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国有银行注资的利好,今天终于兑现了!
今天(3月30日)下午,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其中绝大部分定增股被财政部认购。
建设银行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50亿元,中国银行为165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不超过1300亿元。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各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四大行此次一共准备募集不超过5200亿元的资金,财政部认购的部分加起来正好是5000亿元。
超过5000亿的部分,分别由几家央企认购,比如中国烟草、中国移动、中国船舶。
下图是建设银行发布的相关公告。
下面我们以建设银行为例,看看此次定向增发的详细情况。
根据建设银行3月30日通过的董事会决议,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为本行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 1.00 元。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价格为 9.27 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下同)本行 A 股股票交易均价的 80%。
按照发行价格为9.27 元/股计算,本次拟发行股数为 11,326,860,841 股,不超过发行前本行总股本的 30%。本次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50亿元,发行的A股将在上交所上市。
下图是建设银行的A股,上周五的收盘价是8.52元。
那么问题来了:股票定向增发,一般要折价。公告也说“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下同)本行 A 股股票交易均价的 80%”,为什么定向增发的价格确定在了 9.27 元/股,反而向上溢价了?
这跟银行股现在的估值水平有关,也跟国家对股市、对大银行的呵护有关。
从上图可以看到,建设银行的市净率只有0.68倍。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为12.65元。
每股净资产12.65元,市场上每股股价只有8.52元。其他大银行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意味着,大银行基本上失去了通过股市、面向市场再融资的能力,如果按照惯例折价发行,有“贱卖国有资产”之嫌。
但银行每年吸收的存款数量不断增加。假设每年全国存款增速为7%,国有大银行市场份额不下降,吸收的存款也要增加7%。相应的,资本充足率也要同步增长。
这些年,大银行一直为资本充足率的事情而发愁。虽然可以通过发债的方式补充资本,但用来补充一级核心资本,是有点说不过去的。比较规范的补充一级核心资本的方式,是发股票或者用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来补充。
大银行每年又要给投资者足够的分红,近年来又开始盛行半年分红一次。所以虽然国有大行盈利水平不错,但补充一级核心资本一直是一个难题。
此次国家下定决心,通过增发国债,由财政部注资,可解决几个大银行的发展瓶颈问题。
以高于市场价方式定向增发,显示了国家对股市的呵护,对大银行的呵护。对建行来说,此次增发价格高于过去20天任何一个交易日的最高价,是“前收盘”的1.088倍。其他几家银行,也大致如此。比如中行上周五收盘价是5.5元,此次增发价是6.05元。
但如果跟净资产相比,建行此次发行价相当于73折,整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31655.5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48%。
补充1050亿元之后,建设银行等的“扩表能力”将获得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做大做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股市的银行股板块,将构成实实在在的利好,对房地产行业也是重要的利好。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告明确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现在,这个利好终于落地了。
但也产生了一个疑问:财政部认购上述四大银行的金额,正好是5000亿元,跟今年计划增发的,给大银行注资的特别国债金额相当。这是否意味着,工行、农行不在此次注资范围内?
其实早在去年的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就曾公开表示: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所以工行、农行也将被注资,可能在下一批。至于是否会推迟到明年,使用明年的特别国债额度,目前还不知道。
此次增资之前,六家国有大行经营整体稳健,核心一级资本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1%、11.42%、12.20%、14.48%、10.24%、9.56%。
六大行都是央企,由财政部负责注资。那么地方银行呢?会不会由地方财政注资?
我觉得很有可能,但不会一刀切,大概率是一行一策、未来几年分批进行。
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对国有大银行的注资行动:
1、1998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工、农、中、建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
2、2003—2007年财政部通过汇金公司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注资并实现AH两地上市;
3、2010年工、建、中、交四家国有行通过配股补充资本;此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陆续通过IPO和定增等方式募资。
每次对国有大银行的注资,都对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一轮增资也不例外,是对银行业的利好、对银行股的利好,也是对房地产行业、实体经济的利好,可以理解为“以财政扩张,推动金融扩张”。
从长远看,进一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特估),让央企,尤其是各大银行恢复股市再融资能力,仍然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坚持的工作。
大银行分红率比较高,将是下一波耐心资本、长线资本布局的重点。比如股市国家队,社保基金,以及养老基金等,都会增加对银行股的配置。而各大银行也会加大分红力度,迎接大金融时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利好的落地时间,恰好在A股的迷茫时刻。而且,今天股市、楼市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利空——消费贷踩刹车了,从4月起不允许利率低于3%。
这两个消息,恰好形成了对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