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6|回复: 0

罗天昊:通读中国:27座万亿城市,成色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6 2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国诸城,群雄四起。

  在过去的2024年中,中国一共有27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跻身万亿俱乐部。

  其中,包含了4大直辖市,五个计划单列市中的3个,广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西安、福州等11个省会。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常州、烟台、唐山等9个地级市。

  论横向区位,东部城市有20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

  论纵向区位,南方有19座,北方仅有8座,南北差距仍很大。

  从城市群来看,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以9座领衔,粤港澳大湾区以4座紧随其后。

  以省而论,广东与江苏龙争虎斗。发展不平衡的广东,万亿城市达到4座,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江苏的5座万亿城市分别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

  山东的青岛、济南和烟台入围,福建的福州和泉州入围,福建势头凶猛;浙江的杭州和宁波入围。东部沿海四大省,全部都有两座以上万亿城市。

  河北唐山首次入围,令人意外。

  温州、徐州、大连都过了9500亿,可能在明年入围。

  27家万亿俱乐部中,又初步分为四个档次。

  4万亿以上两座城市,上海和北京,其中,上海又是中国唯一超过5万亿的城市。

  3万亿以上的三座,深圳,重庆,广州,其中,广深是发达城市,重庆个子大,还不富裕。

  2万亿以上城市四座,这是中国的腰部城市,苏州、成都、杭州、武汉。

  其中,苏州是中国第一大地级市。

  1万亿以上城市十八座。

  变化的是排名。

  广州和重庆,重新换位。

  重庆以32193.15亿元的GDP总量,超过广州的31032.5亿元,重返全国前四。

  前年重庆超越广州,影响深远,内陆重要城市开始崛起。重庆成都武汉,后劲都非常强。

  近三年间广州重庆拉锯战,未来内陆增速普遍加快,可能重庆从此稳居第四了。

  宁波超越天津,天津再下滑一位,自跌出前十之后,颓势还未止住。

  佛山从去年的17猛跌三位,至第20名。

  走在最前面,不仅意味着光荣,更意味着责任。

  中国城市该怎么发展?

  万亿俱乐部,需要给出一个方向和榜样。

  城市,绝不是仅仅以大为美。还需要发展的质量,管理的水平,人文的精神,开放的气度,创新的能力等。

  为此,天下城市智库评点中国27家万亿俱乐部。以期激浊扬清,互相砥砺。

  2024年中国27座万亿城市排名

  27座万亿城市表现

  上海

  直辖市,中国经济第一大市。

  上海经济总量和人口国内双第一。商业繁荣,科教实力发达,产业完备。尤其是外资和国企强势。

  疫情期间,上海遭遇重创。如今已逐步恢复。

  2024年,上海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中国第一,全球第三,也是中国唯一的5万亿城市。其中,集成电路增长20.8%。

  虽然浦东被认为是深圳之后的第二代开放基地,但是,上海更像是一个精美的管理者,而非开拓者。上海的改革,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成果。

  直辖市的地位,利弊各半,利在获得资源,弊在政治地位过高,稳定压倒改革,导致改革锐气不足,胆略不足。当下上海人口老化,活力减退,值得警惕。

  七普人口统计显示,上海十年间人口增长185万,比上一个十年人口增量降低数百万以上。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0%左右。低于深圳等众多广东城市。

  2024年末尾,上海预计人口仍下降。

  上海难以成长出本土巨头,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是收割者而非播种者。

  上海最大威胁,是开放性还不够。作为海派城市代表,上海需要恢复百年前的开放度,而不是四十年前的开放度。

  要修复前年的重创,上海未来更需加大开放,奋起直追,改革再突破。

  最近,上海的有识之士倡议,要求开放部分国外网络,算是上海少见的文胆。

  北京

  中国首都,官方定义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四大中心。

  一直以来,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多最重要的公共资源,尤其是央企的一半以上总部在北京,随着雄安的崛起,将一切最优质公共资源集中于首都的模式将得到改变。若中国进一步市场化,二十年内北京将逐步被珠三角、长三角和中部的中心城市赶超,经济排位将从第二降低到第五名外。

