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3|回复: 0

史客郎:这次,直接点名,我们不再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4 03: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直接点名了!

  今天看到后天,不少小伙伴在感慨:想不到,我们学得这么快,现在直接,也搞长臂管辖了!

  什么事呢?

  今天,商务部宣布:在两用两用物项上,加强对美出口管制!

  主要有这么三条:

  一条是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

  另一条是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商务部特意强调说: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的组织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家笑着,说的长臂管辖,其实就这条。

  为啥会有这三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着我昨天的文章,继续往下说:昨天我讲到,拜登突然赦免他小儿子亨特,其实是个非常不妙的信号!

  因为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40多天,他将不会消停,而是不断地,给特朗普挖各种坑,埋各种累,让他不说四年,至少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忙着从坑里爬出来,焦头烂额!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昨天晚上,美国突然毫无道理地,将我们140多家企业,基本和半导体沾到点边的,都列入了禁止名单!

  进入了这个名单,意味着美国,还有它所谓的“盟友”,对我们这企业,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物项上,基本都要跟着美国一起,对我们搞出口管制!

  到啥程度呢?

  据说按照美国这规定,甚至连有些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生产的设备,都不能向这些企业出口!

  还有更气人的是:华为免费代言人、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这个名单公布后,居然冒出来,得意洋洋地说:公布这个名单,将对中国“半导体现代化”,起到阻止作用!

  让人忍不住想到那种超级没品的人:赛跑时,明知跑不过人家,就把人家给拉倒,拉倒之后,还超级嚣张地,哈哈大笑着,说,我们把你拉倒了,你就拿不到冠军啦!

  这事挺严重。

  甚至连我们三个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互联网协会,通信企业协会都出来讲:这说明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中国相关行业将不得不谨慎采购!

  这事怎么说呢?

  不管是商务部,还是这三个协会的声明,都突出了两个字:美国!

  直接点名道姓!

  这很不容易!

  大家想想看,过去几十年,我们的报纸什么的,如果非要提到美国,常用什么词?

  “某国”!

  “西方某大国”!

  我们是礼仪之邦啊,打人不打脸,骂人不点名,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可是我们和人打交道,基本原则之一啊!

  这次呢?

  直接指名道姓:我这次说的,就是你哦,美国!

  大家想想看,我们一般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用直接指名道姓?

  对!

  就是对那种不上路的街头小混混!而且是准备揍它前!

  到这里,就得来说说这次点名道姓,而且直接说,我们这些东西,不管从哪个渠道,不许到美国手里,是不是真能做到,把小混混,给揍到在地的作用了!

  还是要从这几样东西,能起啥作用聊起。

  对镓和锗这两种元素,我之前其实讲过它们是怎么被发现的,简单来说,就是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人败了,德国胜了,但败了的不服气,胜了的还想继续压对方一头,然后闹出来的事!

  镓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有个比利牛斯山脉,山里产闪锌矿。

  140多年前,有个法国化学家,名字叫布瓦博德朗,拿着光谱仪,在检测一块闪锌矿石时,突然发现有种特征谱线,之前从来没见过。

  人家是化学家啊!

  当然知道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每种元素都有它独特的光谱,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是各不相同的。

  布瓦博德朗当时挺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他发现了一种新元素!

  顺便说一下:现在分析矿石,还是用光谱仪。

  接着,这位老兄就开始搞事了:他发现这种新元素的时间,是在1875年,大家都知道,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败得,那叫一个惨啊!

  全国人天天都在嚷嚷着,说要找德国人报仇。所以不管是因为爱国心,还是想要迎合这股爱国心,他就给这种金属,起了个名字,叫作“镓”。

  Gallium!

  “高卢”,法国人很为之自豪的别称!

  开创了一个在科学上,为国家相互竞争的世代:11年后,德国人温克勒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锗”!

  Germanium!德意志!

  之后的例子,就更多了:美国人发现镅后,赶紧用国名,来命名了一下;日本人命名了鉨;居里夫人命名了钋,也就是“波兰”的意思……

  好了,再接着说今天几大主角之一的镓和锗。这两种东西发现之后,很长时间,其实都没啥用。

  现在我们网上去看镓的视频,觉得挺有趣,因为它的熔点只有29.76度,比我们正常体温还低。

  所以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手里,它就会花掉,变成一滩银色的液体;把这些液体倒进磨具里,温蒂稍低一点,它又会变成金属固体啥的……

  但这种看视频的快乐感,在我们大规模工业化之前,其实是没有的:一是它们很稀少,提取出来,实在太难了;二是谁吃饱了撑着,花了超级大的一堆钱,把它们提取出来,只是为了把它们放在手里,看着它们熔化成一滩银色液体,来玩?

