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生物药cdmo公司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研究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5 21: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噬的研究背景
  生物药cdmo公司关于自噬的研究曾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是比利时科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因发现了在细胞自噬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溶酶体,获得1974年诺贝尔奖;其次是日本大隅良典团队因探明了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获得2016年诺贝尔奖。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揭晓的今年国自然评审结果,自噬相关研究的中标数量超500项(来源:ZCOOL国自然项目查询系统)!
  什么是自噬?
  自噬是细胞在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Atg)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以此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生命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细胞自己吃自己、废物再利用。自噬现象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会发生,常见的病理诱导因素包括:营养缺乏、能量代谢异常、缺血、缺氧、病原体感染等。
  细胞自噬主要有三种形式:微自噬(microautophagy)、巨自噬(macroautophagy,通常也称作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产物(货物)进入溶酶体的分子途径(图2)。
  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中,具有KFERQ样基序的蛋白质在Hsp70伴侣的帮助下通过LAMP-2A转运蛋白转运到溶酶体中。微自噬(microautophagy)涉及通过内陷溶酶体膜来隔离底物,而在巨自噬(macroautophagy)中,底物被吞噬在称为自噬小体的双层膜小泡中,自噬小体随后与溶酶小体融合,提供其内容物以供降解。
  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蛋白
  自噬过程受到不同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ATG)的调控, 据报道目前大约已有40个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自噬相关基因被发现。自噬发生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自噬前体形成、自噬前体延长包裹自噬的底物形成自噬泡(Phagophore)、细长自噬泡关闭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完成底物降解。
  典型的自噬(巨自噬)如图3所示,在营养缺乏等应激情况下,AMPK的激活或mTOR的抑制导致ULK的激活,ULK使Beclin-1磷酸化,导致VPS34的激活和吞噬细胞的形成。ULK在与FIP200和ATG13的复合体中发挥作用,而VPS34的功能需要一个调节亚基VPS15(P150)和Beclin-1,后者进一步调节其他调节因子如AMBRA、ATG14、UVRAG和BIF-1的联系。多种ATG蛋白,如ATG5和ATG7,构成了两个“泛素样结合系统”,它们催化形成磷脂酰乙醇胺(PE)连接的LC3(LC3-II),并将其正确地结合到吞噬体膜上。细长自噬泡的关闭标志着成熟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最终与溶酶体融合,导致货物降解、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的循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4:03 , Processed in 0.1563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