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2|回复: 0

孙立平:孤立主义:从华盛顿告别演说中的源头到杜鲁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9 18: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书记载,1796年9月17日,64岁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在自己的任期结束前,发表了《致合众国人民》的告别演说。

  但我一直不明白,这篇极有意义的文献为什么被称之为演说,因为这是发表在费城《美国广告者日报》的文章,如果被称之为告别信可能更为确切。

  但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其内容。在这个演说中,华盛顿宣布退出候选总统的行列,不再谋求第三个总统任期。要知道,当时美国总统还没有最多两届任期的强制规定。在通篇演讲中,华盛顿对于这个国家,对于他的后任,可以说是千叮咛万嘱咐。

  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谈论的是美国这个新建立的国家,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关欧洲的内容是这样的: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如果我们在一个称职的政府领导下保持团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不怕外来干扰造成的物质破坏;我们就可以采取一种姿态,使我们在任何时候决心保持中立时,都可得到它国严正的尊重;好战国家不能从我们这里获得好处时,也不敢轻易冒险向我们挑战;我们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战问题上作出抉择。

  我们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呢?

  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可自由处理这种问题;但请不要误会,以为我赞成不履行现有的条约。我认为,诚实是最好的政策,这句格言不仅适用于私事,亦通用于公务。所以我再重复说一句,那些条约应按其原意加以履行。但我觉得延长那些条约是不必要,也是不明智的。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美国孤立主义的源头。

  我不知道人们从这些文字中是否读出了小心翼翼这四个字。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小心翼翼恐怕是必不可少的。

  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种孤立主义的提出,与当时美国的具体情况是分不开的。在美国建国的时候,其领土仅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块殖民地,总面积约为80.56万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数量仅为400万人。人口最多的城市费城也只有7万人。在经济上,虽然那时候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我们知道,当时美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经济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我猜啊,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当时美国的小心翼翼,可能也与美国和欧洲独特、敏感的关系有关。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那时的美国就好比是一个已经单独过起自己小日子的外嫁女儿一样,实在是不愿意介入娘家哥几个争斗的那些烂事儿。

  只要看一下时代的背景,就可以理解这一点。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讲是1796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是哪一年?1789年。在此前后,欧洲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动荡。

  但不管怎么说,孤立主义保证了初生美国的平安成长,避免了卷入欧洲各国的军事纠纷,同时又使美国不失时机地发展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以至于在19世纪末就悄悄地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美国从经济上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接替英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实际上,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半个世纪的时间。

  在此期间,美国还曾不顾其他大国的推举,拒绝接过领导世界的“权杖”。如果不是珍珠港事件爆发,战火强行将美国拉入世界舞台的中心,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间,可能还会往后推迟。所以,有人说,美国实际上是一个踌躇、甚至不情愿的霸权。

  斗转星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时的美国,已经被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45年正式结束的,而在第二年,即1946年,就发生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1946年2月8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在这个演说中,斯大林公开表达了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西方的分歧,并说资本主义应当对发生的当代世界战争负责。要知道,此前他们是二战中的盟友。

  第二件事情是,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凯南发回一份长电报,报告中评论了斯大林的演说,并指苏联公开地参与国际活动以削弱西方和加强自己,暗地里他们利用一切手段搞颠覆和离间活动。他认为,苏联外交政策的基点,是认为苏联正在遭到资本主义的包围。

  第三件事情是,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丘吉尔在这个演说中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美苏冷战序幕正式拉开的标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外交政策层面终结了美国孤立主义的?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

  1947年3月12日,当时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明确表示,美国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帮助它们抵御共产主义的威胁。这一政策不仅针对特定国家,而是扩展到全球范围,旨在遏制任何形式的共产主义扩张。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根本性转变。自此之后,美国开始主动承担起自由世界的领导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全球意识形态的斗争。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时代也正式开始。

  接着,美国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在军事方面,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苏联这方面这方面看,则是在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军事上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阵营的对抗由此形成。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在外交政策层面的孤立主义宣告终结,尽管其作为一种思潮,仍然存在,仍然在起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5 06:14 , Processed in 0.0781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