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26|回复: 0

智先生:如果我们真要向美国妥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4 2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今年6月底,美联储召开政策决议开始,有关年底降息的传闻就传得沸沸扬扬的。

  最接近的一次,莫过于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在昨天的公开表态,“降息随时准备中,不过前提是通胀降温的趋势要稳定。”

  美国现在面临的处境的确挺尴尬的,债务都去到35万亿美元了,随时都有全球去美元化的风险。

  可为了通胀,还是要咬着牙硬挺着,另一个则是我国的因素,和面子无关,主要是东大再不崩溃的话,就轮到它崩溃了。

  贸然降息的话,严重通胀又没有稳定且强大的产能托底,去工业化这么多年,底子有多虚,它心里很清楚。

  这些年,为了让我国服输,美国绞尽了脑汁。

  2018年发起贸易战,想逆转中美贸易逆差,并把中国踢出自由经济体系,结果因为美国产品毫无性价比,没有捞到半分好处;

  19年起发起科技战,刚开始还是有作用的,顺利把大批中国科技龙头赶出北美,在某程度上,延缓了中方半导体的发展进程,可最后却给了国产芯片弯道超车的机会,国人意识到自力更生才是正道,经过几年发展,中国半导体慢慢地赶了上来;

  最后就是如今尾大不掉的金融战了。

  从特朗普到拜登,两届政府把赌注全押上,一度占尽上风,却始终不能拿中国怎么样。

  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不过确实吓坏了很多人,特别在贸易战刚打响的时候,国内就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不少专家和学者,公开认定这场贸易战“中国必败”,觉得中方不应“心态膨胀”,要保持“韬光养晦”。

  有权威们作背书,公知们就更兴奋了,开始添油加醋。

  什么只要美国下令关掉中国的Windows系统,所有人的电脑就不能开机;信息站一打响,我们的飞机、坦克就动不了云云,言辞里透露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信。

  他们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绝不挑战美国领导地位”,才能像日韩和欧盟各国一样,免收美国霸权打压,并继续享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成果,每年贸易顺差吃到饱。

  这种观点听着挺有道理,只是浮于表面了,把拉踩玩到极致,就可以炮制出一番高谈阔论。

  他们忽略了一点,贸易战的本质并非我国心态膨胀引起的,而是美方的有意打压。

  因为中国的崛起威胁到它了。

  这种打压不是简单说几句场面话,给对方个台阶下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从行动上对美国言听计从。说难听点,就是投降,俯首称臣了。

  问题是投降有用吗?看下俄罗斯的遭遇就知道。

  在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满怀期待,希望美国能兑现承诺,让得到“新生”的俄罗斯成为西方阵营的一份子。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了解,在经济上俄官方受美国专家忽悠,大搞休克疗法,直接把本国经济拉爆,往后三十年都恢复不了。

  政治上,受西方国家排挤的情况没有丝毫改善,美国甚至不断挑唆车臣、格鲁齐亚等进行叛乱,加快俄罗斯沉沦的步伐。

  所以普京一早看开,知道美国根本不会在乎,俄罗斯是不是民主国家,它只在意会不会对它构成威胁罢了。

  事实证明,灯塔国这种霸道做法并不只针对中俄,作为它最亲密的伙伴,这几十年来,北约各同盟国没少被折腾。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半导体和汽车板块对美国的龙头地位形成冲击。

  可好景不长,美方的反击来得非常猛烈。

  先是在1982年以产业间谍罪逮捕日立及三菱员工,并指责日本向美倾销商品,随后在1985和1986年,逼迫日本分别签订《广场协议》和《日美半导体保证协定》。

  这一套连招下来,日本的心气也被抽没了,经济逐渐变得泡沫化,开始进入失落的三十年。

  日本被制裁了,韩国当然也不例外,不过美国图谋更大,想直接买空整个亚洲,于是在1997年,席卷全亚洲的危机爆发,亚洲四小虎全军覆没。

  亚洲四小龙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韩国受伤最严重,举国捐黄金救国都没用,要不是IMF“适时伸出援手”,都差点宣布破产了。

  只是接受援助的代价很沉重,几代人积累的经济成果被夺走不说,三星、现代、SK等集团都被美国资本收购,国家经济主权基本旁落。

  至于欧盟各国,一套马歇尔计划就能让他们奉老美为带头大哥,为其鞍前马后。只是这大哥不怎么仗义,老想着怎么坑他的欧洲弟兄。

  比如最近两年的美元潮汐和《通胀削减法案》,就是图谋广大的地图炮,让本就产业空心化的欧洲,出现大量资本外流,日子越来越难熬了。

  看得出来,美国把继承自英国的那套大陆均势政策进行了升级,范围扩展到全球,任何潜在大国都被其视作威胁。

  因此妥协,甚至投降毫无意义。

  有人反驳,既然妥协不好,可为什么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会把基调定为“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由此还获得了美国的友谊,得以纳入西方经济体系,吃工业外流的红利。

  现在真的要这么“咄咄逼人”吗?

