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利用地球轨道上的核分光望远镜阵(NuSTAR)和国际空间站上的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ICER)探测了吸积盘发出的X射线。结果发现,传统的黑洞模型只能解释部分他们观测到的X射线数据,而额外的X射线正好与物质进入暴跌区后发出光相匹配。天文学家表示,暴跌区距离黑洞很近,可以利用它测量一些黑洞本身的属性,例如黑洞的自旋。相关结论近日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MNRAS)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以2018年5月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Kīlauea volcano)所发生的12次爆炸性喷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模拟与验证,还原当时火山喷发的情景。结果发现,基拉韦厄火山的喷发与大多数火山喷发存在差异。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物质中含有较少的新鲜岩浆和地下水,并且该火山喷发的频率也明显比其它火山更高。分析认为,由于火山口地面塌陷,火山下方的岩浆房压力陡增,地下岩浆和高温气体受到挤压,导致其从火山口喷出。考虑到火山口塌陷在火山喷发中十分常见,该事件可能并非首次出现,但由于此次喷发规模不大,人们得以深入研究,并首次提出全新的火山喷发模式。模式的提出将有助于人们准确了解过去火山喷发的原因,对火山的内部构造有更加细致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火山喷发的可能。(University of Ore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