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787|回复: 0

一棵青木: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所有关税,被全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3 22: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6日,美国彭博社出了一篇报道,说沃尔玛公司已经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承担关税成本。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其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包括厨具和服装制造商在内的某些中国供应商被要求每轮关税降低10%的价格,基本等同于要求其承担特朗普关税的全部成本。

  注意是每轮关税降低10%的价格,不是总共降低10%的价格,特朗普这轮额外加征的关税是10%+10%总共2轮,也就是说沃尔玛公司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20%,所以彭博社在报道中称是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所有关税成本。

  报道一出,美国沸腾了,锣鼓喧天,红脖子高兴坏了,各种赢学在美国社交平台上满天飞,总之美国赢了,大赢特赢。

  中国这边的媒体立刻跟进调查此事,得知的真相是沃尔玛确实发了这样一个通知,但几乎被供应商全部拒绝,供应商称自己的利润空间只有2~3%,超过这个数就亏本,不可能同意沃尔玛的条件。

  3月12日,中国商务部门约谈沃尔玛,对其进行警告。

  商业价格谈判,为什么要官方部门出来约谈,而且约谈有意义吗?

  因为这不是商业价格谈判,而是美国的舆论战,所以我们必须在舆论上给予回应,所以需要商务部出面约谈,然后大量报道。

  如果真的是正常商业价格谈判,不管怎么谈价格商务部都不会约谈的,而且约谈了也没用,市场价格的运动趋势不会因为监管部门的简单约谈而改变。

  如果市场认为价格应该跌,那随便你怎么约谈,后面价格必跌,采购商和供应商有一万种办法变相降价,反之亦然。

  我们认定这个是舆论战,是恶意行为,那是因为沃尔玛放出的条件是一个它自己明知道不可能有人同意的条件,故意这么对外释放,那只能是配合彭博社搞的舆论战。

  只要了解中国制造业利润率的,就不可能认为沃尔玛提出的所谓让供应商降价20%属于“正常商业谈判”。

  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

  具体到高端制造业,如半导体等,可能有10%的利润率,但如果是厨具和服装这种,那只有3~5%左右。

  一般来说如果能拿到5%的利润率,那就属于是暴利,但低于3%一般就没人愿意做了,原材料和汇率价格稍微波动点就要亏损,所以最终才形成了3~5%的利润率空间。

  具体到每个采购商有不同的价格,那都是因为订单量不同导致的成本不同,利润空间都是只有3~5%。

  沃尔玛是超级巨头级采购商,订单量是绝对头部级,对市场价格的了解程度也是绝对头部级,每家供应商成本多少沃尔玛都一清二楚,全都是下厂调研才会给订单的。

  因此沃尔玛的供应商利润空间只有2~3%,这一点是明牌,不需要通过记者转达,沃尔玛早就是明知。

  别管特朗普的关税是25%还是45%,如果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有50%,那降价45%毫无问题,只要还给留5%的利润那就够了。

  但现在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只有2~3%,你要求供应商降价20%,那怎么可能做得到,供货商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亏本18%给你供货。

  沃尔玛想降采购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提高订单量,通过这一点来降低供应商的成本,而现在沃尔玛在不提高订单量的前提下单方面要求降低供货价,这是明知供应商不可能答应还开出这样的条件,然后大造舆论让美国互联网狂欢一波,那不是为了舆论战是为了什么?

  这里进行一下科普,有人不相信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更不相信给沃尔玛供货的制造商利润率只有2~3%,说这么低的利润率还有人愿意干制造业?

