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50|回复: 4

占豪:李克强访英成果丰硕背后的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9 07: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三较为重磅的消息是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签署了1500亿的合同,还有600亿的核电站合作协议待签,相关分析在占豪微信中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影响的板块也非常明确,核电板块未来潜力无限,原因是中国也将加大核电站的建设,再有核电的输出,该板块空间较大。同时,人民币和英镑开始在银行间的外汇市场直接交易了,中国和英国在金融和资本领域的联通程度加强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加强了,中国在英国这里的筹码增加了。在中美大博弈的节骨眼,中国和英国的关系不断实质性地加强,有利于中国摆脱美国队中国的围堵。试想,美国全球最重要的盟友都和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合作,还有谁会拒绝和中国更加深入的合作呢?何况,美国本身也在和中国深入地合作,摊牌都挡不住合作的脚步。

  另外有一则消息值得关注,美联储6月FOMC声明:缩减每月购债规模至350亿美元;将从7月开始,每月购买150亿美元MBS和200亿美元美国国债,并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

  这则消息告诉我们,美国现在还不敢轻易地终结QE,终结QE最快也要到年底,而到年底到底是否终结则要根据美国当时的需要,现在看并不确定。美国不敢终结QE的根本原因是,虽然经过修改GDP计算方法经济上去了,通过劳动力退出市场也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但债务压力本身有增无减,一旦结束QE开始加息,是否会直接刺破美国的资产价格泡沫的同时,无法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美国呢?一旦如此,美国的噩梦将开始。所以,美国对终结QE也是慎重的,但不终结QE,继续量化宽松,随着全世界都在抛弃美元,那么多美元一旦反噬,美国整个国家体系都可能因此而崩溃。

  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中英签署大单,战略合作项目很多。中英在战略合作商的突破意味着什么?对全球战略格局和中国的战略布局有什么影响?请看最新占豪微信(微信号:zhanhao668)的分析。         

  在笔者今年1月出版的新书《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中笔者给中国战略布局和走向写了一副对联,这幅对联高度概括了中国未来战略布局的方向和关键。某种程度上说,本届政府在国际战略上只要能实现这些布局,中华必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看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上台后,中国在战略上正是走的这些方向。为了读者能更清晰其中内容,我们有必要复习一下那副对联。

  上联是:立足亚太,联俄、遏日、拢东盟;下联配:深入中东,拉印、通欧、穿中亚;横批:弈和美国。限于篇幅,这幅对联的具体战略部署内容的阐释,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战友好好对照习李上任后中国的战略布局中发生的大事,再对照《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中的相关阐释,一定能对中国未来战略走向和布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未来中国的方向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在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了联俄,看到了遏日,也看到了拉动东盟;在中东方向,中国也一直在深入,这个深入也是从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的全方位介入;而在深入中东博弈的同时,这里边拉拢印度(习近平主席在新任印度总理上台后第一时间派外交部长王毅作为特使访问印度,并特别向印度新任总理带去口信,口新内容是:中印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是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这就是对印度的拉拢,而且规格很高,很及时,很有诚意),联通欧洲就是必走的路,而通欧就必须穿中亚;对于穿中亚,我们看看习总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时在中亚的布局,那是去年就提出了的;穿中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进行中欧的陆路大联通。

  随着高铁、重载铁路的高速发展,陆权正在以风一样的速度回归,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占据了战略优势,这一内容也是新作《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形势篇)》重要论述内容。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是大趋势,而这一大趋势独独不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所以美国不断围绕着中国、俄罗斯挑事,特别是利用乌克兰问题在挑动欧俄神经,试图激起欧俄的新冷战,并最终推动西方和中俄的全球大冷战,以此来维持其全球的霸权和领导地位。但是,当前世界,和平是大趋势,美国的战略是逆人类发展方向的。

  中国提倡包容性发展,提倡合作共赢,中国的这种战略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响应。特别是欧盟,正在努力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欧洲的这种行为体现在多方面,具体在最近的就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和美国战略利益的巨大战略差异。所以,我们看到,在乌克兰一架大型运输机伊尔76被击落后,乌克兰总统终于宣布主动停火。

  中国和欧洲的交往,并未随着美国在中国周边挑事而弱化,反而是在中美进行一轮摊牌过程中大幅迈进。关于这一点,笔者早先的分析中也曾分析过,即在欧俄因美国的挑拨交恶之时,在中美因美国重返亚太摊牌之时,中欧的关系和中俄的关系都必然得到战略加强。中俄的关系已得到验证,中俄已经事实上成为了绝对的利益相关者,不但全球战略利益上高度一致,在经济利益上也进行了高度捆绑,中国因此除了得到俄罗斯的大量天然气,还在俄罗斯远东的开发上赢得了先机,更重要的是中俄终于开始了贸易的本币结算。之所以中国能以低价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还能获得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优先开发权,这都拜美国制造的乌克兰局势所赐。如果不是美国在乌克兰制造的混乱使得俄罗斯感觉到了战略孤立,俄罗斯不可能这么快以巨大让步的方式和中国展开如此深入的合作。也正是美国挑拨欧俄关系,使得欧盟深深感觉到和中国战略合作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经济现在正处于困难时期,欧盟经济有进入滞涨甚至通缩的风险。相比欧盟,中国经济今年继续维持7.5%的增长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已经具备的对外资本输出的能力,使得欧盟看到了和中国战略合作的利益。换句话说,欧盟国家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欧盟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看到,进入2014年,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欧战略靠近动作也非常明显。

