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8|回复: 0

大闲人老李:劳动者的迅速贬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3 17: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质丰盈带来生产过剩,生产过剩的直接后果,是生产者不再受到重视和尊敬。

  稀缺带来溢价,过剩只会贬值。当物质生产泛滥乃至过剩时,尊重、敬仰、被需要等价值越来越远离一线工作者。

  过去可以自嘲“找个厂打螺丝”,如今厂里没有螺丝可打,因为厂里都是机械臂;

  曾经靠做PPT混混日子,如今AI一键生成的创意和美工,超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和经验。

  旧岗位正在快速消亡,新岗位却没有相应增加。高校培养了大量进行物质生产的年轻人,却发现其价值如同空气,虽然重要但不稀缺,而且迅速贬值。

  究其原因,还是机器替代的演化。先是作为体力劳动者的产业工人被自动化的机器流水线替代,现在是AI技术快速崛起,脑力劳动逐渐被机器替代。

  当社会不再重视物质生产者,各类“后现代议题”就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在身份认同、意识形态上产生内耗。

  我们经常嘲讽欧美发达国家的“白左”,说他们不关心物质生产,沉溺于种族、性少数等问题。

  但其实这是普遍现象,因为当人们从生存问题上解放出来,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就会被格外关注,只是不同的文化土壤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多年前的调侃其实不无道理

  对劳动者来说,当工作价值和意义被忽略,后现代议题便会占据他们的关注。这对于我们这个历史上很少解决温饱、现在却已全面脱贫的民族来说,确实属于新问题。

  后现代最大的问题是解构能力强,建构能力却一言难尽。人类社会存在几千年形成的文化社会价值,在工业化的调侃和戏谑中被瓦解,但在树立新标杆时却步履维艰,只能以所谓解决情绪问题给自己存在的意义。

  最先走进现代化的西方解决不了自己的危机。我们只能一面在传统智慧中寻找养料,一面望向还没有出现生产危机的发展中国家,以空间换时间。

  在那里,生产依旧落后,基本生存仍难以保障。对迷失在生产过剩中的年轻人来说,与其在后现代的内耗议题上消沉,不如在帮扶他者中收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价值。

  作为最脚踏实地的民族,也许现在正需要这种救赎。

  对习惯了集体主义思考,习惯了从事物质生产的大多数人来说,也许走出去才是为数不多的正道。

  自利利他,渡人渡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23:16 , Processed in 0.1719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