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5|回复: 0

环球科学:猴痘新型毒株已传入欧洲,我国海关发布“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1 04: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公共卫生 ·

  我国海关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8月16日,公众号“海关发布”发布了“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文中指出,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

  根据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今年以来,非洲已经有13个国家报告了超1.7万例猴痘病例,其中仅刚果(金)就报告了超1.6万例病例,死亡511例。据介绍,与两年前的首波猴痘疫情不同,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初步研究发现新毒株似乎更容易通过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且大多数感染者是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8月14日,世卫组织宣布,由于非洲多国的猴痘疫情不断升级,发布最高级别警报“全球卫生紧急事件”(PHEIC)。8月16日,瑞典宣布确诊非洲以外首例新型毒株的猴痘病例,该病例此前曾前往非洲,而其他欧洲卫生当局则警告称,可能出现更多输入性病例。8月15日,巴基斯坦曾宣布发现一例新的猴痘病例,但目前尚未确认该患者感染的是哪一种毒株。(公众号“海关发布”,澎湃新闻,The New York Times)

  · 神经科学 ·

  睡眠可以重置神经元,以便第二天产生新的记忆

  睡眠不仅是身体休息的时间,也是大脑巩固记忆的时间。此前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或体验新事物时,大脑中的海马区域会被激活;而在睡眠期间,这些被激活的神经元又会重复之前的活动模式,以巩固记忆;最后,这些记忆会被转移至大脑皮质进行存储。最近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深度睡眠的某些时刻,海马的特定区域会变得“安静”,从而重置这里的神经元,以便大脑在第二天能用同样的神经元进行新的学习、产生新的记忆。

  研究人员将电极植入小鼠的海马,记录学习和睡眠时的神经元活动。结果显示,在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间,海马CA1和CA3区域的神经元会通过尖波涟漪(SWR,持续时间约50毫秒)巩固记忆。之后,海马的CA2区域的特定锥体神经元(pyrramidal neuron)会出现一种以长时间放电为特征的新型神经元活动(BARR,持续时间约300毫秒),它会抵消SWR,抑制参与学习的神经元的活性;与此同时,CA2区域的一组神经元还会激活特定的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二者形成功能回路,进一步抑制CA1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最终使海马用于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元恢复至基线。该研究不仅说明记忆是动态的过程,也有助于解释为何所有动物都需要睡眠。(Cornell University)

  · 空间科学 ·

  闪电产生的特殊电磁波,可能威胁卫星和宇航员的安全

  来源:pixabay

  当闪电发生时,其携带的能量有时会产生名为“啸声”(whistlers)的特殊电磁波,如此命名是因为它们可以转换为声音信号。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这样的电磁波会被困在距离地球表面相对较近的地方,大约1000千米以下。但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表明,这种电磁波可以将能量传播到地球大气层较高处,对卫星和宇航员构成危胁。

  研究人员在范艾伦探测器(Van Allen Probes)的数据中发现,一些“啸声”可以从电离层(地球大气层被太阳射线电离的部分)反弹,使得这些电磁波及其携带的能量到达距离地表20 000千米的地方。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深入地球磁层,即由地球磁场主导的太空区域。研究表明,闪电向该空间区域贡献的能量可能是之前估计的两倍。这种能量会使附近粒子获得能量并加速,产生电磁辐射,从而损坏卫星并损害宇航员的健康。此外,他们还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研究中看到了类似现象,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很频繁且不断发生。(New Scientist)

  · 医学 ·

  剖腹产使用的抗生素对婴儿微生物群的影响远小于饮食

  医生通常会在术前为剖腹产受术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防止手术部位出现感染。但有人担心,如果药物在脐带被切断之前通过脐带到达婴儿体内,这些抗生素是否会对新生儿及其肠道微生物群产生负面影响。现在,荷兰研究人员证实,尽管这些抗生素可以引起婴儿微生物群的微妙变化,但其影响远不及婴儿喂养方式的影响。8月14日,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上。

  研究人员观察了婴儿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菌株变异,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组成。他们还研究了胆汁和短链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喂养方式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菌种、菌群组成及胆汁酸组成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微生物群特征与母乳喂养的婴儿有显著不同,在出生6周后,喂养方式解释了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变化的12%。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对来自荷兰“生命线NEXT”队列的1500对母婴进行研究,分析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各种健康、环境和饮食因素,以及出生后可能影响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因素。研究人员计划对这些婴儿进行全程跟踪调查,直至成年,以评估婴儿肠道微生物组对未来健康状况的长期影响。(Cell Press)

  · 人工智能 ·

  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类脑计算方法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国齐、徐波研究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借鉴大脑神经元复杂动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内生复杂性”的类脑神经元模型构建方法,改善了传统模型通过向外拓展规模带来的计算资源消耗问题,为有效利用神经科学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示例。最近,这项研究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

  据介绍,该研究首先展示了脉冲神经网络神经元(LIF)模型和霍奇金-赫胥黎(HH)模型在动力学特性上存在等效性,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了HH神经元可以和4个具有特定连接结构的时变参数LIF神经元(tv-LIF)动力学特性等效。基于这种等效性,团队通过设计微架构提升计算单元的内生复杂性,使HH网络模型能够模拟更大规模LIF网络模型的动力学特性,从而在更小的网络架构上实现与之相似的计算功能。进一步地,团队将由四个tv-LIF神经元构建的“HH模型”(tv-LIF2HH)简化为s-LIF2HH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简化模型在捕捉复杂动力学行为方面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HH网络模型和s-LIF2HH网络模型在表示能力和鲁棒性上具有相似的性能,验证了内生复杂性模型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研究也发现HH网络模型在计算资源的利用上更为高效,显著减少了内存和计算时间的使用,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运算效率。目前联合研究团队已开展了对更大规模HH网络以及具备更大内生复杂性的多分支多房室神经元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提升大模型计算效率与任务处理能力,实现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快速落地。(中国科学报)

  撰写:黄雨佳、王怡博、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04:10 , Processed in 0.1250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