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6月17日【第2024-97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7 13: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以军在加沙南部突然实施“战术停火”或与“真主党使用EMP武器”传言密切相关?

  【据媒体报道】

  6月16日,以色列国防军称,以军从15日开始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南部部分地区实施“战术性军事活动暂停”。媒体称,以军实施“战术暂停”的决定没有事先通报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内塔尼亚胡当天在内阁会议上表示,他是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了以军实施“战术暂停”,他对此不能接受。

  【讨论纪要】

  ●以军在加沙南部突然实施“战术停火”或与“真主党使用EMP武器”的传言密切相关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以军在加沙南部突然实施“战术停火”或与“真主党使用EMP武器”的传言密切相关。

  EMP武器大国才有,小国,类似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是不太可能自己研发的。EMP武器尽管原理不难,但制造生产工艺还是要求很高的。此外,小国缺乏战略纵深,就算其能够制造EMP武器,也没有使用的资本。所以,如果真主党武装真的使用了EMP武器,首先意味着“大国已介入”。在我们看来,由于法国在黎巴嫩有特殊利益,而现在以色列在威胁黎巴嫩,所以,法国的心态复杂,介入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原则上在中东“无私利”,什么样的局面都能接受,也不会介入,所以,最有可能介入的大国就是俄罗斯。

  由于真主党武装不是国家,而是地方武装组织,所以,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对其无效。对以色列来说,如何应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十分头疼。

  以色列这么多年在中东横行霸道,就是因为以色列的对手背后此前没有大国的支持,最多是伊朗这种地区性大国。所谓大国,指的是至少俄罗斯这种级别的世界性大国。以色列很清楚,现在似乎情况有变,如果真的俄罗斯打算在中东方向“正式出手”或者已经在中东方向“正式出手”,巴以战争继续打下去,以色列将面临亡国之危。

  ●在中东地区事务或有世界性大国介入,尤其是这个大国极可能是俄罗斯的背景下,美国感受到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美国军官公开承认该舰遭到胡塞武装导弹攻击的传闻出现。这名美国军官坦言,全世界都低估了胡塞武装实力。

  在我们看来,如果这一传闻最终得到证实,那么:

  第一,美国如此做,有“堵嘴”俄罗斯之嫌。也就是说,在中东地区事务或有世界性大国介入,尤其是这个大国极可能是俄罗斯的背景下,美国感受到了巨大的战略压力。如果真是这样,与其让俄罗斯方面公开公布“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遭遇胡塞武装导弹攻击的细节和真相,还不如自我承认来得更从容、灵活一些,至少,有些致命的细节美方可以先带节奏、对其轻描淡写,就算俄罗斯事后再公布,也是“马后炮”,对美国军事霸权的负面影响会相对减轻很多;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这意味着中东事务,“大国介入”的程度较深,且介入的程度还在不断加深;

  第三,在“第二”的基础上,如果最终确认,“大国介入”指的就是俄罗斯,那么:首先,这意味着俄罗斯在西方严重正变得越来越激进。这一点在俄罗斯核潜艇被美国“跟丢”的讽刺一幕中能够看得非常清楚。显然,俄罗斯核潜艇近抵美国海岸线,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缺乏有效跟踪手段,同时,美国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来自俄罗斯的核威慑;其次,俄罗斯在向与西方彻底决裂的方向,在向“不可逆”调整阿富汗政策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再次,俄罗斯的意思很清楚,俄罗斯提出的俄乌战争的停火条件不容置疑,这是俄罗斯的底线。西方要么同意、停火,要么继续打到底;最后,在我们看来,俄罗斯之所以如此强硬,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中俄联合声明,也就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强有力的战略策应(重要策应,介于“力所能及的战略策应”和“实质性战略策应”之间),尽管程度上在我们看来还未达到“实质性战略策应”;其二,西方已将俄罗斯逼入绝境,无论是传统安全层面,还是非传统安全层面;第三,至少在俄罗斯看来,中俄联合声明,俄罗斯对中国的让步的确换来了可观的战略支持,但俄罗斯也是有损失的,甚至损失很大。既然通过这么大的代价换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战略策应,面对俄乌战争,俄罗斯有什么理由半途而废,中途投降呢?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首先或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效应——铠甲效应

  我们注意到6月14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发布的有关“大约80%的俄罗斯用于乌克兰战场的装备零件由中国公司提供”的相关言论。对此,我们表示坚决反对,英方的指责毫无事实根据,更凸显了某些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惯用的双重标准和霸权逻辑。

