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1|回复: 0

戍天九思:中美同日宣布量子芯片新突破,微软被批操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3 0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0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在《自然》杂志发表量子芯片研究新成果!但是,中美量子芯片技术路线和外界反应却截然不同。

  填补空白:中国连续变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

  据2月20日《科技日报》报道,山西大学苏晓龙教授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王剑威教授与龚旗煌教授课题组,成功实现了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纠缠簇态的确定性制备、调控和实验验证,为连续变量量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苏晓龙介绍,簇态作为一种特殊的量子纠缠态,能够在多个量子比特之间建立复杂的量子纠缠,是实现高效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的重要量子资源。集成光量子芯片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够在微纳米尺度上编码、处理、传输和存储光量子信息。

  ▲图为王剑威教授(中)与团队成员在北大实验室测试集成光量子芯片。(新华社)

  然而,传统的量子光子芯片在制备大规模纠缠簇态时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比特数的增加,量子纠缠的制备成功率呈指数下降,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的扩展。与离散变量光量子芯片不同,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因其确定性产生的特点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大规模量子纠缠的制备和操控,是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为北大博士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贾新宇展示集成光量子芯片(新华社)

  苏晓龙表示,该研究成功填补了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领域的空白,并开辟了大规模量子纠缠制备和操控的新技术路径,为连续变量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用大白话讲,过去中国的“九章三号”计算机不是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而是基于离散变量光量子技术的量子计算机。现在,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光量子芯片技术路线——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能够制造更多比特数的高质量的光量子芯片。

  微软宣称:研发全球首款拓扑架构量子芯片,数年内可实现量子计算

  2月20日,微软研究团队也在《自然》上发表了论文,宣布其新研发一款名为“马约拉纳1号”(Majorana 1)的芯片是“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突破”。国内《腾讯科技》也作了报道。

  据介绍,这种芯片采用所谓的“拓扑超导体”——一种既非固体、也非液体或气体的材料,制取可以按比例扩展为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构造模块。

  微软公司在其网站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这项技术正朝着“利用数百万个潜在量子比特协同工作,在单个芯片上解决从发现新药物到革命性材料等一切无法解决之问题”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说,微软称,可以将其开发的这种芯片按比例扩展,从而使之包含100万个量子比特,但并未说明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总之,微软把Majorana 1称为全球首款拓扑架构量子芯片,吹得神乎其神。中国国内媒体也是神吹。

  外界对中美量子芯片新突破的反应

  此前,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曾尝试过中国科研团队类似的实验,但是,没有成功。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填补了光量子芯片关键技术的空白,《自然》杂志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工作首次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多比特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是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实,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在美国对华科技战的情况下,《自然》杂志审稿人有此评价还是真难得!

  美国微软发布的首款超导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论文,《自然》杂志审稿人内部褒贬不一。有审稿人就批评这篇论文“用词误导且含糊不清”,将理论预测、器件设计和实验结果“以一种相当草率的方式”混合在了一起。还有美国权威机构也批评研究内容发布“操之过急”,“缺乏证据论证”,各方面看上去都“相当草率”。

  微软研究人员自己也承认,虽然他们的测量显示出了奇异量子态的积极迹象,但尚未提供确凿证据,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

  英伟达CEO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前景持谨慎观点。他在2025年1月公开表示,量子技术“距离取代传统芯片还有二十年”,认为当前量子计算的高错误率、极低温环境要求等难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且传统计算架构(如GPU)仍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是2018年,微软资助的一家荷兰实验室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拓扑量子比特相关研究论文,因数据分析存在缺陷被质疑而被撤回。这次又引发了人们对微软急功近利的担忧。

  近期,中国还有一项科研成果让国人对中国量子芯片信心倍增。据2月18日《科技日报》报道,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用大白话讲,这是继铜基、铁基高温超导材料之后,中国发明了第三种高温超导材料——镍基高温超导材料。这对加速中国人造太阳和超导量子芯片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推动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05:13 , Processed in 0.0781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