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地松鼠是一种从华盛顿南部到加利福尼亚北部都很常见的松鼠,主要以坚果、种子、浆果和有时发现的昆虫为食。不过,近日一项《动物行为学期刊》(Journal of Ethology)上的研究颠覆了人们对这些松鼠的“素食者”印象,报道了它们主动捕食田鼠的行为。
科学家在加州康特拉科斯塔县,布里奥内斯公园进行长期的地松鼠行为学观察,在2024年6月至7月期间观察到了74次地松鼠捕捉、食用或争夺田鼠猎物,其中42%的情况下是地松鼠主动捕食田鼠。捕食行为的频率在夏季田鼠数量大幅增长的时候达到高峰,这种一致的变化表明加州地松鼠能根据食物供应灵活调整觅食策略。这项研究说明加州地松鼠实际上是一种机会主义杂食动物,其饮食组成远比过去认为的丰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DAVIS)
研究团队从美洲博物馆收藏的几十具骸骨中寻找了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菌株的DNA。他们重点研究了有500年或更久历史的遗骸,这些遗骸上有严重梅毒螺旋体感染所特有的海绵状病变。样本DNA没有与现代梅毒或其不通过性传播的近亲完全吻合,但与现代变种以及彼此间的DNA足够接近,足以借此重建疾病的家谱。通过比较这些菌株的演化速度和地理因素,研究者估计所有变种最多在9000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在人类离开欧亚大陆并开始遍布美洲之后。此外,美洲最初流行的梅毒螺旋体菌株可能不会引起类似梅毒的症状,也不会通过性传播。结合新测序的基因组和早先发现的1500年代的样本,作者认为这种细菌在1500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演化跳跃,也许就在1492年前后变异成了性传播的形式。(Science News,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