  在对英国首相的这番谬论表明我们的态度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次美国会不会为中国“洗地”呢?熟悉国际时事的朋友们也许还记得,大约一个月之前的5月22日,英国国防大臣沙普斯就曾无端指责中国“正在提供或者准备”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结果,就在当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针对沙普斯有关言论进行了驳斥,并为中国“洗地”称“华盛顿没有观察到中国直接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沙利文为什么会“好心”为中国“洗地”?难道沙利文打算标榜一下美国的公平与诚实?恐怕这个理由全世界没人相信。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首先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效应——铠甲效应。

  众所周知,根据法律规定,在美国,任何年满18岁且未被判犯有构成暴力罪的重罪的美国公民都在大多数州购买和穿着防弹衣。在除纽约州外的其他50个州,普通公民购买防弹衣都是合法的。当然,不同州对防弹衣的限制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康涅狄格州,只能通过面对面交易购买;而在纽约州,一般人士如果未从事或受雇于符合条件的职业,则不能购买软质防弹背心。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经有关当局许可,曾被定罪的重罪犯也可穿戴防弹衣从事特定职业。总体而言,美国年满18岁且未犯下重罪的一般公民可以购买防弹衣;未满18岁的人士则需获得当地警察局的书面许可才能购买。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同样有私藏盔甲超过一定数量即为死罪的说法。原因很简单,装备盔甲,尤其是装备精良重装铠甲的兵士和装备重型防弹衣的武装人员,对没有防具的对手来说具有强烈的心理震慑效应——你杀不死对方,但对方可以杀死你。

  如果我们把这一道理拷贝到当前的国际关系中,在国际社会强有力战略加持下,俄罗斯如同穿着重型铠甲一样,西方发现,穷尽手段都杀不死俄罗斯,最多就是与之对耗下去,这种震慑效应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铠甲效应”,以至于现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已经准备借“选遁”跑路了。

  可想而知,美国不为中国“洗地”,等于变相证实俄罗斯的确穿着“中国版”重型铠甲!如果再加上美国航母“艾森豪威尔”号在红海地区被胡塞武装攻击这件事。无论其后续没消息也好,有传闻也罢,都让方方面面开始严重怀疑美国军事霸权的有效性,而俄罗斯核潜艇神不知鬼不觉潜入美国东海岸一事更进一步强化了大家的这种猜疑。

  ●如此闹哄哄的西方,乱哄哄的欧盟连一个俄罗斯都对付不了,何谈对付中国?

  无论是中俄的进一步靠近,还是越来越激进、身披重甲、手持锐器的俄罗斯,都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西方政客感觉绝望。中俄经济高度互补,这对双方来说都大有好处。讽刺的是,一手促成今天这一局面的,就是西方自己。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欧洲内部发展是很不均匀的,西方内部发展更不均匀。对于欧盟叫嚣对中国产电动车增加关税一事,中国仅用农产品限制就可以让欧盟内部纷争不断,中国正好借此机会“腾笼换鸟”,也就是将欧美日的传统燃油车逐步踢出中国市场,将其市场份额留给中国自己的电动车企业。至于欧洲的农产品,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和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强合作进行弥补,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这种能力对西方邪恶势力也构成了“铠甲效应”。如此闹哄哄的西方,乱哄哄的欧盟连一个俄罗斯都对付不了,何谈对付中国?

  最后,就中东局势简单说两句。

  美国拜登政府和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可以用核威慑来尝试摆脱当前的中东困局,但友情提醒的是,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14日的报告显示,伊朗启用了新的先进离心机级联,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安装更多离心机级联。同时,伊朗已经开始向纳坦兹铀浓缩设施的三套先进的离心机级联注入铀。

  换句话说,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胆敢用核,那么不排除伊朗等中东国家“一夜拥核”的可能性。话说,如果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胡塞武装攻击,以色列的防空系统遭遇EMP武器打击失灵最终都被证实是真的,如果再加上伊朗等中东国家“一夜拥核”,试问,中东西方还要不要?!核不扩散原则西方还要不要?!二战后主导至今的世界秩序西方还要不要?!如果局面真的朝着这个方向不可逆转地发展下去,今天“站在黄鹤楼上看帆船”的欧洲人会毫不犹豫地踩着美国的头跳出利比亚这个“坑”逃出生天,对此,我们毫不怀疑。

