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427|回复: 0

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4 1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早上的发布会,很多人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的数字,还是非常失望的。

  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是这么说的:

  这次发布会到底是超出预期还是低于预期?长期牛市真的会成立吗?我们该如何应对?

  今天,院长就从宏观角度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析。

  发布会具体内容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看这次发布会的具体内容。

  因为有些用词比较敏感,院长就不全文复制黏贴了。主要项目我们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第一,最高层有加大举债、更多赤字的空间。

  增加赤字,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能会逐步走出所谓“通缩”困境,对复苏很有帮助。

  第二,是这个举债的目标:置换地方上的存量隐性债务。

  很多地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过去最旱涝保收的那一批人(大家懂的),近年来劳动所得也在降低甚至停发。

  如果这一批旱涝保收的人,消费能力得到恢复,同样对复苏很有帮助。

  第三,是蓝总这个部门,也要支持推动地产止跌企稳。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资产的大头都在地产上。

  地产价格跌了,未必降低真实的消费能力,但每个人心头多少是有一些恐惧的,他会以为自己的消费能力降低了。

  这种悲观情绪,应该得到及时的疏解和引导。之前各种措施都效果偏弱,这次把蓝总也绑上了这个战车。

  发布会有哪些效果?

  院长对这个发布会的整体评价是:

  可能很多朋友会更喜欢直接刺激消费的举措。

  但消费不是通过几次全面刺激就能提升的,关键在于大家预期未来还能多赚钱,根子上要解决的,还是每个普通人收入端的实际问题。

  院长也服务一些多金的客户。有钱人在环境不好的时候,也会节衣缩食。

  按照某位朋友上个月跟我们见面时的说法是:“以前水果都随便买的,现在看到5块钱一斤的西瓜,想想还是算了。”

  加大举债、赤字力度,制造通胀预期,之后通过数据上的转变,间接引导大家加大消费,未必比直接刺激消费更差。

  当然,毫无疑问的一点是:这种做法,见效相对是慢的。

  加大举债需要走程序,最快也要明年才能见到落地,数据上看到变化还要更久,甚至可能要到明年年中。

  这种情况下,具有前瞻性的机构可能会适度加仓,但普通投资者还是会有一定的失望情绪。

  所以大家对于市场长期的表现应当有信心,但对中短期的表现,可能更应该看一个震荡或者小幅调整,而不能脑补一个快速大涨的局面。

  今年下半年以来,最高层的态度有了巨大的改变。先是在关键会议上承认了当前的困难,现在又推出了一系列能够真正治本的措施。

  我们的投资策略也要相应改变,从过去的单纯防守,转变为积极的防守,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点进攻性。

  应该说,相比以前,这次确实是很不一样了。

  下一步,我们仍以低吸加仓为主,但仓位仍控制在七成左右为好,也不必一下子加到满仓。如果仓位比较重的,则可以趁机做一些调整。

  哪些ETF仍可关注?

  上周ETF市场也有几件比较有趣的事情,下面我们简单给大家讲讲。

  这次新股民入场,因为一开始不能买20cm涨停的个股,结果很多都是买的20cm的ETF。

  这些ETF包括科创50,创业板50,创业板指,甚至科创芯片。

  最终的结果,有的ETF几天涨了40%,有的ETF一天增加了100亿的份额,还有的ETF直接被迫举牌了某只芯片股。

  新股民的力量,确实是非常强大的,未来可期。

  最有意思的是一些半导体的ETF,只能涨10%,但成份股里很多20CM个股。导致涨停板也不能覆盖某几天的净值上涨,出现折价、一字板补涨的情况。

  随着第一波暴力拉升的结束,目前这些ETF暂时恢复了正常波动。但我们也看到了新股民的偏好,未来市场好转的话,依旧可以逢低布局这些ETF。

  当然,短期内,在整体大环境数据没有转变的情况下,依旧要考虑估值的问题,毕竟它现在就一波上去的话,还是显得有点贵的。

  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下周见。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7 09:16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