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63|回复: 0

[时事视点] 东方-时事视点【第2024-48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 0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站在俄罗斯利益角度观察,当前阶段,跳到外线,实质性与中国联手稳住中亚,借伊朗为支点前出中东显得尤为重要

  【据媒体报道】4月27日,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很可能没有”在2月份下令处死反对派政治人物纳瓦利内。

  【据媒体报道】4月28日,立陶宛驻瑞典大使(立陶宛原外长)利纳斯·林克维丘斯暗示有人准备打击克里米亚大桥。林克维丘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带有大桥图像和导弹发射画面的拼图并附言称:“如果谁还没有机会在克里米亚大桥上拍照,还有时间。”

  ●西方对俄罗斯“最后的施压”已经开始

  【时事视点】立陶宛大使的言论是对俄罗斯的明目张胆的威胁,当波兰引入美国核武器与德、美在立陶宛组织军事演习脚前脚后上演后,北约已经着手封杀俄罗斯可能“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的操作空间。此前我们建议俄罗斯“首先两件事”之“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被北约反弹了琵琶。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西方对俄罗斯“最后的施压”已经开始。如果我们将立陶宛大使的公开威胁看作是西方在“外压”层面的动作,那么,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俄总统普京‘很可能没有’在2月份下令处死反对派政治人物纳瓦利内”,明显就是与前者配套的“内乱”层面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从手法上看,为俄总统普京“鸣不平”的美国情报机关显然使用了“九句真话,一句假话”的套路,从“棱镜门事件”到“维基解密”再到“爱泼斯坦案件”,西方屡试不爽,而在国际局势风高浪急的2024年,国际社会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4月29日,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加沙地带停战联络小组成员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外长们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实施有效的制裁,包括停止武器出口。安卡拉一位外交人士表示,加沙问题联络小组在利雅得举行的会议上讨论了必须对以色列和支持特拉维夫军事行动的国家施加的压力。

  西方对俄罗斯“最后的施压”已经开始的一个主要国际局势背景就在于因以色列和伊朗不敢在“直接报复对方”的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而暂时“相对稳定”的中东地区似乎正在产生新的变化。这一变化在“加沙地带停战联络小组成员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外长们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实施有效的制裁,包括停止武器出口”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不难看出的是,国际社会在土耳其这个“中东地方王国家”第一个提出对以色列进行制裁后,继续推动相关进程向前发展,并伺机将这一进程的影响范围扩散到其他中东国家、海湾阿拉伯国家,甚至进一步扩散到整个伊斯兰世界,比如,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亚五国,南亚的巴基斯坦等。这样做的首要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政治孤立美国,激化美国内部、美以之间,美欧之间的各组矛盾。

  国际社会推动对以色列的制裁进程对美国中东政策乃至全球战略造成巨大战略压力,使得美国愈加深刻感受到:“不能拖”!

  所谓“不能拖”,除了在乌克兰方向调集资源准备对俄罗斯“最后一击”之外,还通过美军在加沙建立临时码头一事,和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沆瀣一气,一方面对中东有关国家,如,埃及、约旦等施压。一方面,借埃及、约旦等国家之手对哈马斯施压并挑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教派矛盾;另一方面准备实在不行就速战速决。

  做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以色列的处境类似乌克兰问题中的美国,哈马斯类似乌克兰问题中的俄罗斯,拉法类似乌克兰问题中的乌克兰,埃及和约旦类似乌克兰问题中的法国和德国。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内塔尼亚胡政府全面军事入侵拉法并造成新的严重人道主义灾难,世界范围内,围绕乌克兰问题与巴以问题之“站队”进程或将会被大大加速。值得一提的是,在“站队”问题上,透过奥委会主席巴赫“参与金砖组织俄罗斯运动会的运动员不得参加巴黎奥运会”的言论不难看出,话语权之争已经开始。虽然没有硝烟,但同样十分激烈,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只是,随着西方世界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的不断式微,国际社会的声音在不断壮大,西方的声音在日益衰落。尽管内塔尼亚胡政府全面军事入侵拉法尚未开始,但,某种意义上讲,相关进程已经有所加速。

