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7|回复: 0

小二胖:慕尼黑安全会议风云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9 16: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朗普刚把北约盟国的会费催缴单拍在慕尼黑市政厅的青铜门环上,德国防长就缩着脖子嘟囔:"2%的GDP军费,我们可是凑了三十年才凑齐的零头。"

  朔尔茨在闭门会上掏出计算器,把GDP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您看,2.0003%,多出的0.0003%够买三辆豹2坦克的履带钉。"

  美国副总统万斯叼着雪茄冷笑:"知道五角大楼擦导弹的抹布多少钱吗?够你们建三条北溪管道。"

  — 1 —

  美国人对德国,甚至说对欧洲,全然不屑。

  万斯在慕尼黑的演讲台上,以审判者的姿态将欧洲民主钉上十字架。

  当自由成为投枪,万斯痛陈:言论自由在英国和整个欧洲都在倒退。

  布鲁塞尔为控制骚乱而断网,英国基督徒在堕胎诊所外祈祷被罚。

  德国对传播反女权主义言论的人进行的搜查。

  罗马尼亚总统选举的结果被公然否认,只是因为欧洲人不喜欢这个选举结果。

  不仅如此,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万斯还在2月14日会见了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总理候选人魏德尔。

  他甚至讽刺欧盟:“如果俄罗斯几十万欧元的社交媒体广告就威胁到了你们的民主,那你们的民主也太脆弱了。”

  侵犯言论自由在欧洲已变得司空见惯。古老欧洲所面对的最大威胁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中国,而是欧洲对自身基本价值观的放弃。

  美国副总统万斯

  颇为讽刺的是,安全会议召开之际,慕尼黑又发生了恐袭事件。

  一名阿富汗难民驾车撞向了游行示威的人群,造成 36 人受伤,包括一名儿童。

  而且此人之前已在警局留有涉嫌贩毒和盗窃的案底。

  周六下午,安全会议闭幕之际,奥地利南部小城菲拉赫发生了一起持刀袭击事件。

  一名23岁的叙利亚难民在街头随机捅人,导致五人受伤,其中一名14岁的少年不幸身亡。

  — 2 —

  泽连斯基的西装肘部磨得发亮,这位前喜剧演员在贵宾室来回踱步,活像被按了循环播放键。

  他的幕僚正用马克笔在慕尼黑地图上画圈:"第聂伯河以东归普京,敖德萨港租给中国,利沃夫留给波兰当缓冲区——您看这和平方案多完美!

  "玻璃窗外,乌克兰难民举着旗面破洞的国旗在寒风里打卷。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但泽连斯基确实惴惴不安。

  因为在会议召开前夜,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电话,宣称俄乌和平谈判立即开启。

  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副总统万斯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会谈。

  万斯的态度:美国政府希望实现持久而长期的和平,而不是那种几年后会让东欧再次陷入冲突的和平。

  大统领上台后,白宫的话术已从"坚定支持"降级为"善意告知"。

  这种排序游戏的政治隐喻,堪比当年斯大林在雅尔塔把丘吉尔挤到会议桌末席。

  万斯会后那句"持久和平",在基辅听来就估计就像中世纪领主承诺"永久免战"——前提是得先交出磨坊和女儿。

  泽连斯基的态度则是:在与俄罗斯就结束近三年的战争进行谈判之前,乌克兰希望从华盛顿获得“安全保障”。

  泽连斯基要的"安全保障",在华盛顿的辞典里翻译过来就是"债务抵押"。

  当美国财长贝森特带着稀土开采合同飞抵基辅,顿巴斯矿区可能标注着"特朗普集团优先竞标"。

  泽连斯基明确地划出“红线”:他不会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吞并。

  泽连斯基的"不承认红线",估计不久之后就会在现实政治的强酸溶液中快速褪色。

  当美国防长公开宣称"恢复2014年边界不现实",这条红线就变成了薛定谔的国境线:

  在华盛顿的简报会上是虚的,在基辅的征兵站是实的,在莫斯科的地图上是半透明的。

  作为东道主,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会议上表示:“只有乌克兰的主权得到保障,才会有和平”,“任何被强加的和平协议都不会得到我们的支持”。

  欧洲的"道义支持"就像中世纪赎罪券,买得下良心安宁,挡不住哥萨克铁骑。

  德国人,还是先想想自家的几百万难民和北溪管道爆炸案的未解密文件吧。

  当万斯谈论"持久和平时",背后的含义却是特朗普的"矿产换和平"方案,让慕尼黑峰会变成了1884年的柏林会议,非洲大地的幽灵正在乌克兰平原游荡。

  1884年11月15日,德国首相俾斯麦在德国首都柏林主持了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

  这种"和平"的定价公式:资源储量×地缘价值÷流血量=停火时长。

  当谈判代表们在玛丽恩广场合影时,市政厅钟楼的机械玩偶突然卡壳——本该出现的和平鸽变成了普鲁士铁十字。

  知道为什么慕尼黑的啤酒沫特别厚吗?

  因为我们总能把战争的苦酿成和平的醉。

  — 3 —

  相比美方的咄咄逼人,与会的中国外长王毅似乎更具亲和力。

  王毅第一句话就是: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更加变乱交织的世界,大家都关心这个世界今后向何处去。借用今年慕安会报告的主题来回答,那就是走向多极化。80年前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会员国,到今天是193个国家共乘一艘大船,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

  "变乱交织",在德语同声传译里变成了"Schicksalsgemeinschaft"(命运共同体)。

  这个用来粉饰"大德意志帝国"的词汇,在中国外长的语境中焕发出新意。

  他说"193个国家共乘一艘大船",让人想起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不是去殖民,而是去贸易;不是去征服,而是去交流。

  多极化是否会带来动荡失序、冲突对抗?是否意味着大国主导、弱肉强食?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应当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当西方媒体还在用"修昔底德陷阱"恐吓听众时,王毅已经用"平等有序的多极化"解构了这种二元对立。

  是平衡而非对抗。

  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太极图,旁边标注:"比北约的军事同盟更持久的和平方案"。

  在和德国总理肖尔茨的双边会晤中,王毅也说:

  中方愿意深化与德国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并呼吁中国和欧盟加强“加强优势互补,深化务实合作”,“坚持自由贸易,践行多边主义”。

  王毅与朔尔茨的会晤,被德国媒体形容为"默克尔时代外交智慧的延续"。

  当美国在逼迫德国选边站队时,中国却在强调"深化全方位合作"。

  王毅也提到"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意味深长。

  1975年,正是冷战最紧张的时期,中欧建交打破了意识形态的藩篱。

  如今,当新冷战阴云再起时,中国再次展现出超越阵营对立的智慧。

  当王毅结束演讲时,慕尼黑市政厅的钟声恰好敲响。

  中方愿同欧方用好这一契机,深化战略沟通和互利合作,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9:40 , Processed in 0.3282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