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6|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11月2日【第2023-792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5 0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巴以冲突已成为美国不断付出经济代价、金融代价,尤其是政治代价的“流血点”?

  【据媒体报道】

  11月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向伊朗学生和青年发表讲话时呼吁伊斯兰国家停止与以色列一切类型的经贸合作,停止向特拉维夫出口石油和食品。

  11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评论法国建立反哈马斯联盟的倡议时对卫星通讯社表示,巴黎的想法可能导致中东地区武装对抗升级。

  【讨论纪要】

  ●以色列全面进攻加沙地带成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的“转折性历史事件”

  11月2日,以色列军队继续与哈马斯激烈交火。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当天表示,以军已经包围加沙城,正与哈马斯“面对面战斗”,“停火的概念不在讨论范围内”。而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则称,卡桑旅士兵当天进行了“成功的行动”,杀死了“大量”以军士兵。根据以军方最新数据,自地面行动开展以来,以军已有18名军人死亡,包括一名中校营指挥官。

  从最新战况来看,以色列全面军事进攻加沙地带似乎进行的并不顺利,而彻底消灭哈马斯难度更高,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哈马斯的主力早已从加沙地带转移到他处,并非全部集中在地道系统中,相当一部分哈马斯作战部队就在地面作战,还有一些转移到了约旦河西岸地区、黎巴嫩、埃及甚至叙利亚。此外,在以色列军队全面向加沙地带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有巴勒斯坦民众向以色列装甲推土机扔石头的画面,显然,在国际社会同样拥有极强的信息监控与搜集能力的背景下,以色列军方不敢在加沙地带无差别地大开杀戒。结合上述讨论,不难看出,以色列全面进攻加沙地带推动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使事态后续发展更加复杂化,让西方内部的分歧与争斗更加激烈,让以美、以在全球政治舆论上更加孤立,成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的“转折性历史事件”。

  ●对于巴以冲突背后的欧美关系处理,美国感到愈发敏感与棘手

  我们注意到,随着以色列军队全面进攻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的局势日渐紧张,双方剑拔弩张,时而发生交火和逮捕事件,但目前我们尚未观察到法塔赫采取类似哈马斯的军事行动。

  众所周知,法塔赫在政治上受欧盟影响较深,阿拉法特已经去世将近20年,而关于其是否正常死亡法国(欧盟)最有发言权。随着巴以局势的继续恶化,随着约旦河西岸的火药味愈发浓烈,巴以冲突的战火实际上已经烧到了约旦河西岸。对于以色列,尤其是美国来说,要么想办法短期内迅速解决哈马斯,结束本轮巴以冲突,要么瞄着乌克兰方向置俄罗斯于死地,但无论是哪方面局势升级都会涉及欧美关系。一旦处理不好,欧美关系恐将面临严峻考验。

  我们注意到了以色列财政部部长斯莫特里奇拒绝了美国拜登政府关于要求以色列恢复移交属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法塔赫)税收收入的呼吁。在欧盟看来,现在是美国有求于人,美国哪来的勇气继续咄咄逼人?对美国来说,面对欧盟的“按兵不动”,面对欧盟的“当面逼宫”,美国真是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美国很清楚,在其竭尽全力的防着中俄实质性联手“杀入中东”的同时,必须小心翼翼地盯着打着“大欧罗巴计划”旗号随时准备“抢班夺权”的欧盟。

  ●“三线作战”令西方内部分歧日渐严重,愈发深入

  11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表示,政府对基辅的援助申请需要立法者单独讨论。而就在此前,共和党控制的美国众议院批准了一项单独向以色列拨款约143亿美元的法案,而法案未提及援助乌克兰。从此中不难看出,美国内部就援助乌克兰、以色列的问题争吵不断,分歧日深。

  11月1日,美国驱逐舰与加拿大护卫舰又穿越台湾海峡。除了泄愤外,美国很清楚,如果不与中国继续在传统安全层面继续对抗,那么队伍就不用带了,首先菲律宾会立刻跑路,中国则会趁机收回中业岛,甚至太平岛。美国深知,中国有能力随时让美国正式陷入西太的“坑”中。

  11月2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指责索罗斯为哈马斯提供资金,挑动中东局势全面升级。而在此之前,马斯克宣布向加沙地带调派“星链”系统遭到以色列方面的坚决反对。

  综上,不难看出,在欧美关系因本轮巴以冲突全面爆发变得愈发微妙,甚至诡异的同时,西方内部的各类恶斗也在不断升级,这包括了上面我们讨论到的欧盟与美国,也包括美国自己内部,更包括让美国极其不放心的西太方向的日、韩、菲等“盟友们”,甚至包括西方资本利益层面。