  至于锗呢?

  连镓都不如,要从煤灰里,才能提炼出来,好不容易搞出一小点,也是灰扑扑地,看着就挺土气,一点都不好看,至少人家镓,还能闪闪发光呢!

  所以呢?

  很长一段时间,这两种元素,也就是为他们的国家,争到个名气而已!

  别的作用,为零!

  那它们后来,是怎么被人发现,被使用出来的呢?

  事情要到二战后,美国贝尔实验室。

  这里要多说一句:别看这个实验室挺有名,但它其实最早,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就是AT&T的研究部门。

  当时的AT&T,在为一件事烦恼:距离的增加,声音信号出现衰减现象,导致双方难以听清通话声。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能靠音频信号增幅设备。

  然后一堆人,就去研究这个。然后,在1947年,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利这三个人,首次搞出了锗晶体管。

  这种晶体管怎么说呢?

  能用,但不稳定。

  之后肖克利又开发NPN型晶体管,物理性能就稳定了,就能用了。但是呢,挺搞笑:这种晶体管用了硅、砷啥的,却没用锗。

  但没事,这时候的锗,还有别的用途:它是64种原子弹生产所需的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一。美国和苏联搞冷战,也有需要,只是需求量挺少,大约一颗原子弹,只要零点几克的锗,就够了。

  镓呢?

  倒是用得比锗早,1930年代,就用来造了些合金,但之后,也很长时间,默默无闻,直到1960年代,在搞半导体时,大家才发现:用砷化镓当半导体原料,好像效果挺好的嘛!

  怎么说呢?

  当时布瓦博德朗这个法国人,对德国恨得咬牙切齿,所以起了“镓”这个名字;德国人温克勒为了继续扬德国普法战争之威,命名的“锗”,结果都殊途同归,都进入了半导体这个领域!

  然后呢?

  它们在这块的作用,大家发现得,越来越多,到现在,大家已经普遍认为:这两样东西,是未来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原料!

  什么是第三代半导体呢?它们主要用在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电子器件上!

  最典型,就是我们常用的手机快充插头,上面就有镓,因为它散热能力强,所以快充时间用长了,大家是不是感到它温度有点高?

  其它的呢?

  还有5G基站、新能源汽车啥的,当然新能源汽车,也要用到快充。

  但上面说的,还只是一个方面,上面说到,镓和锗,可以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呀!

  看到这些字眼,大家想到什么?

  军事!

  像在朝鲜战争中,美国人吃够了志愿军搞夜战的亏,怕得要死,甚至还搞出这么一句名言来:朝鲜上空的月亮,是中国人的月亮。

  怎么办呢?

  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就为了今后不再遭到夜间偷下,就疯狂发展夜视装备,像夜视仪、夜视镜,还有红外线雷达什么的,反正一堆装备。

  在搞这些东西时,发现搞这种东西,锗用处挺大。

  后来又延伸到坦克、军舰、飞机用的红外热像仪,导弹上装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啦什么的。

  之后又搞到光纤、光伏上去啦什么的。

  镓呢?

  镓的导热性挺好,所以很多高性能芯片,因为发热量高嘛,所以在上面会喷上一层,这样散热比较快。

  顺便说一句:我们的手机充电插头,快充的那种,其实也用上了。

  但它最突出的用处,还是搞很先进的那种军用雷达了。

  像航母啦、战斗机啦什么的,最先进的雷达,都得用它。

  怎么说呢?

  反正这两种东西,真是吃法多多,算是“一鱼N吃”了!

  到啥程度呢?

  之前美军接收F35隐形战斗机,那么多年,都没说什么问题,后来我们对镓、锗搞出口管制后,美国那边就传出消息,说这种飞机问题太多,我们不肯接收了!

  后来美国又宣布F35减产三分之一!

  再来说说锑,它也是一种很要命的东西:在军事上,它主要的用途,是当作阻燃剂,用在飞机、火箭和导弹的发动机上。

  要是它缺了点,火箭、导弹还好说,说不定会在空中,玩“爱的魔力转圈圈”。飞机就麻烦了,说不定得学印度,一不小心,就来场坠机表演,火光冲天的那种秀,给人家看看!

  另外呢?

  造电池和光伏设备,也得用到锑!

  至于石墨材料,大家应该还记得:1991年海湾战争,当时美国人空袭伊拉克时,就投下大批带石墨丝的炸弹,让伊拉克95%的电网瘫痪,导致它的指挥系统,雷达等等,因为瞬间缺电,只能白白挨打!

