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8|回复: 0

陶然纪:韩国这一幕,让人不寒而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3 21: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韩国医生开始了大罢工,目前已经有接近9000人递交了辞职信,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区区九千人而已,如果这么想就错了,因为韩国全国住院医生和实习医生总人数,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五千人,准确来说,是1.3万人左右。

  韩国的医生分为住院医生、实习医生和专科医生,其中承担日常工作的就是住院医生和实习医生,九千人辞职,已经超过六成了,可见事态之严重。因为大批医生辞职,或者没有辞职但是罢工了,许多日常工作都无法进行,大批病人只能推迟手术,有的医院甚至取消了一半的手术。

  医生无所谓,但是病人怎么办,难道有病的等两个月再手术?可能那时候都直接吃席了。韩国医疗界这波操作简直是草菅人命。

  为什么韩国的医疗界会如此不要脸呢?

  ( 罢工抗议的韩国医生 )

  01

  韩国一直有个问题,就是医生的数量严重不足,韩国全国有医生不到14万人,按照5100万人口计算,就是每千人中医生比例大约2.6个,在OCED(经合组织)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只比墨西哥高。

  在经济发达一点的首都汉城及其周边,这个数字达到3个左右,而非首都地区,就只有1.6个了。

  作为对比,中国在2023年的千人中医生数量大约是3.04,其中城市为3.73个,农村为2.42个,而且韩国还是个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

  医生不足,那就是医疗资源不足,经济学告诉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供给,培养更多的医生。但问题是,这引起了韩国医生的强烈不满。

  我们有必要知道,韩国医生的收入是很高的,高到什么地步呢?人均接近20万美元,是美元喔。而欧洲最发达的德国,医生收入人均不过16万美元,这个数字是欧洲最高的了。

  其他欧洲国家医生的收入,都比德国低。韩国医生的收入竟然明显高于德国,难道韩国比德国更发达?想想都知道当然不可能。

  那这钱是怎么来的呢?

  曰:畸型垄断。

  在韩国要成为医生非常难,美其名曰“严格考核,确保质量”,从源头上卡脖子。近些年,韩国医学院的招生每年只有三千人左右,是的,全国一年下来就三千人,源头被卡的死死的。

  而且成功入学不代表你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呀,拿到毕业证不代表你能拿到医生执照,韩国医生执照考试的通过率大约为三分之一。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简单粗暴地计算,那么三千人里只有一千人最终能成为医生,韩国国内难考,那能不能到海外读医学,再回来行医呢?

  你想到的,人家早想到了,“韩国医师协会”规定,海外回来的要先参加预备考试,然后才能参加正式考试,预备考试大概会淘汰掉一半人,正式考试再淘汰一部分,最终通过率也是差不多三分之一。

  想“迂回”?门都没有。

  两者加起来就是两千人,每年区区两千人的供给数量,对应韩国5000万的人口,肯定是严重不足的,何况每年还会有医生退休等等。

  医生严重不足带来了许多问题,最直接的就是看病费用贵,虽然网上有许多文章告诉你,韩国看病并不贵,因为有报销。

  但是一来你未必有保险,二来报销其实也是一种负担,无非是国家承担了,国家的钱哪里的?还不是从民众中来,总之社会成本相当高。

  否则,韩国医生不可能有人均20万美元的收入,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你没法凭空变出钱来。

  而且,由于医生数量不足,就导致了医生的话语权极高,想不想干活看心情,病人死了与我何干?手术预约要几个月甚至按年计算,那是常态。

  你觉得时间长等不了?多少人排队都没门路呢,现在愿意给你做手术,只是等上区区几个月而已,你就偷着乐吧。

  对此,韩国民众肯定是非常不满的,没有谁希望看病要等几个月甚至一年,更没有谁希望支付高昂的保险和医疗费用。

  早在文在寅时期,韩国政府就试图每年扩招500名医学生,结果立刻引起了几万医生的罢工,文在寅强硬了一阵子,很快就让步了。

  到了尹锡悦时期也想对此开刀,去年年末就公布了医学院学生扩招方案,希望从现在的三千人增加到五千人。虽然尹锡悦别的方面不咋的,但这件事是对的。

  结果方案一公布,韩国医疗界就炸了,你这扩招力度比文在寅时期还要大,进来的人多了,行业就变卷了,那还能保住人均20万美元的收入吗?

  不行,绝不能让他砸我们的饭碗。于是韩国医生们开始了大罢工,对韩国政府和社会进行极限施压,你敢砸我的饭碗,我就把病人当人质。

  有些病人明明已经预约好了手术,现在医生罢工了,只能推迟,中间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不好意思,我可不负责,谁让政府压迫我们,我们也是“被迫”罢工的。

  韩国政府说,你们这是扯淡,扩招是在帮你们。你们不是天天说活儿太多了吗,我多招点人帮你们干活,不好吗?

  没错,韩国医生非常抱怨门诊量多。

  按照统计,韩国人均门诊量大约是15.9次,是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数的三倍,所以韩国医生很喜欢抱怨,我们人手太少了(毕竟医生数量少),太辛苦了。

  韩国政府说,既然人手不够,那就扩招吧,扩招后你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可是真正要扩招的时候,韩国医生们又不乐意了,私底下肯定在骂尹锡悦,我们说辛苦的意思,是让政府加钱,谁让你扩招了。

  这个要求当然是无法满足的,别说政府,全社会早就对医疗界非常不满了,你们收入都那么高了,竟然还要加钱,即使考虑到行业内的贫富差距,韩国医生的收入依然比一般人高得多,你们差不多得了,别太过分。

  但很显然,没有人会嫌钱多,这也不全是钱的问题,更是话语权的问题,过去医师协会对医疗界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要是政府说扩招就扩招,那话语权就旁落了,必须硬钢。

  医生想要多一点收入,这没有问题,然而为此绑架全社会,弃病人于不顾,就是大大的问题。

  以上在韩国发生的种种,让我感到不寒而栗,因为在医患关系中,双方是严重不平等的,患者在医生面前往往没有反抗能力,只能医生说啥就是啥。

  而韩国的这种现象,在中国国内并不是没有,哪个地方呢?

