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式杀虫剂被设计为喷洒在蟑螂可能出现的表面上,当蟑螂随后在表面上移动时,它们就会接触到有毒成分从而被清除。然而,在最近一项发表于《经济昆虫学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上的研究发现,常见的残留式杀虫剂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德国小蠊是侵扰世界各地家庭和建筑物的主要蟑螂物种。
研究者在实验室中发现,将德国小蠊暴露于喷有常见的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类杀虫剂的表面上30分钟的情况下,德国小蠊被杀灭率仅不到20%。即使这些德国小蠊一直被限制在喷洒了杀虫剂的表面,大多数产品也需要8到24小时才能杀死这些蟑螂,有些产品甚至需要5天。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人类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过于频繁,导致德国小蠊对除虫菊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但在实际生活中,蟑螂不太可能在经过杀虫剂的处理的表面上长时间停留,因为它们会频繁移动,且可能主动避开涂有杀虫剂的表面。该结果说明,常见的基于拟除虫菊酯的杀虫剂产品可能无法对抗家中的德国小蠊。(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行星科学 ·
火星地壳中很可能存在液态水
“洞察”号着陆器及其收集的数据的剖面图。图片来源:James Tuttle Keane and Aaron Rodriquez
近日,在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洞察”号的地震仪数据,分析了“洞察”号着陆点地下月11.5到20千米深度的地壳。目前的研究表明,这里的火成岩很有可能存在裂缝,裂缝中存在水,并且,这部分区域足够温暖,能允许水以液态存在。研究人员据此推断,火星地壳中一定存在液态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基于当前研究的推测,火星上其他区域是否存在水以及水的存在形式还需要更多的探测和研究。(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向17名脑中植入了电极的癫痫患者反复展示四幅不同的图片。每当看到一张图片时,受试者需按下左边或右边的按钮,并会收到“正确”或“不正确”的反馈。通过重复练习,他们最终学会了对这四张图片的正确应答。随后研究人员在受试者不被告知的情况下改变游戏规则,此时对每张图片做相反的应答被视为正确。一些受试者能够迅速察觉规则变化并做出正确应答视作成功的推理,另一些受试者在接受了研究人员提供的语言提示后,也能在规则改变后正确完成任务。研究人员使用AI分析任务期间神经细胞的放电情况,并识别出学习过程中神经元的协作模式。最终,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在成功推理后,海马体中会产生“抽象”的表征,且这种表征无论是通过自己反复尝试还是通过口头指导都会出现。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海马在学习过程中对编码抽象表征发挥关键作用,可有助于解释阿尔茨海默病、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的决策障碍。(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