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05|回复: 0

史客郎:最近,大决裂,大内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6 2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写条短的,同时也算是对过去几天的回顾。

  因为就在过去几天,整个世界发生了超级大变!

  欧洲和美国之间,正在分手!

  现在就这么下断言,可能很多人还不同意,因为一说到西方,很多马上,就会下意识地,把美国和欧洲,联系在一起,老觉得它们两家,就算矛盾闹得再大,在关键时刻,也会站在一起。

  但问题是:真是这样吗?

  到这里,我们就该回顾一下:什么时候,欧洲和美国之间,才给人这种印象,好像两家肯定是黏在一起的?

  让我们回到77年前,也就是1947年的6月5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这一天,美国哈佛大学正在举行第286届毕业典礼,一堆当时美国的名流参加,像美国二战名将布莱德雷、诗人艾略特、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啥的。

  除他们之外,还有一个:乔治?马歇尔,也是二战英雄,还据说是唯一能让麦克阿瑟乖乖听话的上级。

  其它人来,基本属于社会活动,没法太大的目的,就是出席一下,但马歇尔此行,却是要来个大的,将来会影响后世好几代!

  他准备做什么呢?

  这就得从当时的欧洲讲起: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结束的时间,是在1945年5月份,离这次毕业典礼,已经有2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欧洲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危险!

  大致什么一种感觉呢?

  就像有个人在生死关头,为了活下去,尽管不眠不休,体力消耗极大,但为了能活下去,还是精神抖擞地,拼命咬牙,坚持下去。但一等到进入了安全地带,整个神经放松下来,人就基本上要瘫倒在地了。

  当时整个欧洲,经过二战之后,基本沦为一片废墟,但俗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大战胜利也就是1945年的冬天,还有接下来1946年的春天,欧洲特别的寒冷,冻死了很多人;还导致1946年农作物收成极差,一场几十年来未见的饥荒,无数的欧洲人在苦苦挨饿。

  连二战时,领着英国人打赢这场战争的丘吉尔,都绝望了,他说整个欧洲就是“一片瓦砾,一个停尸房,一个滋生瘟疫和仇恨的地方”。

  但就算在这时,没有一家想过要向美国求援。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几百年间,欧洲一直战乱不断,今天是敌人,明天是朋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见多了,就拿英国来说,它在1921年,就偷偷地制订了一个入侵美国的计划,名字挺搞笑,明明是想要入侵,却叫“1号防御方案”。

  这个方案是啥内容呢?

  大致是:英军乘着美国不备,迅速率军入侵美国,在短时间之内,要占领美国北境,之后英国援军到后,再进行决战,争取一举灭亡美国!

  1号防御方案示意图

  美国人呢?

  也悄悄地制订了一个吞并加拿大的计划,名字叫“红色战争计划”,大致内容差不多是这样:

  战争的第一阶段,美国水路两军同时进攻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切断英国同加拿大的联系,断掉加拿大对英国军队的补给。

  随后,美军主力兵分两路,全面入侵加拿大,一路出从北达科他州,一路出佛蒙特州出击,攻占温尼伯,这是加拿大关键的铁路枢纽,还有加拿大重镇魁北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计划开头,还用大号字体,讲了美国入侵计划的最终目标:最终完全控制加拿大。

  红色战争示意图

  怎么说呢?

  当时英美两家,虽说都是盎撒人,但相互之间算计得很死。接下来的事挺搞笑:1974年,美国相关档案解密,加拿大人才知道原来在1927年,美国人就计划入侵它,于是一顿口诛笔伐。

  之后的事更搞笑:加拿大人才义愤填膺不久,英国和加拿大那边,也到了档案解密时间了,于是“1号防御方案”也公布出来了,美国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它们算计加拿大时,人家也在算计它!

  把美国人吓出了一身冷汗,然后它愤怒地,找向巴拿马、格林纳达、危地马拉等一堆“软柿子”,猛开了几刀,总算让它的愤怒情绪,收了起来。

  说到这里,就明白为啥,当时的欧洲人虽说很困苦,但对美国人会来帮它们的忙,是基本上不怎么抱指望的了吧?

  简单来说,就是:

  凭什么?

  为什么?

  好了,说到这里,再接着说哈佛大学那场毕业典礼,典礼很快就结束了,然后就到了学校主要负责人,还有各位来宾,一起共进午餐的时间了,简单吃过饭后,就轮到大家发言的时间了。

  和别人差不多,马歇尔讲了差不多10分钟,主要讲了欧洲现在困苦,还有美国准备帮欧洲啥的,这段讲话是即兴讲的,事先没准备讲话稿,所以对现场听众来说,既没激情,也不中听,简直就是平平无奇。

  后来有个优秀毕业生,他也在现场,还是学外交史的,都没听出这番话有啥了不起,后来此人当了教授,说起马歇尔的这段讲话,他还跟学生们讲:马歇尔的10分钟讲话,根本就没给他留下任何印象。

  但幸亏在现场,还有个《纽约时报》的记者,他觉得马歇尔的讲话,挺有意义的,就赶紧把它报道回去了,之后刊登在了头条。

  然后呢?

