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03|回复: 0

云石:为什么大家都不再关注奥运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 01: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奥运会,可能是我有印象以来,关注度最低的一届了。就我本人来说,基本上直到奥运会要开幕,才知道有这么回事。现在奥运都进行了好几天了,除了开幕式上白左乱整引发的争议外,对于奥运比赛本身,我几乎是一点都没关注——也没有关注的欲望。

  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有了迁移,但后来了解了一圈,发现这至少在某些圈层范围内,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奥运到现在,不管是我线下的工作生活圈,还是线上的朋友圈,几乎都没人聊比赛的。

  这跟过去真的是很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众说纷纭。老云浏览了一下,大致分为三派:

  正面的,是认为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大家——至少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城市市民群体,已经无需通过体育竞赛中的得奖,来获取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负面的,则是认为经济颓靡,生活艰难,大家已经讨厌了宏大叙事,更厌倦了这种不能获得现实好处的精神食粮。

  至于不持政治观点的纯技术派,他们的看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娱乐形式相较过去已经极大丰富,体育比赛的魅力已经大幅下降。另外,由于电视本身的衰落以及广电利益集团阻滞导致的开机困难等技术性问题,导致电视开机率逐年走低——大众收看电视的习惯也因此加速改变,而电视又是欣赏体育竞赛的最佳媒介载体,电视的衰落,进一步拖累了奥运的热度。

  对于上述这些观点,咋说呢?

  首先,负面的观点肯定是扯淡,毕竟现在日子再难过,能比八九十年代难过?尤其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中国正经历下岗阵痛,那时候经济和社会的乱子可比今天严重多了,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当年看奥运的万人空巷。

  而且从亲身经历来看,如果是因为日子难过就影响了看奥运的热情,那我的工作生活圈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体制内人士;至于体制外的,大部分也没有遭遇失业降薪——换句话说大家都是暂时还没有受所谓经济下行影响的,可这部分岁月静好的城市中产,恰恰是我所看到的,对这届奥运会最无感的一拨。

  所以将这次大众对奥运热情的大幅下降归咎于经济,其实是典型的牵强附会——甚至是唯恐天下不乱。

  至于正面和中间派,他们的观点确实是合理的。但只是部分合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是奥运政治价值的衰减,还是大众娱乐形势的丰富,这些影响都是渐进式的。但这一次的奥运会关注度,是呈骤降趋势——还是以我个人为例,3年前的东京奥运会,即便那时我对奥运的关注已经大不如前,但至少还是会看一些中国队的夺冠热门比赛;奖牌榜变化,以及有热度的运动员的各种情况,也都会从各种渠道进入我的视野——周围的朋友同事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我以及身边的所有人,几乎都漠不关心,茶余饭后的闲聊都没有扯到这个话题;甚至连信息流社交媒体的主动推送都寥寥无几。这种短短三年的骤降,肯定不是奥运本身政治价值衰减和大众娱乐形式丰富这种渐进式变化可以解释的通的。

  那,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形象点说,就是奥运的价值,眼下正在被更大的竞品替代。

  奥运会为什么能上世人对此趋之若鹜?这个官方会给世人一大堆解释,什么观赏性,拼搏精神,以及竞赛本身的紧张刺激带来的观众快感享受等等。

  这些说法当然都有道理,但都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一场体育盛会,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答案的关键,在于奥运成功的将体育与国家高度捆绑,将体育竞赛与国家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关联到了一起。

  其实仔细想想,奥运会的观赏价值真的高吗?客观的说,一点儿都不高。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奥运项目,压根就没几个人喜欢;它们各自的世锦赛单独在体育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更不会引起什么讨论和热度——你平常会去看举重、射箭甚至跳水、乒乓球这些项目的世锦赛吗?

  而少有的几个热门项目——足球、篮球等,奥运会也从来就不代表最高水平,真正精彩的是世界杯、NBA;甚至世界杯,其实单论技术水平和观赏性,也不如欧洲杯和欧冠——毕竟后者的精华程度,远比掺杂了大量鱼腩的世界杯要高。

  既然如此,奥运为什么还有这么大魅力,让世人趋之若鹜?甚至大量国家也参与进来,投入专门的资源去培养专业运动员参赛?

  原因就在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创办《体育评论》时,在发刊词中写的一句话中: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

  竞技体育本身并没有政治价值,但一旦它以国家为组织单位,意义就不一样了。每个国家对内都有凝聚人心,对外彰显国力的需求,有提振民族信心,提升国际声望的需要,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稳扎稳打发展国力,在国际间的各种比拼中获得相对优势,同样是重要的方法。

  发展国力以带动国民精神,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路子,这一招虽然是正途,但不是一日之功;而且只走这条路的话,在国力发展到位之前,就没法发挥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作用,无法做到用精神鼓舞来促进国力发展。所以,还得要用各种国际竞争的获胜来振奋精神,激励国民。甚至,还可以借这种获胜,向外国展示本国家的实力。