  ●巴以冲突已成为美国不断付出经济代价、金融代价,尤其是惨痛政治代价的“流血点”

  巴以问题不仅严重损害美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更严重考验着欧美之间关系,所以美国的确有很大动机迅速处理掉本轮巴以冲突。战场方面,无论是更先进的哈马斯远程武器,还是耗尽的铁穹;无论是俄罗斯大量使用的穿越无人机,还是销声匿迹的海马斯;无论是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的大量155mm弹药的传闻,还是尚未“动窝儿”的中国,耗下去的结果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对美国(西方)而言,巴以冲突已成为美国不断付出经济代价、金融代价,尤其是惨痛政治代价的“流血点”。绕开联合国并全面对以色列进行经济封锁、禁运的氛围正在形成。国际社会围绕巴以问题,围绕制裁以色列问题,国际社会完全可以玩一手“反弹琵琶”,为美国设置一个“中东时间陷阱”,一旦局面形成,美国恐怕会看到所有其不愿看到坏消息。甚至我们不排除以色列内部“一部分人”早已暗中勾结欧盟,甚至与巴勒斯坦方面暗通款曲,而越陷越深的只有美国(更多是国家利益)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美国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情报系统嗤之以鼻,对于促成本轮巴以冲突全面爆发的伊朗与沙特的全面和解,对于“突然”爆发的巴以冲突,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情报机构的反应迟钝让人震惊,其标志着美国(西方)对全球局势掌控能力薄弱到了一个“新低度”。

  ●“大欧罗巴计划”在目前仍在持续的俄乌战争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批评法国建立反哈马斯联盟的倡议的意思在于,中东地区的主导权恐怕不能只有欧、美说了算的。或者说,俄罗斯在变相质问欧盟,“大欧罗巴计划”究竟诚意几何?如果欧盟有诚意,那为什么还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资金?为什么还与美国一道对俄罗斯进行全面经济封锁?

  有趣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刚刚就俄罗斯中东政策表态“没有私利”。如果俄罗斯继续学说“中国话”,比如提出类似“中东是中东国家的中东”主张,那么俄罗斯恐怕在此前其中东政策被西方吃得毛干爪净的惨痛教训中真的学到了些什么,对此,我们不妨继续观察。所以,我们不排除未来俄罗斯中东政策进一步向国际社会靠拢,进而将“中东地方王国家”串联起来大玩“尊王攘夷”的可能性。

  对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对欧盟讨要一个说法,比如进行和谈,中国当然欢迎,这就是“乌克兰和平进程”与“中东和平进程”轮推。显然,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面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渣女”默克尔此前的作所作为的确太过头了。

  ●乌克兰丢失的57万件武器都去了哪里?

  11月1日,据乌国家调查局说,截至2023年10月,全国共丢失武器逾57万件,不仅涉及枪支,还有15门大炮、包括美国“毒刺”地空导弹在内的150多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包括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和英国轻型反坦克武器在内的250枚反坦克导弹——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些丢失的武器连同美军撤离阿富汗留下的武器很可能流入中东地区,如果以色列因此损失战机、坦克等军事装备,并造成军事人员大量伤亡,真不知道以后的战争如何进行。

  如果最终确认这一消息的确是乌克兰政府放出的,那么就不能排除欧盟从中“使坏”的可能性,要知道,泽连斯基政权内部是有“亲欧派”的。随着这一消息的不断发酵,甚至会牵扯西方资本利益内部的更深层次的利益争斗。

  此外,国际社会要密切关注美国是否会通过将内塔尼亚胡赶下台的方式快速结束巴以冲突。当然,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既损害了以色列的利益(内塔尼亚胡和其第一位继任者),也彰显美国的软弱和无能,这些都会自然而然让人们联想起纳卡问题中的俄罗斯与亚美尼亚。

  【相关话题】

  第6281期-本着联大会议精神,在国际社会全力支持下,中东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四大地方王”国家或将开启将美、以“赶上绝路”之相关进程(2023-10-30)

  第6284期-本轮巴以冲突全面爆发背景下,再次四处游荡的“大欧罗巴计划”前景如何?(2023-10-31)

  第6288期-尽管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军事进攻加沙地带,但想要彻底消灭哈马斯恐非易事(2023-11-1)

  为什么美联储两次会议均未提及加息,美联储加息到头了吗?

