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40|回复: 0

巨龙:随笔 —— 容易忽略的常识,不能制造最终就不能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3 03: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复杂的现代科技装备,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常识,就是一旦不再制造,很快就不能维修维护。

  广州有一个陈田汽车配件市场,主打的业务就是“拆车件”。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巨大,每年报废大量的老车,当然还有一些水泡车、事故车,按照中国人“物尽其用”的习惯,一台旧车需要利用完它所有的有用的东西。

  不夸张一点的说,你只要拿一个不那么冷门的车标,跑到陈田汽配市场,很快就能够组装出来一台完整的原厂配件的车子。

  但是陈田的零配件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停产几十年以上的老爷车,基本上就很难找到零配件,拆车件也不容易搞得到,重新加工以前的零配件,基本非常困难,一来模具早就没有,二来很多图纸工艺都已经断档。

  这实际上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如果已经不再制造,或者原厂家已经不在,这个产品,基本上寿命也是肉眼可见的终结了。

  国内很多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一旦倒下,产品很快就会变成“工业垃圾”,即使产品年限不久,在二手市场的残值率也很低。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一款装备,小到家电,大到汽车,再复杂如飞机军舰航母,其实道理相通,一旦不能制造,很快保养维护的能力就下降,成本就急剧上升,在岁月剪刀之下,最终不得不废弃。

  美国航母、核潜艇、F22战斗机等等,面临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个因果。

  这里仅仅考虑了零配件生产维护的问题,如果加上人的因素,那么这个效应,就更加显著。有经验的熟练产业工人,在全世界哪个发达一点的国家,都是国家富强的“基本盘”。

  美国人丢了这个基本盘,现在想重拾回来,谈何容易。垮塌是一代人的功夫,要重新稍微振作起来,至少也需要一代两代甚至更多代人。

  这几年的世界动荡,不仅美国的再工业化没有搞起来,连同很多盟友的产业,特别是欧洲产业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之下,更是加快了去工业化的节奏。

  也就是说,我们以后不仅很难看得到西方的科技突破,甚至连维护现在的体系,他们也变得很困难。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说,英国人失去了修建铁路,生产车辆的能力,导致英国铁路系统,连维护都变得很困难。

  美国人新航母造不好,旧航母也维修困难。甚至于F22战斗机,停产多年以后,不仅失去了产品升级的可能,现在的出勤率搞不好一半都不到,甚至很多零部件短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有的很多飞机,就成了“器官贡献者”。

  所以,要观察一个体系,是否能够持续,还能够持续多久,可以看看它的源头,是否还在持续制造迭代升级。如果源头没有了,最后端的日常保养维护,也差不多到game over阶段了。

  所以,“好人理查德好”的焚身以火,怕是走的捷径,反正修不好早晚报废,还不如一把火烧了,省得变成史密斯专员的小金库。

  虽然我喜欢看到美国改革有成效,但是工业复兴,估计几年内,甚至一代人内,怕是难以看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3:06 , Processed in 0.2189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