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4|回复: 0

孙立平:欧洲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试着走出第一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5 2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算是有关这个话题的第三篇。

  第一篇,2024年11月3日:特朗普重返白宫,会不会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

  在去年11月3日,也就是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正式揭晓之前,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假设一个问题:如果特朗普重回白宫,欧洲能不能独撑乌克兰?变数是哪些?》

  从这篇文章的题目中也可以看出我在当时的一种担心。在该文中,我曾分析了其中的几个变数:

  第一,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会不会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从已经透露出的一些信息看,我当时的判断是,如果其当选,减少甚至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老实说,当时没有想到他会走到明显偏袒这一步。

  第二,如果美国取消对乌援助,乌克兰会不会放弃抵抗?在当时,对此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很难的,只能靠猜。但从小泽的连续表态可以看出,即使美国取消对乌援助,乌克兰的抵抗也会坚持下去。当然,这也取决于外部支持的状况。

  第三,欧洲有没有独撑乌克兰的意愿?在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态度,而且在变得强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都表示:无论在美国大选后发生什么,欧洲都不能让俄罗斯赢得这场战争。

  第四,欧洲有没有独撑乌克兰的能力?文中对欧洲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以及与俄罗斯的对比进行了分析。欧洲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但文中特别引用了陈志武教授的一个说法:看似松散慵懒的欧洲一旦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会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和制造力。

  第五,欧洲会如何进行选择?文中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答案,只能说,最后的情境与选择会是什么样的?只有等待事实来证明。

  第二篇,2024年12月16日:意向有了,就看下一步如何走了?

  当时我就说,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我会不断跟踪下去。于是,在前面那篇文章发表一个半月后,即2024年12月16日,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意向有了,就看下一步如何走了?》

  之所以又写这篇文章,是因为:

  当时特朗普已经正式当选,而且从透露出的一些信息看,其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已经大体明了。我当时在文章中的判断是:特朗普将会改变大规模援乌的政策。当然,你可以说拜登的援助也是一步三犹豫,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特朗普连拜登那样的援助也做不到。

  在当时,还有几件很重要的事情发生:

  第一件,欧洲和乌克兰的态度进一步明确。当时的球已经踢到了欧洲一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经把话挑明:无论有没有美国的支援,我们都不可能让俄罗斯获胜。一度有些绥靖的马克龙开始多方游走,在欧洲援乌力量之间进行协调。

  第二件,2024年12月12日,《柏林宣言》签订。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等国外长,以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柏林发表声明,表达的意思是,如果特朗普就职后减少对乌军援,这些欧洲国家会成为乌克兰安全的保证。

  第三件,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开始讨论建立欧洲维和部队的问题。马克龙与波兰官员讨论向乌克兰派遣欧洲军队以换取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停火。法国和英国也讨论了派遣欧洲军队进入乌克兰的前景,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态度大体一致。

  当然,就第三件事情来说,当时还只是意向,所以我说,意向有了,就看下一步如何走了?

  最近的进展:欧洲现在怎么办?答案开始浮出水面

  白宫争吵之后,很多同情乌克兰的人都在为乌克兰捏一把汗,如果失去美国的支持,乌克兰的抗战是否会走入绝境?欧洲是否能顶得上来?

  现在可以说,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在今年2月召开的新一轮“拉姆施泰因会议”前夕,美国明确表示,美国的新防长赫格赛斯会去参加会议,不过,这次美国不会继续当会议主席。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不会再让任何人利用美国。于是,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接过“拉姆施泰因会议”主席之职,充当对乌军事援助的协调人。

  在白宫争吵发生后,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唐宁街 10 号会见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斯塔默对泽连斯基表示 “完全支持”,称 “我们将与你和乌克兰站在一起,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同时与泽连斯基签署新的军事援助协议。

  3月2日,讨论乌克兰问题的欧洲领导人峰会在伦敦结束。会议结束后,在回答记者关于英国是否觉得在欧洲实现可行的和平,需要负有更大的责任时,斯塔默明确地说,“英国应该站出来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在历史上已经这样做了,现在我们需要再做一次。”

  另一个重要的消息是,在英国首相斯塔默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时说,英国和法国将领导一个“自愿者联盟”,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并与乌克兰一道共同制定结束俄乌战争的计划。”他表示,这很可能是一个由伦敦和巴黎领导的“联盟”,可能还有一两个国家参与牵头,吸收自愿参加的国家加入,共同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而在白宫争吵发生之后,许多美国的传统盟友纷纷表态,支持乌克兰和泽连斯基。其中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波兰、西班牙、丹麦、荷兰、葡萄牙、捷克、挪威、芬兰、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立陶宛、卢森堡、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洲以外的国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盟领导人也发声支持乌克兰。

  从欧洲最近一系列的动作,大体可以可以看出如下几个迹象:第一,许多传统的美国盟友对美国已经不再抱幻想,开始意识到,欧洲迫切需要行动。第二,一个更紧密的援乌联盟正在形成中,包括欧洲之外的若干英联邦国家,这也是英国独特的号召力之所在。第三,在这个新的联盟中,领导者将是英国,或英法联合。第四,欧洲与乌克兰正在拟议新的俄乌战争停火和平计划,这意味着,停火和谈的主导权将由美国转移到欧洲。

  当然,现在这只是开头,因为白宫发生的那一幕来得非常突然。下一步进展如何,还要看。过去,我也曾奚落过欧洲在温室门口探头探脑(《在温室门口探头探脑的欧洲》),但愿这次欧洲的表现能出乎人们的意料。

  附带的话题,2024年11月23日:未来美国的位置在哪里?

  在2024年11月23日,我还发表了一篇文章:《特朗普的美国:有没有可能在自身力量有所增强的同时沦为地区性强国?如果是,那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说了下面的两段话:

  一段是:美国现在至少面临三大根本性挑战: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已经使其不堪重负,非法移民与左翼思潮正在使美国立国的根基受到动摇,产业空心化使得美国的实力正在被削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孤立主义重新抬头,自有其合理之处。

  另一段是:说美国会成为地区性强国,至少在现在还不是事实,但趋势正在往这个方向走。无论如何,信任丧失,各自想辙,在逐渐成为现实。

  这可能是一种预感吧,因为那时特朗普还没有就职。

  但尽管如此,还是没有想到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一位网友说,不想做老大可以,但得体面告知世界。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转折会以这样的方式发生:偏袒强者,霸凌弱者,以难看的吃相攫取利益,而且攫取的是有灭国之虞的弱者的利益。

  所以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白宫吵架:也许象征的是美国正在经历从权威到权力意义上的衰落》

  回过头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特朗普及其团队已经在有意无意间造成了这样几个后果:

  第一,矮化了美国,美国开始在失去道义的制高点(至少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是如此)。第二,分裂了原来的联盟,盟友们以欧洲为中心在开始新的凝聚(这可以上述国家领导人的表态和行动为证)。第三,世界的丛林化特征日益明显(甚至加剧核扩散都有可能)。

  现在看,至少在俄乌的问题上,世界得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想办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7 15:45 , Processed in 0.1406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