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凌乐:AI行情再次爆发,科技股牛市不是说说而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6 18: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又有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在科技圈一夜爆火,它的性能和能力超过Open AI同层次大模型,这一款通用AI模型也是来自中国团队。

  在新AI的带动之下,中国股市再次爆发,科创板大涨3%、港股互联网ETF大涨8%、两市150只股涨幅超过9.8%,多只AI股爆发式上涨,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整个就是一副超级牛市的氛围。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就提到,这一次行情的底层逻辑与之前相比有本质性的区别,因为这一轮行情是由基本面反转带动的,而且市场杠杆率并没有提升,所以在行情持续性和行情炒作高度方面,与前几年的概念牛和杠杆牛完全不同。

  本文,我们就聊聊AI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一、AI重构估值逻辑:从“市盈率迷信”到“算力信仰”

  十年前,投资者用PE(市盈率)衡量科技股,五年前转向PS(市销率),如今投资者却在讨论“每TOPS算力估值”,股市的估值标准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从APP获客速度就能看出来,互联网初期,国民级应用的产生周期是很长的,随着互联网和AI的发展,亿级应用的产生速度越来越快,deepseek用户规模破亿的速度甚至低至7天,完全颠覆了原有增长逻辑。

  这也说明传统估值模型中的线性增长假设,在指数级进化的AI面前彻底失效。

  以英伟达为例,其2025年预期市盈率高达58倍,远超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40倍,但资本市场依然疯狂炒作。原因在于,H100芯片的算力密度较前代提升6倍,而全球数据中心对AI芯片的需求增速超过40%。当训练成本因算力优化下降70%,企业盈利能力能瞬间增长百倍。

  这不是简单的概念炒作。当一家电商平台的推荐算法将转化率提升3个百分点,当一座智能工厂的缺陷检测成本下降90%,这些微观效率的提升正在聚沙成塔,改写整个经济体的回报率,中国科技巨头的AI落地速度,远比财报上的净利润增速更具爆发力。

  IDC预测,2025年企业AI支出将达三年前的三倍,其中42%流向生成式AI。这种量级的资本迁徙,注定要重塑A股估值体系。

  二、财报里的AI印钞机:三类企业已尝到甜头

  翻开2024年四季报,AI的财务贡献开始从“其他收入”栏目走向台前。三类企业的业绩弹性尤为突出:

  1. 算力军火商

  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暴涨230%,AMD的MI300芯片出货量超预期50%,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集体买单——腾讯单季度资本开支增至320亿元,其中80%投向AI服务器;字节跳动为应对Sora引发的视频算力需求,紧急加单10万台GPU。

  更隐秘的赢家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厂商,新思科技AI驱动设计工具使芯片流片周期缩短40%,其中国区收入占比突破25%。

  2. 数据炼金士

  当市场还在争论大模型参数规模时,美团已通过200亿条实时配送数据训练出物流优化模型,将每单配送成本压降0.3元——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在日均5000万订单的基数下,转化为全年54亿元的利润增量。

  百度智能云则凭借政务数据湖项目,在Q4拿下11个亿元级订单,其AI云收入同比激增85%。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现实:数据资产的价值兑现,已从“资源储备”阶段进入“开采变现”。

  3.传统行业+AI

  最令人意外的爆发来自传统行业。三一重工通过AI预测设备故障,将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提升4倍,带动毛利率扩张2.3个百分点;格力电器利用生成式AI设计空调外观,单款产品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6个月。这些“旧经济”代表的逆袭证明,AI红利的渗透远比想象中广泛——当制造业龙头学会用AI重构价值链,其估值修复可能比科技股更猛烈。

  三、下一个炒作焦点

  当市场紧盯科技巨头时,真正的超额收益往往来自预期差。三大隐蔽赛道正在蓄势:

  1. 合成数据供应商

  大模型饥渴症催生百亿美元新市场。SAS报告显示,医疗AI企业采用合成数据后,模型训练效率提升5倍,成本下降80%。商汤科技推出“如影”数据工厂,可生成逼真的自动驾驶场景;创业公司DataBaker凭语音合成数据拿下字节跳动亿元订单。这类企业的财务特征极具迷惑性:收入藏在“技术服务费”科目,毛利率却高达90%。

  2. AI+边缘计算

  当所有人涌向云计算时,智能终端的算力革命正在酝酿。小米澎湃OS设备激活量突破8亿台,其分布式AI框架让旧手机也能参与模型训练;华为昇腾芯片打入工业质检领域,单台设备替代6名质检员。这类企业的爆发往往伴随“非线性增长”——一旦边缘设备形成网络效应,利润会呈指数级跃升。

  3. 垂直类模型开发商

  OpenAI的通用模型如同Windows系统,但企业真正愿付费的是“行业专属Office”。

  广联达建筑AI模型已覆盖全国60%在建项目,单个项目收费高达百万;微医的医疗大模型通过嵌入电子病历系统,年订阅收入突破10亿元;WPS引入AI之后,直接能够帮你写PPT和文档,股价原地起飞。这些藏在细分领域的“小巨人”,才是AI商业化的财富密码。

  各位后期选股,一定要去搜索一下财报或者董秘回复中,有没有AI、人工智能等关键词,不管你是哪个行业,就算是卖榨菜的,不研究AI都不行,时代的风口已至,你不去颠覆别人,别人就会来颠覆你。

  最后,AI牛市不同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荣俱荣。AI时代的企业注定是赢家通吃、追龙头的价值远大于追中部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 02:42 , Processed in 0.0781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