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2|回复: 0

凌乐:无人驾驶席卷A股,未来已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1 03: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股民而言,你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看新闻?是公众号、炒股软件还是微博、头条?

  作为财经类博主,我会花很长的时间搜集和了解信息,但是说到看新闻,我肯定还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热搜和同花顺等来了解。

  昨天晚上我看到一个新闻的时候感觉很怪,是参考消息推送的一条,标题名为《美英德法同时出现,实在令人感叹》,再配上几位高官的图,我还以为内容会讲美英德法同时出现在某个大会上,要协商什么重要事件,可能对A股有影响。

  出于好奇,立马就点进去看了,结果压根不是什么大会,而是开篇就来了这么一句话:“美英德法同时出现经济危机”,看得我满脸问号???

  这四个国家出现经济危机了吗?经济和股市真的毫不相关吗?在我印象中除了法国有些政治问题外,另外三国经济还好啊,就比如美国,非农数据好得离谱,美元依然强势,通胀即将控制下来,AI发展日新月异,股市连创新高,很多专业经济学家都发文说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将延续强势,怎么到参考消息这里就已经经济危机了,并且还是四国同时经济危机。

  好家伙,这新闻如此离谱的吗?我不说他是假新闻,毕竟他开头说了,是引用了香港媒体的刊文,但是新闻最重要的能力是影响力,你在引用新闻的时候肯定是有选择性的,基本上你引用什么观点就代表了你的观点,如果是客观新闻,那应当会引用多边观点,而不是单纯的某一方。

  大家做股票投资这么久,肯定知道新闻对市场有很强引导作用,比如什么行业发展得好,什么行业有技术突破,什么企业前景广阔,新闻报道哪个行业利好,这个行业大概率就要上涨,反之下跌。事件本身重要性有限,报道才是真实的利好或者利空。

  出于这个点,我去翻阅了一下目前在国内证券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媒体,财联社和券商中国。

  先在券商中国搜“美股”二字,跳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标题基本是美股跳水、美股暴跌、美股狂泻、美股惊魂、美股黑天鹅、美股惨案之类的,向下滑动了几十条,基本全都是这种,如果仅从新闻来看,美股恐怕早就跌到3000点了。

  再去财联社搜一下“美股”,它的风格有所不同,大多不是说美股已经暴跌,而是说美股即将暴跌,什么10年内必崩盘、30年内无希望、即将暴跌50%之类的,核心思想就一个,美股现在可能没跌,但未来必跌,A股即将崛起。

  说实话,我理解媒体正向宣传的必要性,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不太能理解负面恐吓的价值,这样很容易导致普通投资者误判市场行情,错误的选择投资品种,造成投资亏损。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在,我是感觉信息差越来越大了,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所有的新闻平台都是推送制,你看到的信息都是别人经过筛选之后给你的,就比如一个问题,美国经济当前到底是好还是坏,都不是能轻易了解到的结果。

  这是外部给你构建的信息牢笼,外部的信息茧房往往会随着你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很容易打破,我们投资者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构建的信息牢笼,知识水平越高、能力越强,反倒越容易束缚住自己。

  比如你如果看好一只股票,很多人就会从各方位全方面看好,外界说他任何的不好他假装没看到,任何利空都会被主动屏蔽或者美化,就算是在各大社交媒体去搜索也是去搜那些看好此股的人说了什么,平台一看,你喜欢看吹这家公司的,那我继续给你推送类似新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自我构建的信息壁垒,死守、最后套牢。

  想要打破这种自我构建的信息牢笼,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向搜索,你看好一只个股就去搜它的利空,你看好一个行业就思考这个行业的弊端有哪些,然后一个个反驳,直到没有一个有效利空为止。

  反向思考案例——萝卜快跑

  道理大家都懂,我们就用一个实际案例探讨一下,就比如今天市场上大火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和网约车板块,真的能炒起来吗?