  2024年,北京GDP为49843.1亿,增长5.2%。明年北京即将成为中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

  作为全球第二大国的首都,北京天然具备国际性城市的霸气与自信。

  北京的文化产业发达,总量全国第一,金融产业发达,存款中国第一。

  高科技产业也发达。研发强度超过6%。

  总体上产业兴盛,但是低端产业流出迅速。

  在2017年和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分别减少2万和18万。外地人口分别减少13.2万和29.7万。七普显示,北京人口仍在增加,但未来变化值得警惕。外地人口占比不足40%,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排名最后。

  2023年,北京继续减少0.4万人口。

  2024年,北京人口仍减少。

  毋庸讳言,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在改革领域是相当滞后的。户籍管制,车牌管制等,成为中国管制型城市典范。

  北京的奇特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城市是封闭,但是,作为一国之都,却是开放的,中国改革的政策策源地,在北京。

  改革的先锋在南海,中枢却在中南海。

  深圳

  中国最早的特区,改革先锋和旗帜。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从一个偏远落后的渔村,崛起为中国最现代化的繁华都市。

  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6801.87亿元,增长5.8%,增速居一线城市第一。

  深圳是中国最著名的移民城市,外地户籍人口占比接近70%。包容开放,容易打破利益格局,各种改革容易推动。

  深圳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富有创新活力。专利申请冠绝全国, 2008年即成为全球设计之都,领先于京沪。

  深圳的公共资源不丰富,没有985高校,本土大学生密度低。却善于吸引利用全国人才。

  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最鲜艳的花朵,崛起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并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入驻最多的城市之一。

  2019年,国家将深圳定为社会主义示范区,希望其成为共富的表率。

  从先富开始,以共富结束,深圳承担了国家两个世代战略先锋的重任。

  深圳产业升级完成很好,高技术产业占比全国第一,逐步建立了健全且高端的产业体系,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8%、31.8%、21.3%。

  2024年,中深通道打通,深圳与中山、佛山之间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粤港澳大桥通车,也将深圳从陆地末梢,变为区域中心。此外,国内多条京九路线的铁路、高铁都过境深圳。交通得到加强。

  近年来,深圳社会活力逐步有所丧失,值得警惕。

  一是深圳逐步“内地化”,改革成本日益高涨。尤其是狂飙突进的高房价,对深圳未来造成巨大戕害,部分产业和人才迁移。此外,深圳的人均年龄已下降,既得利益逐步形成。对新兴力量产生排挤效应。进取精神有所萎缩。

  市场之城,改革之城,活力之城,才是深圳魅力所在,是深圳的“元根”。

  重庆

  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大陆七雄”之一。

  重庆2022年首次超越广州,影响深远。2023年被反超,2024年再次赶超。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有中西部城市超越沿海中心城市。

  重庆汽车产业增长达到26.7%。产量达到254.01万辆,全国第三;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5.32万辆,增长90.5%。

  重庆是西部之头,中部之尾,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非常特殊。横跨长江经济带和西部两个国家战略区。是长江经济带的上游核心城市,以及西部战略的起点。重庆也集五大类型物流枢纽为一体。战略腹地广阔。潜力巨大。

  2019年,成渝 “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通了重庆南向北部湾的通道。当年东盟即成为重庆第一大外贸合作伙伴。

  2020年,成渝双城成为国家战略,重庆外扩大势已成。

  2021年末,随着昆明与老挝之间铁路开通,重庆的南向战略还将提升。

  2024年,重庆在西南方向的发展,更加提速。

  重庆是西南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并拥有国家级两江新区。

  直辖以来,重庆的改革力度很大,重庆的地票制度,内陆城市的“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产业模式,民众藏富的发展模式,均堪称国内楷模。偏居西部,却能够抢得“内陆开放高地”的先机。