  【相关话题】

  第7005期-美国突然发现其费尽心机炮制的“加沙问题三阶段停火协议”实际上是在“作茧自缚”(2024-6-13)

  第7008期-类比蒋介石反动集团中央军与杂牌军的关系,小谈俄外交部发言人为何称“华盛顿不需要和平的欧洲”(2024-6-14)

  第7013期-由于俄乌战争彻底失败对美国国家利益而言不可接受,所以俄罗斯选择在乌克兰问题上和西方“交易”的战略风险极大(2024-6-16)

  权威媒体再次警告债市和债基风险

  【据媒体报道】

  6月17日,央行进行182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持平2.5%。本次MLF操作净回笼资金550亿元人民币,这是央行连续第四个月未通过MLF净投放资金,MLF利率则连续10个月保持不变。

  【讨论纪要】

  在我们看来,央行发出的警告是基于现实进行的,也就是出现“市场荒”。大家一窝蜂地都去买长债,结果倒挂现象越来越严重,收益率不断下降,这样的势头是有必要遏制一下的。

  当前阶段,总体外在经济运营环境仍没有本质性改观,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中美双方总体上还在“拼内力”(美国加息不敢,中国降息空间也不多了,双方相互制约),且短期内问题解决不了。当然,尽管我们的降息空间不大了,但并不惧怕美联储强行加息。扭转的本质不在于美元,而在于带动其他货币跟着我们的节奏走,也就是市场对中美央行这两个“金喇叭”到底听谁的。

  如果美国最终选择“孤注一掷、战略冒险”,很可能将继续加息,如果选择被动接受“河渡人”、如果是这样,对沃恩你来说,稳住汇率就是必需的。与不排除美国或进入降息周期相对,中国或进入加息周期,并由此奠定人民币升值的大致趋势。届时,将会有更多国家看好人民币和中国经济,并尝试本国货币和人民币挂钩,以求汇率稳定。当然,放在金砖组织内操作也可以,比如类似特别提款权。但总体上,是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讨论纪要】

  第6295期-为什么美联储两次会议均未提及加息,美联储加息到头了吗?(2023-11-2)

  第6792期-结合美财长耶伦因极度担忧无论美联储加息、降息还是不变人民币都将“躺赢”而紧急访华,再谈“美联储加息就是找死”(2024-4-7)

  第6940期-串讲:美联储会议纪要称或需等更久才降息、A股三大指数均跌超1%、为什么说黄金也可能突然上演“俄镍不是镍”类似事件?(2024-5-23)

  中国5月M1同比降4.2%

  【据媒体报道】

  6月17日,业内普遍认为,M1增速为负部分源于各方面开始对过去存贷款数据中虚增的成分挤水分,未来数月还将持续产生下拉作用。5月末,M2同比增长7.0%,增速比4月末低0.2个百分点;M1同比下降4.2%,降幅比4月末扩大2.8个百分点。

  【讨论纪要】

  目前阶段,中国经济压力较大,持续下行的情况仍在持续。尽管已经启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但距离完整升级转型还有距离。一些新兴产业,如,AI产业、新能源车产业、芯片产业等展现出空前的经济活力,但大量传统企业(包括企事业单位、国企,甚至央企)的经营情况仍有待改观。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与百姓就业息息相关,而就业情况又与大家的收入环环相扣。这也是总体上大家感觉“手头儿紧”,消费能力较为有限的主要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M1虽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不能代表全部。比如一些新兴产业就有雇佣人手较少、投资较大、资金周转较快等特点,这些通过M1数据是无法有效观察的。

  可以说,目前我们正在经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调整,需要大量资金,很多都沉积在新兴产业之中。资金投放量大,但通胀没有起来,说明绝大部分的投资是有效的。需要补充的是,房地产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涉及面广,产业链较长,吸纳社会劳动就业较多,但以往那种房地产发展道路或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国家目前的房地产政策是以稳为主。

  【相关话题】

  第4427期-当前经济下行远未到最困难的时刻,大家务必对“最低经济内循环”的严酷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022-4-19)

  第4505期-面对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扶植企业、稳定产业、维持生产的重要意义在哪里?(2022-5-17)

  第6928期-串讲:金银铜持续大涨,伊朗坠机事件对金融市场影响几何?再谈“国家队”收储存量房(2024-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06:04 , Processed in 0.0781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