  为了更好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4月30日,有以色列媒体爆料称,国际刑事法院(ICC)即将对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人发出逮捕令,而内塔尼亚胡“正不断打电话”给美国总统拜登,希望拜登出面予以阻止。在4月29日当天的记者会上,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被问及相关事件时称,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态度非常明确”。她表示:“我们不支持这项调查,我们不认为他们有管辖权。”

  ●拜登政府与内塔尼亚胡政府不惜忍受各自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强行按住“全面军事入侵拉法”这只“靴子”落地

  【时事视点】我们注意到了美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有关“我们不支持这项调查,我们不认为他们有管辖权。”的言论。在我们看来,这是“站队”相关进程已经加速且各方博弈日趋激烈的具体表现。

  在我们看来,类似南非这样的典型西方民主制度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可谓“广泛存在”。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有机会,这些国家完全可能将内塔尼亚胡本人或其家人引渡给国际刑事法院。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刑事法院向来由西方阵营中的欧洲利益掌控,不难看出的是,国际刑事法院即将对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人发出逮捕令的背后凸显的是基于西方阵营内部各个层面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至少在围绕巴以问题上的愈加深化且难以弥合的分裂。

  此外,内塔尼亚胡政府与拜登政府通过某种合作,也就是拜登政府愿意为内塔尼亚胡政府一众官员“打掩护”,不惜忍受各自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强行按住“全面军事入侵拉法”这只“靴子”落地,进而让中东局势呈现出一种“虽然不断有新变化出现,但阶段性局势基本稳定”的特征。因此,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在美国之内,学生运动或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上演,比如,投射到美国中期选举问题上。在美国之外,俄罗斯会立刻进一步感受到中东局势暂稳给其带来的巨大战略压力。

  围绕巴以问题,不难看出,显性最着急的是俄罗斯;隐性最着急的是美国拜登政府和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中东局势仅仅是暂时稳定,但是,所有棘手的问题基本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也就是说,局势在拖延,矛盾在聚集,而坐在这个不断积累“势能”的“火山口”上的一个是美国拜登政府和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另一个就是俄罗斯普京政权。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4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批评了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试图在中亚和南亚恢复影响力的行为。他指出,阿富汗出现的极端组织及其建立,特别是“伊斯兰国”(ISIS)的活动增加,导致了恐怖袭击的增加,这对中亚国家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绍伊古认为,美国在该地区建立军事基础设施直接威胁到上合组织的稳定。

  ●刻意回避和中国实质性联手稳定中亚的背景下去谈阿富汗问题不可取

  【时事视点】仍然想要强调的是,想要彻底摆脱这种战略被动,俄罗斯务必寻求在乌克兰之外解决乌克兰问题,目前几乎可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跳到外线,和中国实质性联手“千里挺进大别山”(中亚地区),后借助伊朗这个“支点”,将与西方博弈的锋线锁定在中东方向。

  4月28日,美国政府宣称从哈萨克斯坦购买了81架淘汰战机,或提供给乌克兰军队使用。对此,东方时事解读想要强调的是,对于中俄实质性联手稳住中亚这一问题,国际社会有着深刻认识,西方也有着深刻认识。显然,上述新闻报道就是在上述深刻认识到中俄实质性联手稳定中亚,瞄着俄罗斯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这个点,着眼于中俄战略互信、上合组织、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在这一讨论基础上,如果我们再去看俄罗斯防长绍伊古的相关表述,在看上去似乎是俄罗斯在阿富汗政策小九九问题上有所松动的背后,则是俄罗斯在刻意回避和中国实质性联手稳定中亚的背景下去谈阿富汗问题(类似于当年马谡抛弃“当道扎营”,只谈“孤山居高临下”,最终让街亭失守的一幕)。

