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6|回复: 0

云石:无人驾驶出租车来了,司机师傅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8 0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段时间,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中心城区大规模投放1000辆。这些出租车因为不要司机,所以价格便宜,6公里才4块钱,而且24小时不间断运营,市民纷纷乘坐体验,这一下就把本就严重饱和的出租车和网约车行当割了一大块肉。最要命的是,现在只是测试,一旦测试完成,接下来肯定大规模投放,这对出租车行业来说可以说灭顶之灾!情急之下,武汉出租车司机也是纷纷网上发声,甚至传出要向市政府请愿,让政府限制萝卜车,给广大司机师傅一条活路。

  要说萝卜快跑这玩意,其实也不是新鲜事,我记忆中好像前几年开始,就已经在北京亦庄、重庆永川等地运营测试了。只不过当时都是小范围特定区间,所以影响不大,没引发大众关注;这次直接在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区全境投放,而且一上就是1000辆(后来官方辟谣说只有400辆),这才让这玩意进入主流视野。

  那这件事儿,怎么看呢?首先,老云可以明确的说,出租车司机请愿什么的,结果肯定是没用的——可能当地政府出于维稳会安抚下,但要萝卜块跑停运基本上不可能。不但武汉不可能,其他地方,各种无人驾驶出租车也会快速上马。而所谓的闹事、搞破坏啥的,更是螳臂当车——当年网约车,共享单车出来时,照样一大堆出租车司机闹事,但现在除了一些落后小地方,大部分地区照样该上就上。

  而不光是出租车网约车,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在可预见的未来,货车、公交车、大巴车乃至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职司机,以及“铁人三项”中的其他两个职业——快递员、外卖员,都会逐渐被全部取代或者部分取代!而这部分劳动群体,总数可能达到两三千万之巨!

  两三千万,而且都是青壮年男性为主,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么大规模的人失去谋生饭碗,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很恐怖的。既然社会影响如此巨大,为什么老云还断定政府不会为了就业而阻止无人驾驶的普及,反而会大力推动?

  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无人驾驶,以及背后的AI,是新质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好说的。AI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无人驾驶推动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个基本上没有人会否认。无论是基于大国博弈的需要,还是人类突破生产力乃至物理空间结界,打开人类财富天花板和物理生存空间结界,进入更高维度文明,都离不开AI的普及和发展。

  但AI会取代大量人力工作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引发骚乱。就像这次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它对武汉乃至全国出租车、网约车乃至快递、外卖从业人员的威胁,已经是迫在眉睫。这种情况,政府不难道在乎吗?

  政府当然在乎——毕竟就业和税收,从来都是各地方政府官员最关注的两个指标,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乌纱帽的。而之所以在乎,却依然不会更改推广无人驾驶的初衷,其原因在于:从宏观视角看,无人驾驶的普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业人口总量的增加。

  这个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无人驾驶取代司机这是明摆着的事,为什么还说不一定会导致失业人口总量增加呢?

  原因很简单——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我们都知道,社会经济大致可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农业和工业属于生产性产业,也就是直接创造财富的;至于服务业,不管是高大上的金融业,还是被世人视作底层职业的铁人三项(外卖、快递、出租车)、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姆),它们都不直接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说的不好听点,就是靠给别人做配套服务,换取别人把自己的饭分一口给他们吃。

  在生产力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是工农业人口大量失业,那必然会造成社会混乱,让大量人没饭吃。因为生产力水平不变,工农业人口失业,意味着社会财富总量大大降低——毕竟创造财富的人少了,那社会财富总量自然也相应减少。而财富总量减少,人口却没减少,就会出现社会财富不够分,自然有些人会没饭吃甚至饿死。

  但如果是服务业,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只要工农业生产不减少,那社会财富总量就不会减少。这种情况下,不管服务业的内在结构怎么变化,社会财富都是依然足够分的。剩下的,无非就是个分配制度问题,只要分配机制能跟的上变化,那就不会出现有人没饭吃,甚至有可能让普通人分到更多。

  这么解释可能有点晦涩,我形象的做个比喻。假如每年国家工农业创造的基础财富总量是150万亿,对应全国14亿总人口。如果现在工农业生产能力下降,150亿变成了120甚至100亿,那这种情况造成的失业,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因为基础财富总量变少了,14亿人口的数量却没有少,所以再怎么分配都不够,结果就是失业人口会没饭吃。

  但无人驾驶取代司机,它影响的并不是搞财富生产创造的工农业,而是作为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第三产业只是转移财富而不是分配财富,这意味着社会财富总量并没有减少——甚至无人驾驶带来的社会运行效率提升,还有可能间接带动工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既然财富总量没有减少——14亿总人口依然是14亿总人口,150万亿财富依然是150万亿——甚至有可能增加。既然如此,凭什么说司机职业的消亡,一定会带造成大量人失业没饭吃呢?