  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又故技重施,扔下了大批的石墨炸弹,让南联盟的电网严重受损,好不容易修好一点,后来又被炸了!

  而超硬材料,则是拿来当穿甲弹、钻地弹的弹头!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段时间,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遭到暗杀,就是遇到了以色列钻地弹,他当时的位置,都在地下好几层深的地方,但还是被弹头给钻进去了!

  怎么说呢?

  别看管制的声明,字没多少,但基本上,那是一勺给烩了!

  你搞我半导体,是不是?

  那我也搞半导体!

  顺带着,军事上也搞搞!

  这杀伤力就大了。

  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美国人的科技也是挺发达的呀,我们点名道姓,出口管制,它自己不会造吗?

  当然可以造,但这世界造法,学问挺大!

  光这个“造”,就至少有3种造法!

  实验室里冶炼;

  小规模冶炼;

  大规模冶炼。

  这实验室里的“造”,是怎么造的呢?

  在实验室里搞搞,基本什么东西,只要技术不是超高难度的那种,基本都能搞出来。

  像这些年,我们常听说芯片被“卡脖子”,还有人天天关注着,我们现在的芯片制造技术,到多少多少纳米了。

  但这种“卡脖子”,放到实验室里,其实问题不大。

  比如说做个几百片甚至上千片的,像军用的,它很多时候的需求,数量并不大,说不定凭着实验室制造,就能支撑下去。

  小规模冶炼呢?

  这就有点麻烦了,因为就算小规模,你总得达到一定的量吧?

  比如说镓,我们是怎么搞的呢?

  其实是因为我们有着全球最大的氧化铝产能,氧化铝产量大了,下脚料也就多了嘛!

  然后厂家就顺手提炼一下。

  但你要是倒过来,说我为了这点镓,先搞一条几百万吨的氧化铝生产线,剩余出下脚料,再搞提炼,那就相当地扯淡了。

  所以小规模量产,成本挺高。对美国人来说,头痛事就来了:它锗储量也是挺多的,但它自己早在1984年,就把它列入了国防储备之列,在国内不再进行锗的开采。

  现在工厂早没了,而且就算不惜一切代价,想搞小规模冶炼,也得花几年,把工厂先建起来再说吧!

  但它的武器,可几乎样样,都是吃锗大户啊!

  大规模量产呢,就更不一样了。

  它的首要条件,就是;市场能接受!

  这就难了。

  因为这涉及到产业链的问题了,而且还是那种环环相扣,甚至属于死循环的那种了。

  我们来说,获取镓或者锗,是因为有全球最大的氧化铝产业,有全球最大的煤炭产量,还有全球最齐全的金属的冶炼技术和产业规模,然后顺手而为之,所以能把成本做到很低。

  石墨和锑,也差不多是这么一回事。

  基本可以这么说:至少这个小小星球,还没一个国家,会发神经到为了几百吨锗或者镓,弄个几千亿美元,耗几年甚至十几年,还不一定成功,去拉一整条产业链的程度。

  这事怎么说呢?

  之前还会说一句,不针对某个特定国家,现在直接明牌了:说的就是你,美国!直接指名道姓!

  你要战,哪边战!

  看谁更疼!

  现在乌克兰、中东,战事正紧啊,将来出什么事,也不清楚啊。但你要用到的武器,都是吃这些东西的大户啊,没了这些东西,将来你美军的军事霸权,可能有点危险哦!

  顺带着,你军事霸权支撑起来的金融霸权,也有点危险哦!

  到这里,就可以来说几个结论了:

  第一句话之前讲过多次,工业化和产业链这种东西,一旦去掉了,基本上就再也回不来了。

  第二句话是:小孩子不懂事,那没事,但如果天天没事惹事,当熊孩子,就得小心挨揍。

  说实话,像镓、锗、锑这些东西,光买买的话,价格都不贵,但真管制了,那美国的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第三句话,还是之前提过那个极其真诚的建议:据说最近这几十年,日本已经在东京湾的海底,埋了各种原料,像煤炭、稀土什么的,够100年用的,相信上面这些种重要物资,肯定也包含在内。

  所以美国人现在,应该赶紧找日本人,让它别再埋着这些东西了,赶紧掏出来,给它用!

  如果连日本人掏不出来,那就说明:驴党最近,确实在疯狂阴象党,我们没坐成江山,也不你把江山做好,建议象党全力反击,猛K驴党!

  不干死USB,哪来的USA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0:26 , Processed in 0.1251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