  暂时不谈俄罗斯是否有主动给中国“挖坑”的动机,至少在客观上,这样做很容易激发对阿富汗问题十分敏感的周边国家(比如,印度)的不满。如果中国此时贸然应俄罗斯的呼吁在阿富汗问题上有所表现,恐怕难脱“觊觎欧亚大陆‘心脏’阿富汗,继英帝国、苏联、美国之后,有称王称霸野心”的嫌疑。而对美国来说,一方面竭尽全力暂时稳住中东,与另一方面通过撩拨俄罗斯阿富汗政策小九九、进而分化瓦解中俄战略互信,挑拨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矛盾,阻止上合有效重启是其瞄着乌克兰方向准备对俄罗斯“最后一击”之“扫清外围”的“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们通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兵分两路”也可以观察得非常清楚:一方面,4月29日,布林肯宣布“接近完成”关于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的协议,称外交手段已阻止地区局势升级;另一方面,沙利文也在“有意无意”地暗示印度是美国在金砖组织和上合组织中对中、俄分别施加影响力的“内应”和渠道。

  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我们继续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5月1日,俄国防部表示,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俄中部和西南部的几个地区。据称,乌克兰涉嫌袭击至少两家俄罗斯炼油厂。当天,俄罗斯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称,“防空部队拦截并摧毁了六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三架在沃罗涅日地区上空,一架在梁赞州上空,一架在别尔哥罗德地区上空,一架在库尔斯克州上空。”

  ●这一新特点出现的背景是,中东局势虽然不断出现新变化但阶段性总体趋缓,以及,在此情况下,西方对俄罗斯“最后的施压”已经开始

  【时事视点】从4月30日到5月1日,乌方对俄方发动了大规模攻击,目标包括克里米亚大桥和俄罗斯境内的炼油厂。其中动用了射程为300公里的美制陆军战术导弹和无人机。从结果上来看,尽管俄方全力迎战,空天军全面出击,但仍有炼油厂因空袭而遭到损失。

  我们注意到,在这次的大规模攻击过程中,乌军动用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重点目标进行空袭,呈现出,大纵深,也就是打击半径在500-1000公里;无人机规模大;攻击范围宽广;跨地区多点同步攻击等特征。

  无独有偶,我们还注意到“F-16”战斗机当地时间4月30日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霍洛曼空军基地附近坠毁的相关新闻报道。

  美国空军空战司令此前曾发表声明,称目前正在改装6架“F-16”战机,令其在目前的无人驾驶测试基础上成为具备自主飞行能力、能够与有人机搭配作业的无人僚机。霍洛曼空军基地非常有名,以实验秘密武器、特种武器、尖端武器著称,且和多场战争密切相关,比如,越战、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恐怕该基地的相关活动与俄乌战争也有密切关系。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恐怕本次“F-16”战斗机坠毁和什么危险化学品关系不大,而和AI控制无人机作战实验有关。也就是说,俄乌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后,下阶段乌克兰战场或呈现“AI加持无人机作战”的新特点。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新特点出现的背景是,中东局势虽然不断出现新变化但阶段性总体趋缓,以及,在此情况下,西方对俄罗斯“最后的施压”已经开始。如果这个评估得到进一步验证,首先将意味着俄军的防空压力将陡然增加,更或者说,防不胜防、很难应对。难点的核心就在于,第一,俄军必须考虑反无人机作战的效费比问题,也就是能打,但能否打得起的问题;第二,根本无法做到有效拦截。

  这种战术让我们想起了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军统帅李奇微针对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战线越拉越长采取的“磁性战术”。这一战术让志愿军吃了不少苦头,面对西方邪恶势力“憋大招”,俄罗斯务必要有危机感,打破僵局的办法仍然是上文中强调的,和中国实质性联手稳住中亚,借伊朗为支点,前出中东。只有跳到外线,才有机会扭转这一不利的战略态势。

  为了更充分讨论本期时事视点的主要话题,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4月30日,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梅加尔表示,乌政府将增加155亿格里夫纳(约合3.9亿美元)拨款以采购30万架无人机。

  【据媒体报道】5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说,如何使用英国提供的武器装备由乌克兰自己决定,“我们不讨论对这些事情的任何附加条件”。报道称,卡梅伦言下之意是支持乌克兰使用英国提供的武器装备攻击俄领土目标。

  【据媒体报道】5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被捕一事仍在持续发酵,伊万诺夫与已故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的矛盾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这似乎进一步坐实了外界有关伊万诺夫被捕不是简单的反腐败行动的猜测。

  ●结合网络战、AI欺骗手段,这些“尾巴”的节外生枝,给西方邪恶势力诱发俄罗斯高层内部产生萧墙之祸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空间