  必须要说明一点,直到现在,“韬光养晦”依然是我国的基调,始终没变,只不过是美方越来越得寸进尺而已。

  至于在中美蜜月期我国吃到的红利,说来挺心酸的。

  美国之所以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很大一个原因,是想拉拢我国一起对付苏联。

  不久后苏联解体了,美国也没太把我国当一回事,因为在90年代初两国的经济体量相差近20倍,在当时来说,是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美国倒没有掉以轻心,虽然巴统协定取消了,可取而代之的是更严苛的《瓦森纳协定》,这基本堵死我国现代工业强国的道路。

  这下,美国终于放心了,也就允许中国继续留在自由经济体系里面。

  只要我国别想着去打破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封锁,老实待在血汗工厂的低端位置,努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成品消费国,那么西方阵营不介意在把肉吃光以后,给我们留点汤,就当是甜头。

  另外中美可以在军事、能源、环境等领域展开适当合作,比如进口电子垃圾,就是报废军舰也不是不行。

  因此在21世纪开始的头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即使突飞猛进,可带来的环境和健康代价是十分巨大的。

  后来的剧本进程,并未如美方所愿。

  中国虽然承接了欧美外溢的中低端制造产能,但不代表我们会甘心永远待在血汗工厂,成为替西方大国负重前行的牛马。

  我国一直想要把全产业链建起来,既然别人不给,那就自己慢慢熬,总有出头天。

  做代工虽然赚不到利润大头,但只要能养活上下游就够了,目的是要让所有工业链条得到充分锻炼,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国产品牌。

  过程很艰辛,费尽了几代人的血汗,可结果有目共睹,我国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大、最完整的国家。

  产业升级带来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最关键是让我国脱离了棋子的身份,拿到进入棋盘的资格。

  尽管现在我们还保留中低端的产能,其中有保证就业方面的考虑,但有些实在没啥技术含量的脏活累活,早就转移到东南亚圈子了。

  国家的重心更多集在中高端制造业上,比如半导体和新能源。

  大幅加强的全产业链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提高了我国工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在上个月有个事情挺轰动的,原本撤离了部分生产线,把主要心思放在印度和东南亚的富士康,居然带着巨额资金回流中国了,并且带来几万个就业岗位。

  事件本质当然不是网上流传的爽文版本,什么印度生产的iPhone良品率低,要靠中国补救等等。

  除非我国百姓肯接受大幅度降薪,不然在薪资优势上,是很难与越南、印度等国相比的,水往低处流,很简单的道理。

  让富士康下定决心回归的,其实是中国大陆的高端制造业,布局新能源车和电池产业就是它的未来目标。

  美国确实没想到,我国靠回收电子、固态垃圾,拆解报废军舰,竟然拆出了一条强大产业链,正如当初我们靠手摇计算机,就能搞出两弹一星一样,对西方国度而言都是奇迹般的存在。

  老实说,当我国产业链发展到如此规模,已基本杜绝了向美方妥协的任何一个可能性。

  因为美国不可能对我国航母、航天航空、5G应用、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视若无睹。

  而我国更不可能自断臂膀,以损失技术优势为代价,换来美国的虚假友谊,继续过回“世界低端制造工厂”的日子。

  在几天前,国际权威学者艾利森在美国某门户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说对于美国,中国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对手”,“庞然大物”。

  虽然中美双方都公布了2023年经济数据,GDP差距达到9万多亿美元,美国账目领先优势又拉大了。

  可按照美国中情局和IMF的内部统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2023中国的实际GDP为31.2 万亿美元,而美国只有24.6 万亿美元,被拉开差距其实是美国才对。

  按艾利森的说法,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这下美国就很难受了,几十年的围追堵截,不但没把中国复兴的火苗给扑灭,反倒磨砺出了一个不亚于它的东方大国。

  于是也不管什么国际道义、大国声誉了,在经济、政治、军事各领域发动了全面制裁,让中美博弈走向白热化。

  可以预料,未来软对抗的幅度只会更大,持久战将会是常态。但有个好苗头,这种对抗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我方孤军作战。

  毕竟去工业化那么多年,这艘美国航母还剩多少动力,真不好说,从这几年波音的明显衰退可见一斑,两位美国航天员竟由于技术问题,现在还留在太空,回家之路尚不可知。

  大家伙确实受够这种美式霸凌了,于是有了中俄正面应对作为打样,越来越多饱受国家也站出来,想试试水,验证美国是不是在往纸老虎的方向演变——

  2020年,美国高举页岩油大牌,后来遭到沙特和俄罗斯的联手围剿,被打得头破血流,更加剧了中东产油大国的离心离德;

  美国与日本、韩国、荷兰等组建四国联盟,制裁中国半导体行业,结果既定政策还未实行,就因为内讧胎死腹中,大家不想再玩伤人800,自损1000的亏本游戏,重点是好处还全被美国拿去;

  胡塞武装甚至直接拿导弹,来检验美国航母的成色。

  以上种种并不能作为“美国就快不行”的论证,最起码美国还是现今全球军事基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但起码说明一点,美国只靠一瓶洗衣粉就能维护霸权地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美方的汹涌来势,我国态度不卑不亢,从过去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到现在的“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

  意味深长,你想和我肉搏,我偏要挑出这个框架,超越零和博弈的思维,怎样都要把美国拉到合作博弈的赛道上。

  我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美国全力转移国内矛盾的靶子,只要两国仍然有利益空间作为缓冲,中美博弈就能始终维持在可控幅度范围里。

  这也是目前我国的最优选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1 20:56 , Processed in 0.1720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