  香港。

  02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疫情期间,香港一度扛不住,医护人手严重短缺,于是香港政府向中央求助,本来这种求助是很正常的,毕竟疫情期间,大陆不同城市之间互相支援,就是一种常态。

  但是到了香港,却别看了一番生面。香港护士协会发了个声明,反对大陆医护的支援,理由有两点:一是香港护士在本地有执业资格,而大陆来的护士没有,大陆的执业资格,香港不认可;

  二是香港护士都懂英文,日常多用英文沟通,而大陆护士不懂,只会中文,这怎么能服务好呢。

  因为医疗界的强大压力,港府后来不得不妥协,答应让大陆来的医护不做医疗相关工作,只能做脏活累活。

  之所以敢如此嚣张,也是因为香港的护士协会和医生协会话语权很大,和韩国一样,已经达成了垄断效果,甚至效果比韩国更好。

  韩国的千人医生比例还有2.6个,香港只有2个,更为短缺,于是乎,医疗的成本更高,等上几个月那是常态,当然,你如果有钱可以去私立医院,私立的服务好不少,但是收费嘛,你懂的。

  而且私立也有数量限制,不是你想去就去。体现在收入上,香港医生的收入还略高于韩国医生,更远高于欧洲医生,开豪车、住千尺豪宅那是常规操作,成本转嫁给全社会。

  其实无论韩国还是香港,他们这一套都是学习美国的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什么是行会制度呢?

  就是行业内自己说了算,政府不能管,美其名曰“行业自治”,具体来说,就是管理权在行业手里,比如,你在中国大陆考医生、考律师,组织考试的其实都是国家机关,相关的行业协会只是配合执行。

  而在韩国、香港、美国那些地方,你参加行业考试,比如考医生,组织考试的是行业协会,政府是不管的,连监管权都归行业协会所有。

  比如要吊销某个医生的执业资格,不是政府吊销,而是由行业协会来吊销。

  当行业协会“自治”后,那当然一切以行业利益为准,而不考虑公共利益,你是组织考试的行业内人员,你肯定不希望太多人进来分行业内的蛋糕,所以故意给卡得死死的。

  一个完全自治的行业,必然以疯狂捞钱为目的,行业自治的本质不是自治,而是垄断。这是体制问题,在西方化的语境下,“自治”长期被美化,实际本质是搞独立王国。

  长久以来,有许多人希望中国大陆学习这一套,以前读书的时候,我在某林等杂志上,看到过无数科普香港医疗制度的文章,这些文章无一例外,都希望大陆复制香港的医疗制度,认为只要这样做,大陆的看病难,还有医闹、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会统统得到解决。

  现在只能说,幸好没有。

  没错,在香港、韩国乃至美国,看病难的问题并不存在,因为你根本进不了医院,见不到医生,小病自己扛,大病看人品;医闹少就更简单了,在医生短缺的社会中,医生在病人面前有绝对的、压倒性的话语权,你敢闹?你有资本闹?

  当然,我不是说医闹是对的,医闹必须被严厉打击,但是通过榨干全社会,去让少部分人获得高收益,也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初衷。

  除了榨干社会,医疗行业的行会化,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普通人进不去。

  我有个朋友,他的家境很一般,父母都是农民的那种,他现在做策划类工作,前段时间他发了个朋友圈,祝贺弟弟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可以正式成为医生了。

  农民家庭的孩子能够成为医生,这在中国是个正常的事情,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妥。

  但在韩国或者美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成为医生的门槛极高,首先学费就够呛,韩国私立医学院的学费(公立的也便宜不了多少),普遍在1.5万美元以上,两三万美元的也很多,是一年。

  医学院要读六年,六年下来光学费就要十多万美元,加上住宿杂费等等,哪怕韩国人收入高也扛不住呀,所以在韩国、香港和美国,一般能读医的家里都颇有家资。

  光是学费,就足以筛选掉大部分人。

  其次,你以为只是钱的问题?

  每年就那么点名额,你没点关系和社会地位,根本挤不进去,很多时候,就是给权贵子弟预留的,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他们的医疗行业权贵化,一直是个公开的事。

  权贵们很多时候是把医疗当作自留地的,这也是为什么尹锡悦和文在寅的扩招政策,遭到如此大阻力的原因。

  在韩国,医疗行业一般是右翼的,也就是尹锡悦那个阵营的,所以尹锡悦这次很强硬,威胁要严厉惩处那些罢工的医生,甚至要逮捕和起诉,但未来走势我着实不看好,要向自己人开刀,涉及的利益实在太多。

  最后,我想说一点,那就是对于我们的思考。

  过去我们太多行业,在发展的时候盲目借鉴西方,不假思索地认定对方的一切就是好的,而没有从国情出发,没有从人民利益出发。

  但韩国医疗行业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没有理由明知道是个坑,还要接着往下跳。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在各行各业,都是时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22:58 , Processed in 0.1720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