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9|回复: 0

凯恩斯:最急迫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4 07: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3日,市场再次大幅下跌。人气涣散容易,再次重聚难,现在最急迫的,是提振市场信心。资本市场是投资人的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心决定资本市场生死,也决定上市公司能不能顺利从资本市场融到资。所以,资本市场应该以投资人为核心,这也是以人民为核心。

  继“先立后破”这个新表态后,经济学家又给出新概念:“先起通胀,再提高经济增速”。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张五常,其根据在于弗里德曼当年说过的“国民消费基于居民的财富”,而不是凯恩斯说过的“国民消费基于居民的收入”。

  核心其实依然都是做大经济蛋糕,但财富(wealth)和收入(Income)很大的区别的。区别点就在楼市,房地产是一项财富,而不是一项收入,这也是我们反对征收房产税的原因,对房产收增值征税理论上合理,但实际上是对无源的收入征税,即对没有发生的收入征税,至于欧美的房产税,本质上是物业费+学区费。所以,张教授的意思是通过提高通胀来提升资产价格,而提升资产价格之后就能够促进消费,防止经济紧缩。且给出了具体的目标,通胀率提高到6%,然后压回4%,并持续几年4%的通胀。张教授也提到,这样的确会导致社保出现问题,但对经济整体利大于弊。

  张教授的观点在理论上没错,和股市相关的投资者势必也希望来一轮通胀,但现阶段的大问题可能不是要不要通胀,而是当下通胀率上不去,货币政策其实当前挺宽松,但银行的钱淤积在银行体系当中,庞大的M2在银行体系内空转,所以才有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提法,货币政策要与通胀挂钩。张教授的观点阐述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你说6%的通胀率,他就能到6%,不会不小心跳升10%,你说回收到4%,那么就能够回到4%,不会一不小心回到2%以下?需要知道,通胀率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因素,一系列经济政策的结果,所以切莫因果倒置,类似30年前的日本经济,政策传导阻滞才是真问题。

  当然,根据经验,如果张教授的“通胀化债”能够被广泛讨论,似乎也从侧面说明,2024年政策面将着力拉动通胀率,经济刺激在政策大方向上是确定的,我也没有认为提高通胀不对,而是认为经济刺激需要更加精准,不能粗放的在土建上持续加码,而应该找到提高生产力这一关键点。物价上涨可以,也不是什么东西涨价都是好事。

  板块上,中药板块涨幅居前(市场不好,矮子里面拔将军),消息面是:医保局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完成,126个药进目录,1个药出目录,143个目录外药物进行谈判和竞标,121个谈成,平均降价61.7%,调整后目录总数3088,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看出门道了没?中成药在医保目录上占很大比重,中药机会很多!这里,中药效果争议自动回避,我不谈。

  但作为投资人,我能看到中成药行业的利,中成药研发成本较低,且一部分中成药是保密配方,所以并不受限于专利期,所以,以价换量医保谈判对中药企业来说是利好,在现行体系下,我认为中药股值得投资,尤其可以关注具备零售渠道优势的中成药企业,典型就是我之前提过的华润系。

  另外,近期流感较为严重,抗病毒板块大有卷土重来的态势,其中甲流乙流使用最多的还是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这两个原研都是罗氏,国内代工生产的应该是上海医药旗下企业,仿制药主力是可威,也就是东阳光药业,其他的仿制药也有很多,诸如博瑞医药、华海药业、金城医药、华软科技、普洛药业、海正药业、人福医药、九典制药和诺泰生物等,总体上,药品供应并不稀缺,但罗氏达菲和东阳光可威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市场份额较高,其中达菲价格比较高,销量也更好。

  大盘弱势下,关注消费和医药,做长期打算,循序渐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16:59 , Processed in 0.1250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