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5月20日【第2024-95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4 19: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英国防大臣“西方必须担心中俄正联系在一起,这是对我们生活方式的直接威胁”的言论是一种“哭诉式动员”?

  【据媒体报道】

  5月18日,据美媒报道,法国决定邀请俄方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引起美国、英国等国官员的不满。

  5月19日,莱希及随行官员所乘直升机发生事故。5月20日,伊朗官方媒体确认莱希等高级官员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

  5月19日,英国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斯声称,中国和俄罗斯日益增强的同盟关系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

  【讨论纪要】

  ●莱希总统的遇难总体而言对国际社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就伊朗总统莱希一行因直升机事故遇难一事,作为初步评估,我们想说的是:

  第一,伊朗总统莱希在伊朗内部属于中间派,同时,他也不是伊朗的最高决策者,所以,其遇难对伊朗目前阶段对外、对内政策而言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也就是说,对伊朗的影响应在中期和远期。但鉴于伊朗总统莱希生前在国际社会推动下全面促成伊朗和沙特全面政治有过贡献,所以,伊朗总统莱希的遇难总体而言对国际社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不排除因机械原因、天气原因等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不排除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包括遭遇强电磁干扰,导致导航系统失效的可能性。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救援过程中,我方“黑鹰”直升机就曾因美国恶意关闭GPS信号导致坠毁事件(当时我们也遭遇“黑鹰”直升机部件被美国刁难的一幕,而更重要的是,汶川地区的危险性与这次伊朗东北部地区的危险性类似,在缺少必要应答、导航信息支撑的情况下最终导致发生坠机)的发生;

  第四,按照以往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方式,我们不对事情的真相加以深入探究,更多观察的是这一事件对后续国际局势,比如,中东局势,乌克兰局势的后续演化造成何种影响。我们将与大家持续密切关注事件后续发展。

  ●不排除西方邪恶势力通过某种人为手段制造伊朗总统莱希直升机事故遇难事件,继续将水搅浑,进而强行阻止上述战略畅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基于目前美帝全球战略,尤其是中东政策,在以色列全面军事入侵拉法的问题的衬托下空前被动,对西方邪恶势力来说,在中东,尤其是欧洲,通过“白色恐怖”手段刻意将水搅浑,企图强行阻止局势继续向不利于其方向快速演进的动机空前强烈。其向方方面面传递出的政治信号是非常强烈的,那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动机空前强烈首先体现在其基于全球战略层面的一种极度焦虑,甚至是恐惧上。这一点从英国防大臣对整个西方用一种近乎哭诉的方式发出敦促和动员可以观察得非常清晰。而这份近乎哭诉的敦促和动员的背景墙,一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访华,且中俄战略互信前所未有的大幅提高;二则,在“一则”的基础上,欧洲上空已经弥漫着的浓重的恐怖与血腥氛围。

  熟悉东方时事解读的朋友们应该记得“半渡”和“半渡而击”这两个词语,这是我们观察国际局势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某种意义上说,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随着俄罗斯正式开始对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进行调整,局势已然发展至正式触及“半渡”,一旦经国际社会“动态评估”且判定为“不可逆”,比如,俄罗斯就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进行调整至“不可逆”程度,国际社会旋即“半渡而击”!这也是上一期讨论中,我们强调,一旦俄罗斯就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进行调整至“不可逆”程度,国际社会绝不会畏首畏尾的主要原因所在。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俄罗斯与西方这两个“标的”而言,无论哪一方率先触及“半渡”,那么另一方也随之触及“半渡”,这或是英国防大臣对整个西方用一种近乎哭诉的方式发出敦促和动员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一旦局势发展到中俄实质性联手并稳定中亚,接下来,必然是上合组织的全面重启,并借伊朗为“支点”,将与西方邪恶势力博弈的锋线分别从中、俄各自的“内线”,比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乌克兰问题上,一把推到美帝全球战略之“重中之重”,阶段性“中原”地区所在的中东地区这一“外线”上。其中,伊朗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不排除西方邪恶势力通过某种人为手段制造伊朗总统莱希直升机事故遇难事件,继续将水搅浑,进而强行阻止上述战略畅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俄实质性联手的局面虽然彻底形成,但无论从俄罗斯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之“阿富汗问题四国机制”来看,还是中俄共同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之“温启动”下的图们江出海口合作项目来看,可谓“势头逼人”,这一次,西方真的害怕了。中俄联手太强大,不敢动,那么,趁着大势未成,动一动伊朗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至少,这样做有可能首先在伊朗内部造成混乱局面,美帝则可以借机暂时在乌克兰问题上,尤其是中东问题上喘上一口气,并继续瞄着乌克兰方向寻求中东解困的机会。