  说白了,这就是个分配机制和结构调整的问题而已。旧的分配制度——也就,让这些人通过新的机制和渠道获取财富转移不就行了?

  这就是我说司机被无人驾驶取代,从宏观角度不一定会造成失业的原因。只有财富总量减少,才必然会导致有人没饭吃;财富总量没有减少甚至增多的情况下,没饭吃的情况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只有分配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生产关系调整更新,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如果分配制度能够与时俱进,能够顺应生产关系变化,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所以,主要看分配制度调整能不能跟得上。原先用来向着两三千万劳动力转移财富的渠道——司机职业消亡了,那我们就需要创造一些新的渠道新的职业,来给这些人提供新的饭碗。

  那,这个分配制度调整,怎么搞?

  三种办法:

  第一,人口,尤其是就业人口总量的衰减。中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峰,接下来人口总量呈加速衰减趋势;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这意味着就业人口总量在未来是不断减少的,而且这个速度还在不断加剧。这种减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AI代人造成的就业岗位挤压。

  第二,直接创造新岗位。生产力进步在消灭旧岗位的同时,通常也会创造新岗位。当然,因为无人驾驶取代司机背后的逻辑是AI代人,所以这一轮科技革命在创造新岗位方面的能力肯定大不如前。不过,社会的发展,自然还有许多别的新增岗位需求出来(比如养老),可以作为一个补充。

  当然,以上两样,都还不足以对冲这么大规模的就业岗位消失——毕竟光一个司机就有两三千万人,再加上其他的,那更不得了。所以,最关键的还是第三个:税改,强化税收征取。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童鞋有点懵逼:税改跟AI代人有什么关系?

  其实关系大了去了。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不管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取代司机,还是AI代人,它的速度都是大于就业人口的自然衰减速度,消灭就业岗位的能力——至少在当下阶段来看,也大于创造。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丧失劳动价值,进而丧失饭碗。这个大趋势,在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终极目标——可控核聚变实现突破,进而开启星际殖民,物理生存空间大幅拓宽之前,很可能不会得到根本改变(这期间随着光电新能源革命,一些地球上原先不适合生存的空间被开发出来,倒是有可能增加一些新增人力需求岗位,但鉴于地球未开发空间总共就这么大,所以增量也是有限的)。

  那这些人靠什么吃饭?以前是靠劳动创造价值吃饭——比如司机,虽然他们不直接创造财富,但驾驶汽车可以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还是有价值的),现在他们的创造价值技能被AI取代了,又找不到其他创造价值的工作,那就只能靠供养了。

  那谁来供养?资本肯定是不会供养闲人的——资本养你的前提,是你能创造价值。

  所以只能政府供养。不管是直接供养也好,还是以工代赈,设置一些实际价值远低于薪酬的公益性岗位也好——比如到路口斑马线拿个小旗子吹哨子规范行人过马路,反正最终政府得开辟新的财富转移渠道给这部分被时代抛弃的人,不然结果就是要么他们饿死,要么他们就会闹事造反。

  那政府养闲人的钱从哪儿来?只能靠税收了。

  靠税收本来也没问题——毕竟前面说了,AI代人后,社会财富总量也不会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所以整体而言,社会是养的起这些冗余劳动力的,不说养的多好吧,但至少能供他们有吃有喝的活到退休,进而实现人口结构的平稳过渡。

  但问题是,社会养得起,不代表政府养得起。现有的税率和收税模型,那是根据现有的经济运行秩序设计的,在这套传统模型中,司机因为能创造价值,所以他们能自己找钱,不用财政操心。但如果未来几年间,千万级的司机和外卖员、快递员被取代,新的市场结构又无法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那这部分压力,就自然传导到了政府,必须由财政买单——而相应的,过去那套税率和收税模型,就不够用了。

  这就是最近政府搞税改,并且全面强化税款征收的原因之一。AI代人是新质生产力,代表人类发展方向,它的成熟也会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必须支持。但AI代人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会丢掉之前的饭碗,而单纯靠市场经济,又无法创造出足够的新岗位来填补,所以政府就必须提高征税力度,这样才有足够的财力来养活被AI淘汰下来的冗余劳动力。

  AI发展与政府强化征税的关联,是绝大部分人未意识到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需求——而且AI代人的进程越快,政府强化征税的进度也会越快,税收也会越来越高——不然财政养不起被AI取代的那些人。

  看到这里,肯定又有人说——你这不成了苛捐杂税吗?大家受得了吗?