  【时事视点】如果说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支持乌克兰使用英国提供的武器装备攻击俄领土目标”的言论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次重申“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言论是典型的基于“外压”层面的施压,那么近日西方媒体开始集中炒作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被捕一事就是典型的基于“内乱”层面的施压。

  由于俄方在处理“瓦格纳集团武装叛乱事件”和“普立戈任意外死亡事件”的过程中留有“尾巴”,由俄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被抓牵出的巨大隐患已浮出水面。所谓“巨大隐患”就在于,结合网络战、AI欺骗手段,这些“尾巴”的节外生枝,给西方邪恶势力诱发俄罗斯高层内部产生萧墙之祸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空间。

  需要补充的是,从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梅加尔有关采购30万架无人机的相关言论来看,我们对下阶段乌克兰战场或呈现“AI加持无人机作战”之新特点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认为俄罗斯有能力准备30万枚昂贵的防空导弹去拦截这些无人机。此外,从媒体对俄军东乌补给线开通的相关报道来看,俄军启用带有防雷装置的装甲列车,明显感觉到了敌方袭扰包括克里米亚大桥在内的后勤补给通道(铁路为主)的巨大压力。有一点可以肯定,以俄军目前的战争资源,如此分兵防守的结果怕是“掉了芝麻更丢了西瓜”!

  ●国际社会继续通过自己的方式对俄罗斯提供力所能及的战略策应

  国际社会也明显感觉到西方调集资源准备对俄罗斯“最后一击”,因此,继续通过自己的方式对俄罗斯提供力所能及的战略策应。

  无论从俄乌战场表现突出的152mm弹药来看,还是从和伊朗的互动来看,在国际社会对俄罗斯进行战略策应的过程中,朝鲜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比如,伊朗的导弹系统就有朝鲜的影子,所以,这次朝鲜官员率团访问伊朗会否谈及“涉核合作”,西方邪恶势力就自求多福吧!

  众所周知,朝鲜的军事力量是中国军事体系在海外的高效延伸(C4系统统筹侦察、部署、打击,独立于平台之外)。就在这几天,中国公布了能在数百公里之外放大隐形飞机信号6万倍的先进反隐形战机雷达。这意味美国的隐形战机面对中国作战体系已经没有任何隐形能力。如果配合传说中2000公里射程的“防空导弹”,这意味着敌方隐身飞机可能在刚刚起飞的时候就被击毁。不难看出,当前阶段,国际博弈中,阵营对抗的特征愈发明显,除了政治系统的对抗外,军事体系的对抗也在进行(包括“北斗”系统和GPS系统的对抗),且早已越过台海,来到了中东地区,甚至来到了美国“物理后院”所在的南美地区。这本身既是对俄罗斯的一种战略策应,也是对西方邪恶势力的一种威慑。

  从4月29日,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的相关新闻报道来看,西方着手对俄罗斯“最后一击”国际社会对此洞若观火,国际社会再度开始在“2.14事件”后续问题上再对美国穷追不放,本身仍有“新时代炮打金门”,将西方两大军事阵营之一的“西太集团”牢牢拖死在东北亚方向之意,显然,这是针对乌克兰局势的最新变化,对俄罗斯采取的战略策应。但是,需要强调的是,“2.14事件”国际社会处理的最大特点,“有理、有力、有节”同样没有改变,这一点则直接针对目前俄罗斯在不可逆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以及继续争取“河渡人”之最佳战略选项。

  综上所述,站在俄罗斯利益角度观察,当前阶段,跳到外线,实质性与中国联手稳住中亚,借伊朗为支点前出中东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如果俄罗斯决策层认为其仍有机会,或有能力面对西方“最后一击”仍能以拖待变,国际社会也会欣然接受。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对国际社会来说,在时间正式进入2024年第二季度后,更要高度警惕西方邪恶势力选择“孤注一掷、战略冒险”,尤其在生化武器、粮食武器(乌克兰,俄罗斯的粮食供应对世界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网络武器等方面要格外注意。对我国来说,涉及以上领域的,直接威胁国家公共卫生健康、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的腐败行为,应及时处理,以绝后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22:45 , Processed in 0.3283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