  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且本土部分产业,如汽车、IT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

  人口:重庆刚成立直辖市的头十年人口外流,但是最近几年人口回流,并且可以逐步吸引外地人。未来随着重庆经济发展,人口还将汇聚。

  广州

  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中心,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与先锋。

  广州为华南交通枢纽,链接广东省内和南方的战略中心,这种地位无法取代。

  两千年的广州,四十年的深圳。

  这是一座长久繁荣的不落之城。无数城市起伏沉落,广州却一直挺立在一线城市中。

  不仅是数十年来的改革前沿,也是百年来中国开放的前沿。积淀深厚。

  广州工业、消费繁荣,文化鼎盛。是岭南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未来粤港澳战略的中心与主导者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海洋出口。

  产业:广州产业发达,无需多言。不仅如此,广州消费繁荣,在珠三角九大城市中,消费与GDP的比重最高。但是,广州的高技术制造业,在广东并不强势。

  人口:广州也是中国人口大熔炉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几十年一直在增加中,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与包容能力。

  区位、交通与物流:华南交通中心,战略中心,铁路和公路交通为华南核心。广州同时是四大类型物流枢纽城市。也是华南消费市场中心。

  广州2024年处于转型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被重庆反超。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6.3%,其中无人机产量增长2.9倍。广州未来的希望。

  苏州

  长三角经济重镇,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

  苏州被誉为“中国最强地级市”。规上工业总产值4.7万,全国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苏州经济总量超越南京,为江苏第一,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苏州的经济特点,为民营经济,制造业为主体,多外商和港台投资,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

  苏州经济总量庞大,国内前十,且产业结构完备,尤其制造业逐步向高端转型,在电子信息,IT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是中国制造业的王牌之一。

  2020年,苏州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制造业城市,意义重大。2024年苏州仍与深圳争雄。

  苏州为港口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不算特别强势。

  鉴于苏州为地级市,其战略地位,却逊色于上海与南京、杭州。本外地存款与GDP币值下,能赚钱却财富外流。科教文化实力亦不足。

  此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外资迁移,未来将严重挑战苏州可持续发展。

  成都

  成都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成都同时是内陆七雄之一,大西部的陆地枢纽,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2年成都一举跨越2万亿大关,实现了跃升。

  2023年,四川超越河南成为内地最强省,2024年成都更为险要。

  《哪吒2》票房成为全球单一市场冠军。成都市领导特意拜访在成都的导演饺子。

  产业:成都既承接东部的产业,同时,由于科教发达,人才鼎盛,也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本土产业,尤其电子和航空全国相对领先。

  人口:成都是西南城市大熔炉,人口突破2000万。

  交通、区位和物流:成都是大西南的中心,区位优势突出,陆地交通发达。铁路雄霸西南。机场全国前四。成都也集中了四种类型的物流枢纽,同时还是西部市场中心,时尚之都。

  成都为千年天府之国,积淀深厚。经过数十年的变革,更成就了今日的生活之都,包容之城。人口流入为西南地区第一。科教发达, 也是汉藏文化融合之城。

  成都还是消费市场必争之地。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9.9%。为十大城市之中最高。2024年消费能力仍很强势,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雄心毕露。

  杭州

  长三角三大中心之一,浙江省会。亚运、G20峰会的举办城市。

  长于江浙,成于上海。是均瑶等众多长三角企业巨头的选择。上海只是收割之城,杭州却既能汇聚企业巨头,也能诞生和成长企业巨头。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同时,杭州遍草丛生,给与中小企业成长的机会。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杭州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省份的省会,对于民营经济的包容和培养能力,无出其右。其营商环境,制度环境,在国内难有其匹。