  在对欧关系中,中国是具备战略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海选择了主动出击。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借出席核安全峰会之机,访问了法国、德国、荷兰和比利时四国。为何选择这四个国家,这里边是有战略讲究的。

  为什么访问了这四个国家?为什么访问不包括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呢?访问德国和法国显然是重头戏,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欧盟最主要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德、法两国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时也达成了很多深入合作的协议。访问荷兰,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核安全峰会就在荷兰举行,另一方面是因为欧亚大陆桥最西端就是荷兰的鹿特丹港,荷兰对中欧的经济合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访问比利时,则是因为欧盟的总部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而且,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四个国家毗邻大西洋,和这四个国家搞好关系有利于对冲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

  之所以没有访问英国,原因则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是美国最铁的盟友,英国和中国的进一步合作需要英国主动对中国才是有利的。而且,故意把英国和德法有别,对于中国在欧盟中定位和调整自己的位置有利。至于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说重要没英法德重要,说不重要也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可以作为后续的关注对象。事实上,在习总访欧不久,意大利就坐不住了,6月12日意大利总理访华。和中国合作是有利可图的,这些国家一点都不傻。

  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和希腊,这里边也有讲究。访问英国没什么可说的,中英这次要达成至少两百多亿欧元的合作协议,这种合作是真金白银式的。双方此前一定是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我们不妨看看中英合作都包括哪些内容。

  中英在17日一天时间就签署了26项经贸合作协议,价值1500亿,后边还有600亿的核电站合作大单。这个核电站项目叫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它是英国二十年来首个新建核电站,规划为两个反应堆,由中法合作在英国萨默塞特郡建设,预算高达140亿英镑,法国电力集团(EDF)牵头,中国广核集团(CGN)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预计联合占30%-40%的股份,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Areva)占10%股份,建成后各方共同运营35年。这里边中国直接参股差不多三分之一,这种合作已经非常深入和具体了。英国首相卡梅伦更是称,英国已成为中国对欧投资最热门的目的地,过去18个月进入英国的中国投资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的总和。

  中英的战略合作深入,说明英国正在做战略上的调整,之前将伦敦期货交易所卖给香港,使得中国瞬间就有了一家国际级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英国还第一个作为离岸中心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些都说明中英合作已非常深入。如今,投资领域的扩大范围和力度,使得双方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

  英国之所以这么选择,根本原因在于这个老牌帝国是一个政治文化底蕴很深的国家,这是在国际层面上的又一次战略下注。二战后,英国将帝国权力移交给美国,同时押注在美国身上,直接使得英国风光半个多世纪。如今,在中国崛起之时,英国也毫不犹豫地和中国展开了深入的战略合作,这种政治上的灵活性非政治底蕴深厚的国家而不能信手拈来。以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为例,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愚蠢,而英国体现出来的则是政治智慧。英国是一面在破坏中国方面稳定方面和美国合作,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英国相关优势领域毫不犹豫地和中国在战略上和经济上加强关系,英国2013年GDP增长1.9%,是欧盟0.1%的19倍,这除了英国搭美国量化宽松便车的因素外,就是和中国加强关系获得大量投资有关。

  英国的目标是,要做人民币在欧洲的离岸中心,从而保住伦敦在未来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欧洲中心地位,而在未来人民币显然是世界三大货币之一,英国的下注是具有前瞻性和远见的。而中国经过这样和欧盟国家的战略合作,在世界上就更能打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空间,中国一方面向发达国家迈进,另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目标就会不断实现,与此同时自然是大中华的崛起,中国梦的实现。

  李总理访问英国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带去的是领先世界的高铁、领先世界的核技术,都是高端工业产品。与此形成鲜明对的是,上次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中国,签的最大单是种猪精液的出口。恍惚间让人有一种朦胧:到底谁是发达国家?中国现在大规模投资英国和向英国进行高端工业产品输出,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工业能力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且还在不断进步当中。当然,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差距,一些领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特别是人均GDP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应该认清差距,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另外,笔者曾在战略内参上提出中国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应该联合起来向外进行资本输出,进行优势互补,这次李总理出访就是如此,由民间资本组成的、总资本500亿中民投将在英国设立欧洲总部,拟15亿美元设立基金,这就是一次重要的迈步。私有资本和国有资本各有优势,为什么不倾力合作拓展国际市场,而是在国内你争我夺?为那点属于老百姓的国有资产怎么私有化争来争去?希望,这一步能够走好,能够真正实现中国资本的对外战略输出和中国工业品的对外输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2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私有资本和国有资本各有优势,为什么不倾力合作拓展国际市场,而是在国内你争我夺?为那点属于老百姓的国有资产怎么私有化争来争去?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16: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是:立足亚太,联俄、遏日、拢东盟;下联配:深入中东,拉印、通欧、穿中亚;横批:弈和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20: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有高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2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阴国今后的远期战略需要调整了,原先的角色交给海外大岛米洲去做。自己调整为:依靠大陆,远交近争,力争成为近陆区域门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2 20:30 , Processed in 0.1265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