元)。每卖出100万部手机,苹果公司每股收益约为1美分。如果华为夺回在中国丢给苹果的1000万台手机出货量,这可能会影响其2024财年每股收益约11美分。

  【据媒体报道】9月8日,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费恩表示,工会拒绝了美国最大的三家车企——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母公司斯泰兰蒂斯的提案。如果双方不能在9月14日之前对新的劳资合同达成协议,罢工将不可避免。

  【讨论纪要】这次美国汽车行业罢工之所以来势如此凶猛,恐怕与美国汽车工人眼中的美国经济数据与其真实感受到的美国经济情况不一致密切相关。在美国汽车行业工人看来,既然美国金融当局一再表示美国经济已经好转,则必然导致通胀再度上升,再加上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目前工作岗位选择空间较大,如果不加薪还不如跳槽到工资不错的服务业!

  这也反映了美国制造业的进一步萎缩,在中国制造汽车强势崛起的情况下(这背后不仅有“比亚迪们”,也有“华为们”),美国唯一的汽车“尚有希望”的马斯克的特斯拉也点错了“科技树”。想到美国汽车产业惨淡的未来,面对美国汽车产业工人40%加薪幅度,美国三大车企恐怕一筹莫展。美国汽车行业前景黯淡,相关的芯片使用量也会大幅削减。有数据统计,就算是传统燃油车,其一辆使用的芯片数量都会超过千片,显然这会让Intel、英伟达和高通等美国芯片企业的日子变得更难过。以台积电为例,面对“产量+订单”恶化螺旋在所难免。这其中更有来自美国金融资本家们的疯狂嗜血,他们认为这是“做空”赚钱的大好机会。

  未来,汽车将会取代手机,其生态链更加庞大,当产品失去市场拉动后,微软和谷歌面对致力于服务于实体、万物互联的鸿蒙操作系统已经毫无胜算,而华为更是依托中国市场将其远远甩在后面,等待微软和谷歌的是什么,不言自明!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人民币和CIPS的存在是西方不敢、无法动用金融制裁手段封杀华为的坚强后盾,这也是“华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具体表现。

  【相关话题】

  第1176期-5G、北斗、智能汽车与政治经济学(2019-11-27)

  第4662期-小谈为什么说智能汽车必然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2022-7-5)

  第5909期-以稀散金属镓为例,小谈中国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具有的巨大优势以及国家对该产业的战略定位(上)(2023-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2:54 , Processed in 0.0938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