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59|回复: 0

巨龙:波音的危机启示录 —— 死的慢的,就死的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音准备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增发200多亿美元,很显然,财政遭遇到了危机。

  16年以前的2008,当时美国的汽车公司也遭遇了金融风暴的冲击,现金流迅速告罄。加上通用汽车,当时还负担沉重的退休工人养老金,导致资金链迅速断链。

  为了拯救汽车制造业,美国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快速对汽车公司进行了破产重组。注入了大量资金,后来再通过上市,重新把通用汽车,推向资本市场。

  通用汽车在2008年之后,在中美合资的上汽通用,获得了相当巨大的现金流红利。因为中国汽车后来爆发的十多年,上汽通用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不仅给通用带来了巨大的品牌销量,也带来了滚滚产业链相关的现金流。

  即使现在上汽通用式微,柳州五菱仍然在顽强地进化,一直还在贡献不错的销量,就这两个月情况来看,销量甚至还冲到了新能源汽车厂家前三的位置。

  2008年的金融危机,通用危机来得快,死得快复活也快,基本没有伤筋动骨,也就是迅速甩掉了债务(尤其是沉重的养老金负担),甩掉了长期的包袱。

  对于一个巨大的企业来说,迅速的危机,迅速的处理,甩掉很多不利因素,趁着市场占有率还在,企业团队还强,品牌价值还高,产业链还完整,破产然后复活,所有的不利因素短时间清理干净,然后轻装上阵。

  与通用汽车相比,波音公司显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与生产汽车为主的通用汽车不一样,波音公司在帝国的分量要重得多。不仅是民航飞机,还有大量的军用订单。本质上,波音公司真的是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波音光环加身,因此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够凭借强大的“公关能力”,蒙混过关。而且波音公司以前的技术力量极强,因此产品设计的冗余度很高,导致即使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一开始也不致命。

  问题就出在这里,当一个个小问题都可以蒙混过关的时候,就必然会出来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从量变到质变,在航空领域里,往往就是接连不断的安全事故。一直到737MAX的设计缺陷导致的坠机事故,还有近些年接连不断的各种事故。

  其实拖了这么多年,可以想见波音内部,已经烂到了什么样子。当然,负责航空领域监管审核的FD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也是已经烂透了的管理机构。

  快速出事,迅速整改,雷厉风行处置,然后重回正常轨道。这算是“危机处理”,甚至可以化危为机,找到新的发展路线。但是这种拖拖拉拉,试图通过公关来蒙混过关,内部不搞大的变革,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根本塑造,对于航空这种质量要求极苛刻的行业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

  死的慢,才会死的透。就在于在长期的慢性死亡过程中,组织里会自动进入“逆淘汰”机制,敢于说真话,直面问题,敢站出来对公众披露内部问题的,很多人“吹哨人”都被肉体干掉了。而内部留下的,当然是一些“乌合之众”。

  在这种高压之下,谁还敢做波音的“吹哨人”?既然没有人敢说波音的问题,那么波音的问题能够改变好吗?

  已经十来年了,改变不了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就像癌症一样,已经深入骨髓。如果说,当初通用汽车是挨了一刀失血,抢救补血那是有效的。对于波音来说,这个逻辑就难以成立。因为从董事会高层,到一线的工人,整体上已经逐渐烂透。

  海外报导的一波的技术工程师罢工,就让波音损失了62亿美元。增发股票融资200亿美元,也经不起多少下的折腾。

  以美国的教育水准,工人的素质,想要给波音换血,其实都很不可能了。—— 但凡能够有足够优秀的工人,就不至于招聘大量的瘾君子,还有三哥。

  可以想见,为了不让波音垮掉。美国金融市场,还有美国政府,不得不大量长期注入资本。但是,这些钱,既不会改变波音的企业垮塌下去的趋势,也没有多少能够投入产业链重塑 —— 多半都是“贷款发工资”,特别是大罢工导致的人力成本上涨以后。

  所以,遇到危机的时候,如果早期不能处理好,而是遮掩或者蒙混过关,必然会越拖延问题越严重,到最后无论注入多少资源,都难以回天。

  毕竟,人也好,企业也好,所谓“病入膏肓”,恐怕也就是死的慢,所以死的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23:25 , Processed in 0.2501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