  杭州文化产业占比全国第一,达到25%以上,足见其文化的现代与新锐,创新能力强。

  杭州数字经济发达,占GDP比重达28.8%。

  杭州为人口净流入大市,连续五年人才流入全国第一。已成博大之城。

  Deepseek诞生在杭州,早有渊源。

  近年,杭州逐步向一线城市进发,也成为G20峰会、亚运会的举办城市。

  泰山虽高,不可辞杯土,杭州不可因为城市产业逐步走向高端,就削弱包容与开放精神。

  杭州偏居东南,在陆地交通上难以成为中心,空港不错,机场全国前十。集中了四大类型枢纽的国家顶级物流城市,同时,杭州还是中国时尚之都,消费发达。

  杭州上海太近,削弱了杭州的战略地位,与南京一样,杭州目前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

  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中游核心 湖北省会  中国“内陆七雄”之首。

  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经济地理中心战略地位极度重要。

  近年来,好几任外国领导人首访城市在武汉而非北京,值得关注。

  武汉雄踞中国高铁时代之巅,千公里直达城市,覆盖中国经济总量的80%以上。

  武汉近十几年经济发展迅猛,未来更久的时间内经济地位将继续提升,最终定格为中国前三至前五。成为中国内陆中心。

  武汉仍有扩张能力,一旦鄂州与武汉合并,武汉马上可以超过成都、杭州。

  前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工业贡献为55.7%,提高19个百分点,增速惊人。

  武汉高校在校生全球知名,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同时,武汉最近几年推动双百战略,抢人大战得先机。外地户籍人口占比已超过26.5%,还需要继续开放,争取建成中部人口熔炉。武汉常住人口接近1400万。还在继续增加中,未来可达到1800万左右规模。

  武汉是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交汇地,是中国大陆市场的中心。过去十年,武汉的工业倍增计划十分成功,未来仍应坚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服务业的策略,至少十年后,才能以服务业为主导,跨越发展阶段不祥。武汉应成为中国大众制造的一张王牌。中国大陆产业转移的战略腹地。中国产业升级的主战场。

  珠三角北上,长三角西进,武汉交汇,天下之中。近十年承接产业转移非常成功。吸引的世界五百强,也超过300家。

  物流方面,是中国顶级物流枢纽,集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大枢纽为一体。为商界必争之地。

  作为中国“大陆七雄”之首,武汉需要与重庆、郑州、长沙等内陆豪强争夺内陆开放高地,以改革决胜未来。

  2025年是小龙年,湖北打造支点战略,武汉作为中国龙腰,需要继续高歌猛进。

  南京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南京近年来才成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身在上海的卧榻之侧,南京利弊各半。利在借助上海的资源,弊在上海的强势,削弱了南京的辐射能力。尤其是,由于离上海太近,南京迟迟无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同为省会,南京的民营经济相对杭州逊色不少,经济活力不足。

  Deepseek出世,南京连续三问,其实,南京也有自己的优势。

  南京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的城市,经济发达,逼近全国前十;商业繁荣,与上海杭州抗衡;产业结构完备。信息和电子制造,汽车制造,医药,装备制造,计算机与通讯,化学制造等领域发达。同时,南京科教实力强劲,南京大学驰名国内,13所双一流。

  得益于强大的智力资源,南京的独角兽企业发展迅猛,2020年独角兽企业位居全国第五。势头凶猛。

  虽然上海是华东经济中心与最终目的地,但南京才是真正的交通中心,历史上千年坐断东南,战略地位非常险要。南京也是中国仅有的几个集中五大类型枢纽于一身的物流城市。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时尚之都。江南遗韵,两岸三地共追怀。

  宁波

  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全球第四大港口城市。

  本次跻身第十一名,超越天津,逼近南京。

  杭州湾大桥通车,将宁波从交通末梢,变为交通枢纽。

  连续多年跻身全球航运中心十大城市。宁波(舟山)港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前年宁波人口增加34万,作为一个人口不到千万的城市,比例惊人,足以说明宁波的吸引力。同时,宁波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楷模。

