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2|回复: 0

张敬伟:“空城计”下的政令乌龙与市场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0 08: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5日沈阳市刚刚公布了“政府南迁”的消息。但在媒体约访“政府南迁”事宜后,并未得到官方明确回复。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市委市政府从未正式在权威媒体平台发布过“政府南迁”的消息。(6月28日《中国经营部》)

  对此,有媒体调侃,和呼和浩特的楼市松绑限购一样属于“政令乌龙”。

  熟悉中国社会逻辑的人应该明白,这类“乌龙”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甚至有着无奈和讳莫如深。沈阳浑南新区,是适应“十二运”(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申办成功,配套建设行政中心的政府性工程。此类工程,并非沈阳独有,是中国城市城市扩张的普遍现象。

  但沈阳的新区节奏滞后的不是时候。等到行政中心建好之后,正赶上中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规范办公用房管理。由于行政中心建设标准太高,谁也不敢顶风作案,让中央抓到违规典型。因而,“政府南迁”对沈阳市政府而言,非不为也,是不敢也。

  “政府南迁”变乌龙,是政治原因。但政府不迁,行政中心以及和其配套的其他地产,就成了空城,转化为市场难题。难怪,对于新区久拖不迁,有的开发商急到要和副市长摔杯子。

  这不难理解。各城各地的新区,基本是政府主导,很多资本也是看好行政中心的权力型拉动,才不吝投入巨额资金。哪里有政府,哪里就有资源,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也会跟到哪里。所以,开发商跟着政府走,定能赢得市场先机,站在市场潮头,赚取更多利润;购房者跟着新区走,也是利益均沾,有更好的生活栖居条件。

  这种逻辑不仅是开发商和公众心理预期的常态使然,也是政府公关甚至权力指挥资本的结果。新区建设,不仅要靠资本的汩汩挹注,更需要人气的聚集。所以,新区土地转让,比其他地方要贵很多,房价也高许多。开发商宁愿向新区多投资本,就在于看好新区行政资源的良好前景。若新区成了空城,则资本投入就打了水漂,成了陪公权力读书的冤大头。购房者,自然也被牵连成为倒霉蛋。

  沈阳新区楼市尽显如此尴尬。在2014年前5个月,浑南新区商品房成交同比分别下降45.6%、40.42%、73.77%、30.68%、28.09%。即使是在南迁信息发布和政府辟谣之前,南迁的利好消息也未能完全释放出来。6月17日新区4宗出让土地3宗流拍;6月20日,浑南新区两宗土地再度流拍,媒体称其“惨遭流拍”。

  完成行政新区搬迁的政府,由于政府机构的进驻,及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的跟进,此类新区慢慢有了生机。但如果当地政府好大喜功,摊子过大,要想让新区和老城区对接,并像老城区那样人声鼎沸和市场繁荣,也绝非易事。可以说,行政中心搬迁刺激下的新城区建设,说白了还是大投资时代政绩工程结下的恶果,是权力主导型的城市化大跃进,而非符合市场节拍的城市化。权力的强推,资本的投机以及购房者的机会主义,使得各地新区建设只有高大上的面子,而少了内生动力驱动。

  被中央政策阻滞的沈阳新区南迁,则纠结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民生难题。政治上不能逾矩,市场上无能为力, 民生也莫可奈何。在中央严控楼堂厅所及楼市不景的现实下,如何盘活新区资源,是包括沈阳在内的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期待更为智慧的解决之道,在上级政令、市场逻辑和民生诉求间达到平衡。须切记,从产能到楼市,从决策到执行,既往的惯性不可以持续,须有壮士断腕的沉勇,以改革去疴,实现从权力观、市场观到产业观的转型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4 03:19 , Processed in 0.1094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