  ●如果最终法国邀请俄罗斯参加重返诺曼底纪念,那么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将在欧洲开启“新时代的诺曼底登陆”

  上面我们提到的“大势”更多是基于美帝外部对其形成的巨大战略压力,在西方阵营内部,美帝同样遭遇巨大的战略压力,除了印度和日本外,这次“造反”的典型代表就是法国。

  某种意义上说,法国目前的对外政策非常类似日本的“最后一次战略投机”。一方面通过公开邀请俄罗斯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摆出一副随时重新诠释“诺曼底登陆”、进而,至少在历史层面有意回归“中、欧、俄三方战略协调”之战略姿态;另一方面却仍然在乌克兰问题上,南海问题上,与美国保持战略协调。

  如同日本“最后一次战略投机”总体上对美国全球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是不利的一样,法国的空前投机同样在总体上对美国全球霸权十分不利。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最终法国邀请俄罗斯参加重返诺曼底纪念,那么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将在欧洲开启“新时代的诺曼底登陆”,开启将“美英小集团”为代表的西方邪恶势挤出欧洲之相关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俄战略互信大幅提升的过程中,日本始终不敢出声。日本很清楚,作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军事侧面,日、韩将面对中,俄,朝三个有核国家,两个核大国、核强国,中俄也必然会联手共同维护朝鲜的安全。而有中、俄背书的朝鲜,有什么不敢干的?比如,当着方方面面的面,瞄着中东地区,交易起来给美国看,试问,美国能奈其何?既然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不值一提,索性,日本、韩国对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有权表示“不反对”,至于“不反对”的背后是什么心思,美国人恐怕清楚得很!

  【相关话题】

  第6917期-中俄两国元首通过联合声明将美国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定性为“侵略”,至此,至少口头上,普京总统收回了此前关于阿富汗的两句话(2024-5-17)

  第6922期-如果俄罗斯在实质性调整阿富汗政策(对华政策)的问题上做到“不可逆”,国际社会则绝不会畏首畏尾(2024-5-19)

  第6924期-有意加入中国主导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之“温启动”是本次俄罗斯总统较为成功访华过程中的一件大事(2024-5-19)

  金银铜持续大涨,伊朗总统直升机事故遇难事件对金融市场影响几何?

  【据媒体报道】

  5月20日,现货黄金在每盎司2440美元徘徊。从15日起,黄金就开始有了一轮涨幅。伊朗总统在直升机事故也推升了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现货白银上涨到了每盎司约31.75美元,创下11年来新高。此外,5月20日,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的铜期货一度突破每吨1100美元关口。

  【讨论纪要】

  关于石油价格,市场的反应已经给出答案,那就是世界上并不缺油。对于伊朗总统直升机事故遇难这一事件,至少在市场认为目前“技术故障导致事故发生”的初步评估有进一步发展,比如,有人为因素导致“技术故障”之前,再加上伊朗总统不是伊朗决策的最高层(最高层是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其遇难对伊朗对内、对外政策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会相对有限。

  黄金与原油不同,本身产量非常有限,加之长期以来受到压制(人为因素),这使得国际金价对国际局势的具体演化,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反应较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黄金的避险功能上。如果伊朗总统直升机事故遇难事件后续发展较长一段时间停留在“技术故障”层面,那么国际金价因避险情绪产生的“应激反应”会迅速消退。

  尽管白银和黄金一样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但与黄金不同的是,白银的工业用途要更加广泛,比如,胶片、电子、光伏等,所以,工业大量使用白银是其价格长期较为坚挺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与白银相比,铜的工业用途之广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比如,人工智能、电动车、高铁、军工、发电(风电、水电)、储能、输电等都需要大量铜。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比如电动车其一辆车的用电量是传统燃油汽车的3-4倍。目前,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对铜的需求一日高过一日,所以,铜的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也就是说,铜的价格是完全被市场需求拉高的(也存在人为操纵因素)。

  对于原油、黄金价格的后续走势,大家不妨继续观察伊朗总统直升机事故遇难事件的后续发展,如果事件后续发展开始转向有人为因素参与其中,无论是导致伊朗发生内乱,还是导致伊朗对外卷入战争,那么国际金价因避险因素激增必然疯涨,原油价格也会随之快速升高(非产量问题,而是航线阻塞问题),因为这都影响到对当前本就十分困难的世界经济影响重大的波斯湾地区的安全稳定问题。