  宁波是东部沿海开放与繁荣的象征,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经济发达。其服装、家电产业,享誉国内。同时,宁波是中国制造业试点城市,中国沿海高端制造业的重地之一。拥有9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首位。目前,宁波累计拥有单项冠军企业674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4家,成为全国首个数量破百的城市。

  宁波最难得之处是,在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长三角强势中心城市之侧,能够独立发展,盛开三朵璀璨之花:民营经济之花,实体经济之花。民间富裕之花。

  天津

  国家中心城市,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国家级滨海新区。

  天津已经退出了全国十大城市之列。遭遇重挫。今年排名12,继续下滑。何时重回中国十大城市?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当今中国工业重镇。基本建成经济繁荣、产业完备的城市。但是,天津国企强大,民营企业缺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衡,过于依赖外来央企而忽视了本土产业成长。

  直辖市对于天津是柄双刃剑,既可为其赢得众多国家战略垂青,获得更多国家资源的倾斜。但是也制约了其改革的活力。

  天津本是国家钟情的第三代改革核心,但改革力度不够,不足以构成一个时代。雄安新区的设立,变相褫夺了滨海的地位。

  天津去年既然敢砍掉数千亿GDP,承受排名猛烈下滑的荣誉滑落,必然有大决心。

  放开手脚,成为北方开放之城,是天津最佳出路。

  青岛

  山东头牌,半岛之花,著名港口城市。海洋经济支撑了青岛三分之一的GDP。

  青岛的经济实力,远胜山东省会济南。得益于计划单列市的双重优势,在经济和社会改革领域,负担小,可以更灵活,而在政治地位上,又属于副省级城市。能够获得的资源与支持,不逊色于省会。

  青岛的最大亮点,是实施了名牌战略,海尔与海信,双星与青啤。均曾驰名国内。

  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于胶东半岛,青岛则是半岛龙头。

  青岛为人口流入地,七普显示,流入人口188.3万。

  青岛为中国重要港口城市,同时也是空港、生产型、商贸型物流枢纽城市。2020年,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

  除经济发达之外,青岛在城市文明,环境治理,宜居旅游方面,亦走在全国前列。八大关、崂山天下闻名,青岛的下水道系统,当下领先全国。

  在北方普遍式微的大势下,青岛是京津之后的北方第一大城市。2024年,青岛与天津经济总量仅差1000多亿。

  无锡

  本土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无锡发展模式与珠三角的佛山接近。却与同在长三角的苏州迥异,无锡是苏南模式的典范。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无锡成为经济发达,产业兴旺,市民富庶的制造业王国。

  跨越式发展,导致无锡一度遭遇挫折,不过无锡积淀深厚,产业完备,未来仍将是中国制造业王牌之一。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中心之一,是无锡未来的理智选择。

  无锡曾一度成为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近年来略有震荡,但仍居中国高位。

  同时,无锡入选天下城市评选的中国十大共富城市。

  不仅富裕,还发展均衡。

  长沙

  “大陆七雄”之一,湖南省会。

  长沙是中国高铁时代的受益者,汇聚四种类型物流枢纽。

  长沙是珠三角北上核心通道,长沙的崛起,也得益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并且得地利之便率先仿效沿海改革。

  近年长沙人口增量惊人。同时,长沙也是人才赢家,在大学改革中,拥有四所双一流大学。

  长沙的生死战略线在南北轴心。北向扩张被武汉阻断,南向是唯一出路。彻底融入泛珠三角战略,是长沙首选。

  长沙装备制造业发达,三一,中联双雄争霸,其它如汽车等产业也逐步崛起。未来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地,以及中国中部内陆产业重地。