  首先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网约车今天上涨3个点,你说看好吧,又没有大幅度封板,你说不看好吧,板块还有三只个股涨停,能明显感觉到市场还处于观望状态,并没有形成一致性预期。

  然后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非常看好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我对这个板块看好程度非常高,甚至认为是互联网时代之后最大的一个创新,最能颠覆我们未来生活的一个创新,足可以匹敌当年的淘宝、外卖、共享单车,甚至很有可能是最近几年来中国最大的一场科技变革。

  这里详细说一下我为什么如此看好,一是因为我一两年前就体验过萝卜快跑,体验感颇好,觉得乘坐体验完全不次于人工驾驶;

  二是这个无人驾驶网约车价格低、事故率低、服务时间长,商业潜力爆棚,你想啊,现在电车时代,网约车最大的成本就是司机,如果把司机都取消了,网约车真实行驶成本也就1毛钱一公里,开个10公里成本才1元钱,这不吊打网约车?

  低成本就意味着它能打得起价格战,你网约车上班要花20块,我自动驾驶直接定价3块,就算你平台下血本补贴同样定价3块,你能扛多久?我定价3快还能赚1块,你定价3快亏10块,不把你打得满地找牙?

  如果开始大面积推广无人驾驶网约车,会快速抢占市场,网约车司机大面积失业,今天就传闻有武汉出租车司机请愿取消萝卜快跑,称「留口饭吃」,但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给你打。

  还有第三个问题,政府会鼓励自动驾驶吗?这种容易导致数百万人失业的科技,会大面积推广吗?

  政府是否会支持这一项我认为不会有任何异议,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每一种有商业潜力的尖端科技都会鼓励,每一个有可能出现巨头企业的赛道都会精心呵护,每一个创新市场都会试点尝试,而且不仅要国内推广,还要全球推广,引领创新标准。目前

  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多个地方已经明文支持无人驾驶汽车了,我在一年多以前就在成都打车试乘,那个时候就已经在正常公路上跑了,只要技术成熟,无人汽车推广不会有任何阻力。

  说了这么一大堆,你大概能看出来我有多么看好这个无人驾驶了吧,说实话,要不是我没怎么选股,今天怎么也得入场进去摸两手自动驾驶概念股。

  而且,从上面一大堆话中你也能看出我陷入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牢笼,过度看好后容易听不进去劝,所以我高低得去找到无人驾驶的黑子,看看无人驾驶的缺点。

  第一个就看看投资者汇聚的雪球,最主要的制约是运营模式属于重资本+人员就业问题,在当下经济不太稳定的时候容易造成大规模下岗,可能推广速度不会那么快。

  然后看了下年轻人汇聚的知乎,不用看了,清一色的支持无人驾驶。

  然后又去微信公众号、微博、外网、AI等多个平台搜索,还是找到无人驾驶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安全问题

  7月7日,一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此事引起了社会对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性的关注。

  7月8日,百度相关负责人确认此事,起因是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人员发生轻微接触。相关工作人员陪同送医检查,经检查无明显外伤,目前正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和休息。

  如果仅仅从官方描述和一张图的情况来看,我们根本无法判断是车撞人还是人撞车,无论数据统计无人驾驶有多么安全,在推行之初都会被大家拿着显微镜看每一起事故,就如同新能源车自燃一样,数据和身边真实案例总是有一些差距,目前无人驾驶还没有经历过显微镜观察阶段,还需要接受人性的考验,这注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其次,据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萝卜快跑"在道路上运营时,出现车辆在绿灯状态下停滞不前、红灯时冲入路口中央、转弯时卡顿不动等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期,这些问题表现突出,造成武汉城市交通堵塞。有网友建议有急事,别打“萝卜快跑”。

  这也说明当前无人驾驶替代网约车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不够成熟,整个体系还很脆弱,不仅会受到真实路况的考验,还会面临网约车群体强大的阻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熟的。

  我这一圈看下来,不是说无人驾驶网约车不行,而是还需要接受大量市场的真实考验,而且因为是企业行为,赚钱的只有企业,失去工作的是大量社会群体,跟当年网约车不一样,推广速度绝不像当初那么快,说一说自动驾驶的风可能确实开始吹了,但绝对达不到短时间席卷市场的地步。

  通过这一通反向搜索之后,上头的大脑终于冷静了,不是说不再看好无人驾驶网约车,依然看好,只是留给自己选股选方向的时间更长,别今天上车明天又跳水下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02:10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