  【据媒体报道】

  11月1日,美股三大指数全天维持涨势,标普500和纳指最终均收涨逾1%,道指收涨0.7%。

  11月1日,美债收益率集体回落,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超14个基点失守5%大关,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跌12个基点至4.75%创两周新低。

  【讨论纪要】

  对于本次美联储“强行加息”,尽管我们从来不看好其加息效果,但其欲封杀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强行将中美经济打造成“连体婴儿”,进而令中国在美国“大规模开启印钞机”的问题上投鼠忌器的企图是真实的,也的确给中国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是,在中国已经胜利完成“军改”的前提下,它们也只能给中国制造一些麻烦。

  可以肯定的是,自美联储自2022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以连续第二次暂停加息(美联储两次会议均未提及加息)为标志,被东方时事解读早已定性为“找死”的美联储“强行加息”最终以惨败告终。此外,我们注意到,欧洲国家也陆续停止加息,显然,在所谓“西方超级央行”内部,“继续加息已经没什么太大意思了”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最终导致美联储“中止”加息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西方企图通过“强行加息”进行“水淹南方”的计划基本破产,反而在客观上大幅推动世界范围内“去美元化”进程;第二,干扰中国金融、绑架中国经济“大规模开启印钞机”的图谋失败,反而因巴以冲突的全面爆发对中国“低声下气地有求于人”;第三,尽管通过俄乌战争,西方资本利益中的“一部分人”赚得盆满钵满,但“另一部分人”则是血亏,其中就包身为括“华尔街嫡系”的美国银行业。以硅谷银行暴雷为标志,美国金融当局在按住银行危机大爆发的问题上已经相当吃力;第四,美债市场变得岌岌可危,如同库克自己都不看好苹果而进行套现一样,美国金融市场居然也不看好美国自己的国债;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此轮美联储“强行加息”的“后遗症”更为可怕,只要美债卖不出去,由于市场因目前美国全球战略处境愈发被动普遍认为未来美债长期利率会上升,这等于市场在用脚投票,自动加息。尽管美联储层面不再提及加息,但想要回到2022年3月之前是不可能了,比如,通胀继续维持在高位,这更会推升美债长期利率会上升。恐怕,西方金融当局已经丧失对金融的调控能力,货币调节工具已经失效,已经成为市场普遍共识。而这种整体金融环境的不断收紧也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有需要,西方金融当局还可以继续加息,所以,上文中我们对美联储两次会议不提及加息一事使用了“中止”而非“终止”。在我们看来,当美国金融当局最终不顾一切地“大规模开启印钞机”后,为了强撑美元指数,是有可能再次加息的。此外,对于“西方超级央行”成员之一的日本央行来说,如果等到2024年年底再去“退出”宽松恐怕很难了。欧美很可能选择“金融断尾”或“金融爆轰”日本。所以,所谓的“退出”实际则是欧美联合逼日本经济“自杀”,用以暂时缓解经济,尤其是金融压力或不得不在全球战略层面谋求对国际社会全面妥协。

  【相关话题】

  第6074期-靠强行加息手段不仅难以刺破中国地产泡沫,反倒将进一步加深美国的银行业危机(2023-8-23)

  第6171期-美联储9月议息“暂停加息、上调经济预期”向市场传递怎样自相矛盾的信号?(2023-9-21)

  第6182期-加息加到“自伤”,小谈美联储上半年亏损逾573亿美元,13年来首次裁员(2023-9-25)

  东方点评新疆自贸区挂牌成立之重要意义

  【据媒体报道】

  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这不仅是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也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当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讨论纪要】

  我国新疆地区紧邻中亚,而中亚又是欧亚板块的中心地带。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首先辐射的就是中亚地区,然后连结中东地区,最后扩散到整个“一带一路”沿线。

  中亚是上合成员较为集中的地区。所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必然涉及上合组织,一定会被纳入上合层面进行实验,比如,将新近加入上合的伊朗经济,纳入其中,进行统一规划。此外,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一定会和金融结合起来,比如,亚投行就可以在新疆设立分行。甚至新疆也会成为类似上海那样的,以能源交易为主的国际金融中心。中东地区的原油现货可以在此与中国人民币原油期货全面接驳。

  需要补充的是,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大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涉及光伏发电、水利枢纽、新型钍基反应堆、环沙漠高铁网、高速公路、大型变电站等,为未来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大治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的方式与时机上,同样经过精心选择。比如,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重点在于营造经济合作氛围,而相对淡化政治(中亚地区长期以来,政治环境较为复杂)。在宣布时机上,与上次我们讨论的中国首笔跨境数字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类似,同样选择美国应对本轮巴以冲突全面爆发,战略处境极其被动、不得不“央求”中国“出手相救”、对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施加阻力较小之际操作执行。

  【相关话题】

  第2026期-文化话题讨论:一带一路与新疆(2)(2020-7-10)

  第5318期-为何伊斯兰国家有识之士敢于集体应邀访问新疆、并在新疆问题上为中国正名?(2023-1-10)

  第6090期-串讲:新疆未来将成为亚欧大陆的相对中心、印度月船3号登月照片PS疑云(2023-8-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45 , Processed in 0.1564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