  郑州

  传统的中原腹地中心,黄河生态区中心,国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

  产业:珠三角北上,长三角西进,都有份。富士康落地郑州,意义重大。郑州还吸引了无数国外巨头落户。

  人口:郑州已成长为千万人口大市,且还继续吸引人口。

  区位、交通与物流:郑州为天下中州,区域优势极度重要,高铁千公里辐射范围雄霸天下,唯武汉可与之抗衡。同时,郑州也集中了四大类型物流枢纽,是中部重要的商贸市场中心。

  郑州是一座未来之城,致力于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高地。随着内需振兴,大陆市场的统一,郑州前途不可限量。

  郑州的科教实力,与城市地位不符,作为人口大省省会的郑州,目前尚无一座985高校。双一流改革之后,勉强有1所。2022年,河南大学总部迁郑州。人才问题是郑州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

  河南的内陆第一省被四川取代。郑州在全国的地位也被连带削弱。

  福州

  大器晚成的福州。

  一直以来,福建最大经济城市是泉州,同时,在行政地位上,厦门与福州之间,也存在竞争。福州的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源,都要受到制约,甚至福建最好的大学,不在福州,而在厦门。

  作为中国弱势省会的代表之一。福州一直静水深流,潜行发展,殊为不易。

  2021年,福州终于超越泉州,成为福建经济的龙头,福州归位,挟省会之尊,制造业和服务业均衡发展,这种优势,是省内其它城市不具备的。

  作为福建自贸区的核心区域,福州片区的开放力度,未来有望加大。

  济南

  济南在兼并莱芜之后,经济总量终于接近青岛。

  济南的工业还是很硬核,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最重要还是内在挖潜。济南虽在去年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在营商环境、创新精神、开放度等方面,与发达城市还有不少差距。

  合肥

  中国的“内陆七雄”之一,安徽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在改革早期,合肥并非特别出色,价值在当下与未来。

  中国未来最大的增长极为长江经济带,合肥是长三角产业西进的核心要道,合并巢湖横向扩张只是表象,更深远的改变在未来,进行产业升级,打造科技新势力,建成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之一,与武汉、南昌、长沙,郑州等中部诸雄进行体制改革竞争,才是决定合肥未来的根本。

  中国声谷实现两个千亿。同时,蔚来中国,欧菲光、神州数码等均落户合肥。

  2024年合肥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2025年,合肥将持续提升现有三大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能级,力争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跻身新的国家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佛山

  佛山是一个被忽视的城市。

  佛山没有山西那样丰富的资源,没有深圳那样的特区优势,也不是北京和上海这样获得权力体系垂青的直辖市,但是,四十余年的静水深流,佛山已悄然成就浩大,正是由于没有什么先天的优越条件,佛山的崛起,对于中国多数城市的发展之路,更具借鉴意义。

  一个普通地级市,人均GDP达到直逼上海。世人皆言北上广,厚重少文是佛山。这座寡言的城市,隐藏着惊人的潜力。

  佛山模式的核心在于四点:坚固厚实的实体经济、强盛丰茂的本土经济、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内生式发展。佛山是中国内生增长型城市的典范。

  佛山作为非改革特区,实现了很多改革突破。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堪称中国改革之胆。

  在佛山,诞生了一大批驰名全国的产业小镇,以及美的、格兰仕等全国知名民营巨头。

  佛山是一个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2022外地户籍人口488.6万,占比51.4%。

  2024年,佛山增长仅为1.3%,排在万亿城市的最后一位。

  佛山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交通和物流均非全国重点,不太强势。

  此外,佛山的大学,文化机构等公共资源缺乏,与城市地位不相称。

  最关键的是,作为传统的工业之都,佛山2024年工业失速,增速下降1.9%,重工业增速下降4.1%。进出口下降16.2%.