  我刚才说了,如果能拿到5%的利润率,在制造业属于暴利,这里解释一下。

  有人把5%的利润率理解为年化投资回报率,认为是我投资100万开个厂,一年下来赚5万块钱。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制造业确实没啥意思。

  但实际上的5%利润率,指的是你采购一批原材料,加工成产品之后卖出去,原料人工利息税费成本总共100万,卖出去后收款105万,这个才叫制造业的5%利润率。

  从采购原材料到成品出厂所耗费的时间,叫一个生产周期。

  很明显,制造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是一年,而且很短,远远低于1年。

  就以沃尔玛里常见的服饰箱包类,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耗时大约20~45天。

  这个生产周期我们按平均30天进行计算,那就是一年可以循环12次。

  假如订单量爆满,整个厂子产能全开,疯狂的采购原料然后把原料制造成产品,每循环一次赚5%。

  那投资100万,就算不考虑复利一年下来也能净赚60万,年化利润率是60%,你说这算不算暴利?

  当然制约年化利润率的除了生产周期,还有一个回款周期,制造业极端看重回款周期就是因为这个东西严重影响年化利润率。

  比如说生产周期是1个月,每个生产周期需要的总成本是100万元,但回款周期是2个月,那我只准备100万的本金就没办法连续不断的采购原料。

  要么压上游原料供应商的回款,要么就自己准备200万本金,但一年的总利润额是不变的,都是60万,这会导致年化利润率直接减半,只剩下了30%。

  如果回款周期是3个月,而你没办法压上游的原料款,自己出钱扛所有的回款周期,那年化利润率就变成了20%。

  如果回款周期是6个月,那年化利润就变成了10%。

  但这个款不管是谁压谁,总得有人出,成本只会转移不会消失,所以最后全行业就会形成一个均衡的回款周期和年化利润率。

  没那么低,也没那么高,凑合过日子。

  说完了这些行业规律,你就知道工厂定价格的原理了,谁给的单量大,让我的厂子可以源源不断不停歇生产,谁给我的回款周期短,那谁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

  但最低,你也得给供应商商留3%以上的利润空间,不然供应商就没有做的意义了,因为原材料价格和汇率是有波动的,同时开厂怎么都是有风险的。

  沃尔玛把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压到了2~3%,这已经是行业极致了,没办法更低。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供应商再降价20%,那意思就是让供应商每个生产周期亏损18%。

  一年周转个10次,那就是亏损180%,裤衩子都亏没了,这种单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谁做谁死,并且是半年内家破人亡,周转速度越快亏的越快,可不是一年只亏了你本金的18%那么简单。

  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沃尔玛是全球行业龙头,它能不知道?

  明知这种要求必定会被全部拒绝,还非要放出消息,然后隐藏中国供应商全部拒绝的消息,就让彭博社报道一个自己要求中国供应商承担所有关税成本的新闻。

  这不是舆论战是什么,这不是恶意行为是什么?

  沃尔玛想用这种办法在美国造一波舆论,显示自己“低价”,给自己冲一波销量,但这种行为损害了中国利益,同时属于制造假新闻。

  那中国商务部约谈沃尔玛,警告一番,是理所当然。

  特朗普这波对中国增加20%的关税,中国供应商不可能承担这个成本,因为价格已经压到极致,已经一点都低不下去了,那这个20%的关税成本难道是全部由美国消费者来承担?

  是的,没错,确实是美国消费者全部承担。

  中国制造这些年是自己卷自己,不惜代价的卷成本,根本就不是拿着外国的成本去定价,而是中国同行卷中国同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外国最低成本每件110元,中国给出的价格绝不是109元,而是50元起跳,只要还有中国同行愿意51元接单,那我就只卖50元。

  因为中国产能过剩,实际产能是溢出的,而制造业的周转率其实很高,哪怕3%的利润率周转10次就是30%,所以只要给一点点利润,那就比产能闲置要强得多。

  只要生产线动起来,一点点生产利润率周转一年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年化利润率。

  那这钱肯定我来挣啊,怎么可能让给同行去挣,然后我自己家的生产线闲置着。

  这样卷了很多年之后,中国制造的性价比已经是丧心病狂的高,不管你加多少关税都只能买中国的,因为加了关税还是比采购其他国家的便宜,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已经欧美早就试过了。