  英国人火速行动起来,联合16个国家,组成了一个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跑来找美国人对接,意思是想要援助,美国人内部呢,也正有此意,于是一拍即合,就对上了。

  之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就此开始。

  这就是“马歇尔计划”的由来。

  历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之前,欧洲各国所遵循的规则,基本还是英国的那套: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这次美国的援助,虽说也是为了利益,但为的却是战略利益,如果更深一点,我们会发现:这种战略利益,所建立的基础,其实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苏联和美国的意识形态不同,双方才成为敌人。

  这和欧洲之前的历史,完全不同,因为早年欧洲争霸时,天主教的法国,可以和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结成同盟,联合起来,对付天主教的查理五世帝国。

  但这种意识形态的援助,背后其实两个字:驯化。

  这里顺便说一下,美国人当时,也不是没考虑过给中国类似的援助,但在思来想去后,觉得没啥意思,很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就没搞。

  冷战设计者乔治?凯南在1990年代,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是“亚洲的法国”。

  言外之意是,中国的民族自尊心极重,根本不随政权的变化而变化,意味着这片土地不像欧洲,美国根本无法“驯化”。

  既然扶植中国,并不能让中国成为美国希望的中国,那美国干嘛要花这个冤枉钱?

  所以战后华盛顿政治圈,基本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中国姓谁,反正这块地方太大,美国也没那本事来改变它,那就是设法把中国团团围住,困在里面,之后当它不存在好了。

  对比一下,我们就明白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把欧洲和美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用一个共同价值观的旗号,联系在了一起。

  但其实呢?

  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扯淡:因为大家如果认真去看看欧洲,就会发现欧洲根本就是五花八门,其实完全没啥共同价值观。

  比如说英国、荷兰、丹麦,还保留着君主制,基本都算半封建制了,它和美国,真的有什么共同价值观?

  比如说北欧国家,一堆福利国家,它们和最近小红书上,一堆美国人在哭的那种敲骨吸髓的资本主义,有什么共同的价值观?

  如果放到东欧,情况更不同了,现在保加利亚,居然还存在着买卖婚姻,占当地人口十分之一的吉普赛人,等女儿长大成年,就带到“新娘集市”,然后搞起买卖来了,这又是什么共同价值观?

  保加利亚的“新娘集市”

  美国呢?

  大家现在也知道:不少州童工是合法的,童婚也是合法的,这和欧洲相比,又有什么共同价值观?

  所以怎么说呢?

  这个所谓的共同价值观,就是个虚假的符号,无非是欧洲和美国搞合作,大家打着共同价值观的旗号,先开始和苏联一起对抗,之后冷战结束后,大家一起想办法分钱的借口罢了。

  怎么说呢?

  用中国一句古话来说,那就是: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

  这种塑料兄弟情,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最近尤其脆弱。

  这段时间,我其实已经一步步地,把这场欧美大分手,慢慢地写给大家看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比如说我前几天写到,特朗普2.0时代,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稳住中国,然后想办法,把小弟们,如欧洲、日韩、蛙岛等,统统都吸干,让自己能回回血,(详见:刚刚,美国唾面自干,新变局来了)

  但要吸干小弟,光稳住中国还不行,俄罗斯毕竟是个大国,也是美国要稳住的对象,所以在2月12号,就有了特朗普和普京的通电话,主旨就是一个:要以牺牲乌克兰为代价,换得稳住俄罗斯。(详见:刚刚,最终确定,泽连斯基被无情抛弃!)

  但对牺牲乌克兰,稳住俄罗斯这件事,欧洲人显然感到非常不高兴,一是因为它们的利益,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二是它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如果乌克兰被牺牲了,中俄被稳住了,美国人吸它们的血时,一定会毫不留情,所以它们和乌克兰一起,开始了使绊子。(详见昨天的文章:今天,炸核电站,真是疯了)

  但这种使绊子,其实是摆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你美国想吸我们的血,没那么容易,这让美国人觉得非常恼火,这才有了万斯昨天在慕尼黑会议上一番强硬的讲话:欧洲正在往和美国价值观不同的路上狂奔,如果不回头,别怪我们把你们当敌人看!(详见:昨天,30年大棋,毁于一旦)

  相信大家把这些文章,按照顺序都看完了,对这段时间,美国和欧洲这两家,自从1947年以来,从原来的“你谁啊,我们很熟吗?”到慢慢地,开始熟起来,纷纷沉醉在所谓的“共同价值观”里,现在又随着形势的变化,正在快速脱离中的进程,就基本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这事怎么说呢?

  真是太快了!

  77年来,你哄我,我哄你,彼此基本上都被骗了,才形成的这么一种氛围和结构,特朗普上台才几天,居然就要被破掉了,要是放在过去,真是难以想象!

  不得不感慨:这世界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还是得再次提醒大家: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同时也将给人们提供各种意想不到的机会,这种机会别人没法告诉你,也没法提醒你,你只能靠着自己,认真观察和注意,才能找到。

  可以肯定:最近这几年,尤其这十年,将是抓住机会最好的时机,如果你这次抓住了,未来起码好几代人的生活,你都不用愁。

  千万不要错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9:29 , Processed in 0.1250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