  佛山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四第年,未来关键是创新与产业升级。

  西安

  天倾西北,独爱长安。

  在万亿俱乐部中,西安是大西北唯一入选的城市。

  西安今年再进一位,工业居功至伟。陕汽、比亚迪拉动效果明显。

  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虽在新疆和甘宁,发动机却在西安,只有西安实现产业升级,形成与中亚国家的产业落差,才能辐射中亚。否则,中亚国家高端产品市场属于欧美和俄罗斯。

  在古都城市中,西安的文化产业发达,实现了古今融合,新兴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

  西安为西北科教第一城,大学生在校生人数和密度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高新产业成为西安发展的发动机,同时,西安综合工业实力雄厚。

  近年来,西安的户籍改革力度领先全国,在抢人大战中成绩亮眼。

  在软实力方面,西安与全国一流城市之间,还有巨大差距,这也是未来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民营经济之花。沿海开放重地。

  泉州作为普通地级市,直到2021年为止,经济总量长期位居省内第一,超过省会福州,也超过特区厦门,中国的奇迹。

  泉州2024年经济增速虽达到6.5%,位居万亿城市第一位,

  泉州的安踏、九牧王等品牌驰名全国,晋江、石狮等重镇位列中国百强县。

  国家领袖特意推广晋江经验。

  泉州通过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致富。是中国隐藏的改革之花。

  在天下城市评选的“中国十大共富城市”中,泉州连年入选。

  不靠特权,靠市场,不靠官办企业,靠民营企业,不靠投机,依靠实业,泉州模式需要国家极度重视并大力推广。

  南通

  南通是生产传奇,并且变幻莫测的地方。

  最近十年,南通首富从搞光伏的昝圣达,到搞船舶的张志熔,再到搞医疗健康产业的俞熔。

  首富十年三变,表明南通是一个富有活力,阶层没有固化,产业没有固化的城市。

  南通的发展非常均衡,实现了藏富于民,民营经济占比达到四分之三以上,并且,南通也是全域发达。人均GDP最低的如皋,放到全国也是土豪。

  南通的一个最大硬伤,是人口老化,以及人才外流。

  作为经济发达城市,南通长期以来竟然是一个人口外流的城市,一个方面是因为离上海太近,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吸附能力还不够。这在沿海发达城市中几乎是个特例。最近几年,南通人口开始回流,七普显示,南通净流入人口达到61.9万,总算实现了扭亏。

  随着南通的发展,未来还将吸引更多青年人口。

  东莞

  广东四小虎。世界工厂,中国开放之城。人间之城。

  东莞是外向型经济的经典,创造了三来一补模式,吸引了港台和国外巨头。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以及国内新的产业转移趋势,东莞的未来在于尽早培育本土产业,并且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业第二方阵的中坚,并且大规模产业北上,扩展内陆腹地市场。深圳是柄双刃剑,华为等转移到东莞,充实东莞产业,但需谨慎推高成本。

  东莞是中国的青年之城,包容之城,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76%,冠绝全国,这是改革四十年东莞最宝贵的财富。讨饭都不会冻死的人间之城。

  常州

  苏锡常三大苏南城市,全部入列。江苏万亿城市达到五座,万亿之城最多的省份。

  常州入选,意义重大。

  常州是一座工业城市,传统产业兴盛,新兴产业迅猛,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均衡。

  此外,常州还是一座典型的民富城市。人均收入,远高于全国水平。

  常州入选天下城市智库的“中国十大共富城市”。位列全国第四。

  中国十大共富城市

  烟台

  烟台是胶东半岛的明珠。此次入选,山东三座城市入列,超过浙江。

  在北方,烟台是一座时尚、开放、精致的城市。

  烟台葡萄酒,名闻天下。工业发达。

  烟台旅游等第三产业,也发展迅猛,2024年三产超过5000亿量级。贡献不小。

  作为中日韩交往枢纽,烟台未来仍有巨大潜力。

  唐山

  唐山首次入选。成为中国第27个万亿城市。也是京津冀地区第三个万亿城市。河北省第一个万亿城。

  2024年唐山工业经济的强势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5042.8亿元,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9%。

  此外,首钢搬迁唐山,为北京央企外迁提供了借鉴,意义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19:36 , Processed in 0.093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