  因为中国的定价从一开始就没有高毛利,就不是以比国际同行低一点点的标准去定价的,而是往死里砸价格。

  这导致中国制造的毛利润很微薄,是在赚辛苦钱,但也导致了在关税战的时候中国制造稳坐钓鱼台,甭管你怎么加关税都不可能让中国承担,因为工厂已经没办法再把价格做低了,但凡能低1%,早就自己把价格打下去抢单了,根本不需要等特朗普出来加关税。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只对中国的高端制造有限制效果,如机电汽车等产品,因为这些产品是依赖公司品牌的,货值大公司数量少便于监管。

  限制一个比亚迪进美国,就能限制住大量的产值,而且很好管,消费者不可能购买一个抹掉所有标签的汽车,太不安全太没保障了,宁可不买,其他机电产品同理,三无产品绝对没人敢要,再便宜都不行。

  但对于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而言,那就不一样了,这些产品没有啥品牌效应,大多都是白牌,而且极难追溯来源。

  原料这东西的定义是很宽泛的,特朗普头上戴的“MAGA”帽子,别管嘴巴上说是哪国生产的,实际上中国工厂完全可以把这样的帽子造出来,只有最后挂标签那步不做,然后把这样的“半成品”当成原料去销售。

  某个国家买了之后,在自己工厂里直接打个标签就可以当成自己的产品,然后销售出去,至于之前采购自中国的“半成品”,在账本上的显示是“原料”。

  这样的商品货值极小,对应的企业多如繁星,动作相当隐秘,根本不可能核查,即便被美国商务部兴师动众查到了又怎样,重新注册一家企业不过千把块,换个壳就是了,美国要是介意连法人都可以一起给你换了。

  而这样的“转口成本”是很低的,中国产品+转口成本合并后的总报价,也比很多国家的采购价要低。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转口成本是个固定值,不随特朗普关税的增加而增加,你关税是25%也好,45%也罢,就算你加到100%,这个转口成本都不会增加一丝一毫。

  所以自2018年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以来,美国采购商要么自己承担关税成本,要么就转口采购,这就导致中国的总出口金额丝毫没有受到关税战影响,只有中对美的纸面出口金额有一定影响。

  2018年,中国总出口2.45万亿美元,对外总顺差3500多亿美元,其中对美国顺差3200多亿美元。

  2024年的最新数据刚更新了,顺差之前预计的已经很高了,但最终实际值更高。

  2024年,中国总出口3.6万亿美元,对外总顺差9920亿美元,其中对美国顺差3610亿美元。

  特朗普掀起关税战6年后,中国的总出口金额上涨50%,总顺差上涨283%,这就是特朗普关税对中国的压制6年的效果。

  也许有点用,但真没看出来有啥用。

  实际上就是给中国最没国际竞争力的那些低端产品加了一个转口成本而已,加上这个转口成本后没竞争力的就失去了订单,但大多数中国产品加了这个转口成本依然吊打世界同行,让采购商只能买自己的,所以毫无影响。

  对中国那些没有品牌溢价的白牌中低端产品而言,在这个转口成本之上,特朗普加多少关税都没用。

  对中国的高端产品,这个关税有用,因为高端产品没办法转口,但世界很大,中国产品如汽车机电手机等,之前的海外市场约等于零,都是欧美货,那先开拓欧洲非洲拉美等市场,就足以维持很多年的产能爆发。

  至于沃尔玛商场里面,卖的不是中国的高端产品,而是服饰箱包玩具娃娃和副食品之类,中国工厂基本没啥品牌在里面,都是代工,价格也早就被沃尔玛压到了极致,只给留了2~3%的利润空间。

  既然如此,要么沃尔玛自己抗关税,在美国对消费者提高20%售价,要么就自己搞转口,随便找几个国家的小企业,让他们从中国采购“原料”。

  都不喜欢的话,您也可以先去其他国家转一转,多对比几家,如果后续有调整需求,欢迎随时回来沟通(微笑三秒)。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4 20:06 , Processed in 0.0937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