  当然,国际竞争的领域有很多,但大多都过于专业,尤其缺乏全民关注价值——也就是没有流量,所以受众群体太小。

  而体育就不同了,体育这个大项,参与者是覆盖全民的,内中的各个小项,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爱好者——最关键的是这些体育比赛直观、参与感强,解释解释、包装一下大家都能看懂且看的有点意思。奥运将几乎所有项目打包成一个综合性盛会,冠以国家间比拼的名目,这就让其成为了一个除了战争之外,最具吸睛价值的国家竞争舞台——虽然这玩意不能说有多少物质层面的实际意义,但精神方面的价值可谓满满。

  这就是各个国家,尤其是处于竞争状态的大国,热衷于在奥运会上投入资源的原因——以前的苏联乐意;后来的中国乐意;而随着美国国力衰落和内部撕裂加剧,冷战后一度对奥运有些漫不经心的美国,在3年前的东京奥运会末期也变得高度紧张,一定要让自己的金牌数压过中国,以维持美国第一的世界形象。反倒是中国本身,由于其长期国际博弈策略就是扮猪吃老虎,乐得维持名义上的世界第二的地位,避免过度刺激美国,所以在坐稳奥运奖牌榜次席后,这些年反而变得从容起来。

  这才是奥运会受人关注的原因。奥运这些体育竞赛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甚至没有多少自带的流量。但一旦政治化,一旦被赋予了国家竞争的意义,它不仅流量拉满,政治价值也随之大涨。说到底,就是因为它是战争之外,最能让大众直观感受国家间竞争的舞台。

  那么,为什么骤然间——主要是东京奥运到巴黎奥运在和短短3年间,中国人对奥运的关注热情会下降这么多、这么快?

  原因在于,我们现在真处在一场准世界大战当中。

  现在大家都说世界进入S3赛季,这个当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其实也是当下国际形势的切实反映。

  而这S3赛季的核心,就是中美博弈,全球几乎所有的国际斗争,追根溯源背后都有中美的影子。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中美在各个领域正面交锋;外围的俄乌、巴以,背后也是中美两国隔空对战。总之,除了中美没有直接开战,其他跟世界大战已经基本没有区别。

  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全球前途命运,关系中美两国的国运兴衰,也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中美两国国民的生计福祉——胜利者自然赢者通吃,失败者——从国家到民众,都将万劫不复。

  随着时局的发酵,站在当下这个历史阶段,这场战争已经进入最高潮,离最后的分出胜负,已经越来越近;而相应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大家对此的关注度也更高。

  这就大大压制了奥运会在国家间竞争这个层面的流量价值。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可我们现在已经身处世界大战了——至少也是准世界大战。当没有战争时,我们只能从奥运这种体育盛会中感受下国家间竞争;但现在,我们已经身处战争,那体育竞赛这种比拼,就显得完全不够味儿了。

  尤其是现在网络自媒体发达,大众对于战争的理解和认知大有增长,以前官方媒体不说,大家对各种政治、经济、外交博弈的内涵以及其中之关联,还理解不过味儿;现在自媒体可以对各种解读——甭管对不对吧,但确实把各种深层的、杂乱的、琐碎的事件,跟S3、中美博弈的大背景有效的关联到了一起。这种“实时战情”的传送和解读,极大的满足了大众对于国家博弈的关注需求,精彩程度和直观程度,也远超体育竞赛这种间接形式。

  说到底,和平年代的战争,毕竟不是真正的战争。没有战争时,用奥运竞赛来代替一下,满足大众的国家竞争情节,还可以勉强凑合;但当真的战争来了,还是世界大战级别的,和平年代的战争,就完全不够看了。

  而没了国家竞争的家国情怀和想象,奥运就只能凭体育竞赛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大众。而体育竞赛本身——别说奥运这种包含了一大堆冷门的大杂烩了,哪怕是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世界杯在技术层面的精彩程度,也是不如欧洲杯和欧冠的;篮球——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也都跟NBA决赛差了不是一个层级——甚至连淘汰赛都很可能不如。既然如此,大众对奥运会的热情衰减和关注度降低,也就在所难免。

  当然,这也是暂时的,随着S3赛季结束,众神各归各位。当国际格局重回稳定,大家没法再在现实中改变国际地位,又有对外宣扬国威和对内提振信心的需求,那时自然又会把奥运提溜出来,将这个和平年代的战场,作为自己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平台。

  至于咱们中国,如果这一轮斗赢了美国,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国家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不仅不再担心刺激美国,反而要借助天下第一的身份来吸引万国来朝,建立新的全球秩序。到那时,我们就会进一步投入资源,把奥运第一大国的位置抢过来(也未必要专门去抢,如果美国这一轮输了,国力大衰,接下来我们自然就会在奥运奖牌榜递补成第一)、届时,我们又会发动舆论热炒奥运,重新燃起全国乃至全球对奥运的热情和关注,将这个和平年代的战争盛会,作为新任全球第一大国的标志和见证!

  -----全文到此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20:03 , Processed in 0.1567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