  【相关话题】

  第6481期-不排除西方邪恶势力借“切断波斯湾国际油气运输动脉”讹诈国际社会的可能性(2023-12-28)

  第6833期-一旦伊朗与以色列进入“互相报复之螺旋升级”,不排除巴以冲突进一步外溢至波斯湾的可能性(2024-4-19)

  第6846期-串讲:从支柱产业替代角度小谈中韩房地产问题差异、期货黄金因中东风险缓和跳水3%创近两年最大跌幅(2024-4-23)

  本次国家出台房地产政策调整,或早已超越基本稳定房地产这一范畴

  【据媒体报道】

  5月20日,伴随去库存成为新一轮楼市政策基调,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以旧换新”推进去库存步伐。其中,上海、广州花都、深圳等一线城市或地区也开始将“以旧换新”纳入楼市新政或推出相关活动。

  5月2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上证指数跌0.20%,报3164.68点;深证成指跌0.30%,报9721.72点;创业板指跌0.22%,报1871.78点。全市场近3000股飘绿。

  【讨论纪要】

  尽管5月20日,股市(以上证指数为例)一度上冲3170点左右,距离我们此前给出的“阶段性顶部”的3000-3200点范畴只有30点左右,但仍需强调的是,其一,如果国际局势出现重大变化,不排除股市出现较大跌幅的可能性;其二,所谓房地产政策出台带动股市的效应远没有炒作得那样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政策调整带来的利好都是短期的,且在此前的房地产政策调控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这种短期利好,比如,房票、以旧换新、放松限购等。在我们看来,本轮就房地产进行调控的三个政策,出台的意图不在于拖高房地产。如果国家有意让国有企业收购地产的话,相关的地产商一定要打折销售。此外,收购这些房屋是用于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的,其租金一定会低于市场价格,这样,房地产的租金也会被拉下来,从长远看,对于房地产而言都不是好消息。所以,因为地产政策出台带动股市恐怕市场会早晚会有所醒悟,相关投资者就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了,一旦国际形势突变,不暴跌就不错了。

  从目前国际局势来看,俄罗斯在快速向中国靠拢,西方还未选择战略冒险、孤注一掷,本质上,两个阵营之间仍存在耗。以美国央行为例,既不敢降息,也不敢加息。我们这边降息的空间也在逐渐缩小(美联储通过强行加息,尽管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困难,但客观上也的确一定程度压缩了我们的降息空间)。在这个角度再去观察本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由于收储需要大量资金,相当资金的来源会来自公募资金REITs,比如,趴在银行里不动的资金,这样一来,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压力。募集资金REITs也有收益需求(至少会高于银行收益),购买房屋后如何变现?当然来自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等的房租,且这个房租的价格要高出银行收益一点。这涉及租售比的概念,也就是以租养贷。对国家来说,库存就这样慢慢去掉,且用这种形式慢慢还清房地产商、建材供应商和银行之间的“三角债”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在金融层面就能够更多挖掘出一些降息空间,与美帝耗下去的资本就多出一层。

  “买到就是赚到”的神话破灭,就意味“住房不炒”已经实现大半。国家未来解决房地产问题,会把很多旧房子收回来拆掉,目前要解决的就是涌入城市的年轻人安心就业,降低生活成本,维持消费,绝不是拉高房价继续增加银行的风险。

  当然,房子是刚需,该买就买,国家鼓励、帮助刚需买房。

  这次房地产政策调控出现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之后,也是国家基于全球局势发展做出的战略姿态。国际社会有信心和美帝继续耗下去,就看谁能耗得过谁,看你美帝能够耗多久!我们不过百姓的生活苦一些,房地产泡沫的压力再持续一段时间,而美帝的压力,无论从传统安全层面还是非传统安全层面恐怕要大得多。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压力最终都会转化为美国金融当局要承担的金融压力。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能耗下去,欧、日、韩呢?尤其是韩国,在我们的观察中,很可能是2024年第一个爆发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

  【相关话题】

  第6112期-尽管“认房不认贷”等政策令房地产市场有所“热络”,但无法改变房地产“供需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客观现状(2023-9-4)

  第6916期-串讲:印度股市遭外资大举做空、“股神”巴菲特不过就是一个内部交易者、杭州开启收储模式是否意味着房地产重迎小阳春?(2024-5-16)

  第6920期-央行连发三文涉买房首付及贷款利率等多项调整、A股房地产板块掀涨停潮是否反应过度(2024-5-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17:31 , Processed in 0.1094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