  答案是受不了也得受!AI代人趋势已成,越来越多的人会找不到有价值的工作,只能靠政府供养或者以工代赈。所以你不多交税,政府就养不起他们,接下来就会发生破坏性的社会骚乱,到那时候大家损失的更多。

  其次,只要收税机制合理,落实到位,其实大家也能受得了。毕竟前面我们说了,AI代人并不会减少社会基础财富的总量——反而因为效率的提升还会让其增加。而AI代人大趋势下,许多传统劳动力——比如司机将被市场淘汰。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财富会逐渐向越来越少的人集中。

  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无人驾驶出租车取代司机后,没了人力成本,所以司机被淘汰的同时,打车费用也会大降。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打到车——这省出来的钱,就意味着这些打车人的财富增加了。

  那收税应该怎么收?说白了就是要向富人多征税。毕竟财富越来越集中,富人越来越有钱,只有向富人多征税,才能拿到钱给被AI淘汰出局的司机们提供公益性岗位。这样,就既保证了AI发展,又保住了穷人就业和饭碗。

  现在炒的沸沸扬扬的消费税改革,其实就暗含了向富人多征税的逻辑。关注消费税改革的人,很多都是把目光聚焦到央地财政重新分配,聚焦到城市格局变化这些领域。

  但实际上,消费税改革,其实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向富人加税。因为以前消费税是前端征收——也就是向生产厂家征收。既然是向厂家收,那征税基准肯定就是出厂价格;而一旦改为后端——也就是消费端征收。那这个征税的基准价格自然就成了销售价。而众所周知,销售价肯定是高于出厂价的,所以消费税改革绝不仅是税收分配,实际上也是一种加税。

  那么,加的这部分税谁出?表面上是所有消费者——也就是全民一起出。但实际上,消费税本身就有一个特征:消费的越多,征的税越多。而富人的消费力肯定是高于穷人的,所以消费税增加,富人承担的会远高于穷人。而政府收到这笔税,拿来通过补贴或者设置公益性岗位的形势,转移给被AI取代的人,这就取得了劫富济贫的效果,

  而消费税只是税改中的一项而已。未来,随着AI代人进程的加快,税改步子也会越来越快,税收会越来越高(税务局这几年大扩招,也就是为此做准备)。至于征税对象,鉴于穷人兜里没几个子儿,也没人敢轻易对穷人加税,所以这部分新增税务,大部分将落到中产和富人头上——既然这个群体会享受到AI代人带来的财富集中好处,那他们自然会再税务方面,被政府更多的征取。而政府从富人手上征集到财富后,又补贴给穷人,这既可以维持社会稳定,保住穷人的饭碗;又能够让生产——消费的链条得以持续畅通,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冲击。

  以上,就是无人驾驶出租车普及,对司机以及衍生的外卖、快递的影响的简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个过程中,阵痛不可避免——所以司机职业逐渐消失,大把普通劳动者丢掉现有的饭碗,这个是不可避免的。

  但鉴于自动驾驶以及背后的AI,它的出现并不会减少社会财富总量——甚至还会有所促进,所以只要分配机制同步改革到位,政府能够从税改中获取足够的财政增量,那还是会人为创造出大量新增岗位的——虽然这些岗位不能让你致富(反正当出租车司机同样不能致富),但还是能够让你大致平稳的拿一份与劳动强度匹配的普通工资,安安稳稳的过到退休。

  当然,写到这里,肯定有杠精或者居心叵测者说,政府会这么好心?会管你底层死活!

  这个问题嘛,如果搁到资本主义国家,那确实很难做到——毕竟你让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小政府去劫富济贫,割资本的肉来喂底层屌丝,它们既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子——如果他们有,那经济危机也不会成为资本主义治不了的癌症了。

  但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政治权力高于资本权力的权力结构,以及政治权力更看重江山稳固而非利益攫取的基本属性(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所熟知的人民政府爱人民),决定了社会主义政府既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意愿,遏制资本的过渡攫利,并把它们的超额收益剥夺出来,返还给因职业被机器取代,而躁动不安的那部分底层民众。

  所以,只要政治权力坚持自己的基本权力属性,大家就不用担心司机师傅在职业被AI取代后没有饭吃。哪怕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部分司机已经没了劳动价值(被AI取代又找不到新工作),但只要社会财富总量没有减少,那社会主义政府总是会有办法从受益于财富集中的资本和富人、中产那里刮到钱,进而在整体上,给这些底层失业者创造一个虽然从社会层面未必有多大价值,但从个人层面能勉强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新饭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20:04 , Processed in 0.1094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