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一棵青木:把上市公司人格化,然后选你觉得最老实的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 1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资本市场的走势是横盘,纯粹的横盘,从周一横到了周五。

  如果你关注银行等大蓝筹股的走势可以看出,本周的走势有很明显的调控痕迹,在大盘试图下行的时候有明显的力量一直在顶着。

  一直到本周四,这股力量都是在纯粹的做多,很慢但很坚定,但周五的时候松手了,中国银行周1~4和周五的走势就比较典型。

  这股力量前四天如此积极的做多,硬生生顶住大盘的原因,我上周末的在文章里说了,今天主要说一说周五开始松手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本周突发的“不稳定因素”实在是有点多,连红海航道再起战火都成了小事,因为美国的盟友和小弟国主动对美国发起了关税战,把美国用关税敲打别人的行为变成了别人用关税敲打美国。

  此举非常解气,但也大幅度的提升了全球脱钩断链,关税壁垒纷纷兴起的概率。

  特朗普不是真的要建起关税壁垒,只是想利用关税作为谈判武器白嫖好处而已,但如果被盟友小弟用关税敲打,那特朗普必不可能向小弟低头,否则以后还咋混。

  要是真出现了关税壁垒,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欧美自己,但间接性的也会对我们的经济构成短期不利影响。

  当然长期是利好,真脱钩断链引发经济危机了,全球能扛最久的肯定是我们,具体分析我周五的文章里说了。

  但短期来看,这确实不是好事,没必要硬顶着这样的巨大不稳定因素向上拉。

  而从大策略来看,一个月的涨幅是要限制在100点以内的,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绵长的上涨,所以突破下一个百点大关肯定是在一个月以后,这个月要做的无非就是采用什么形式度过这些时间而已,拉上去小幅震荡肯定比趴着不动好,但如果大环境有不利因素,趴着不动的区别也不是很大。

  因为总是有人留言嫌一个月上涨百点的速度太低,觉得不出大阳线就等于浪费时间,我需要对这些人解释一下,我说的不是一个月上涨百点,是一个月最多上涨百点。

  真要能一个月涨100点,那一年就是1200点,明年这个时候大盘就是4700点了,后年就是5900点了。

  你觉得这速度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月涨100点其实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重要的是不能有大的回撤。

  在过去几个月里,控盘力量给外界的最大信心就是有效控制了回撤,这是一种对散户很友好的走势,也是慢牛的基础。

  本周不确定性事件骤然增多,特朗普面对小弟的“蹬鼻子上脸”是必定会有所反应的,所以短期内理论上应该以窄幅震荡拖时间为主,上下震荡区间极窄,涨不了几个点也跌不了几个点那种,然后慢慢看情况来。

  这种情况确实没太多可说的,激情澎湃的行情其实是最伤散户的,因为激情澎湃的行情下散户行动太慢,啥都吃不上热乎的,跌完了才卖,涨完了才买,这种慢吞吞的行情才是最适合散户的,虽然觉得慢吞吞行情“无聊”的人主要是散户……

  今天顺便讲一个高难度话题,那就是怎么让散户自己选股,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把道理讲成让普通散户能理解并接受那就很难。

  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能通俗易懂把这事说清楚的办法。

  有人觉得选股就是看技术线,有人觉得选股就是选题材,有人觉得选股就是选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都对,都有人能用这个挣钱,但都不适合散户,因为能精准掌握这些的人不叫散户。

  分不清技术线的真假,不知道何时该用何时不该用,追题材永远慢且慢N拍,对企业发展一头雾水,其实也能选股。

  那就是把上市公司给人格化,然后选你觉得最老实的那个人。

  抛开股票的表面幻象,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只不过是把投企业的门槛大幅降低了而已。

  正儿八经投资企业的人,只会有两个考虑点,一个是投行业,一个是投人。

  风投基金全是这么运作的,先找出新兴行业,然后在这个行业里找自己觉得靠谱的新兴公司去投。

  那些新兴公司的风险可高了,远远大于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风投基金其实也没那个本事看清这些新兴公司的一切,最终胜率最高的方案就是投人,也就是看创始人怎么样。

  回归到上市公司话题,如果你搞个虚拟盘玩,走技术路线,走题材路线,都没赚到钱,走长期价值路线连财报都看不懂,那你可以借鉴风投的办法,也就是看人。

  首先就是要分散行业,你的资金最好要分散到5个以上的行业,且这些行业是互不关联,最好是互相对冲的。

  然后每个行业里的上市公司全部视作是一个个不同脾气的人,然后从中选一个你认为最靠谱的人出来。

  这么说还是有点抽象,所以我拿空调行业举例子。

  在很久以前,大概10年之前,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市值和利润都高度接近,差不太远,当时只要你配置空调行业的股票,基本都是美的格力各拿一点,

  因为孰优孰劣确实不好说。

  但如今,美的集团的市值是格力电器的一倍,配置空调行业首选美的集团。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这两个人的表现不同。

  抛开题材,抛开财报,抛开运营管理。

  你对美的集团的管理层的做事风格有什么印象?

  大部分散户都没印象,不知道美的集团的管理者叫啥,甚至不知道美的集团的管理层这些年干了什么事情。

  唯一出名的是美的集团多年前耗费数百亿巨资购买了德国的一家机器人企业,顺利消化之后成功让美的集团拥有了制造工业机器人的能力,而且技术水平相当高,甚至销售还很顺利,如今已经开始为美的提供大量营收了,导致美的一个空调企业成了工业机器人的龙头之一,是机器人概念股的一员,还是一线成员。

  但这些大部分散户其实也不知道,不然怎么叫散户呢,甚至有少量散户连美的集团是卖空调的都不清楚。

  这就是散户的实际水平,无法改变,想帮他们的话,只能你去适应他们,不能指望他们来适应你。

  美的集团这些年也没表现出啥,只是每年不停的分红回购而已,始终是一线梯队的绩优生,今年上面号召分红回购之后更是公告了一个惊人的金额。

  不是说发了这个回购公告明天就必须会暴涨,很多散户看消息只看明天会不会暴涨,看到了自己觉得好的消息那就明天开盘抢购,没暴涨那就是消息骗人,股市骗人。

  持有这种思维的散户那注定是亏钱的,我今天教大家怎么去看这类消息。

  宣布分红回购之后,美的集团还发了个公告。

  从这份公告里,你看出了什么?

  如果你的回答是啥也没看出来,那就对了,说明你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了正常水平线之上,美的集团多年来要么不发言,只要发言就是这个调调,没人能看出啥东西。

  但有一点是能看出来的,那就是美的集团重视自己的股价,尊重股东,试图向股东证明自己在努力经营公司。

  是真心还是假意,这个是没人能判断出来的,但美的集团每年都有大额分红和回购,而且金额越来越大,这样的情况持续好多年了。

  未来美的集团到底能不能经营好,有没有能力抓住新的时代潮流,这个也不是散户有能力判断出来的。

  但就冲美的集团的表态,让美的集团目前的管理层运营,大概率是比自己投钱进空调行业开公司运营是要更好的,因为其开空调公司的能力应该比我们强。

  把美的集团目前的管理层视作一个人的话,那这个人给我们的感受是比较憨厚老实的,不像坏人。

  如果空调行业被新科技降维打击,完了,那美的集团是无力回天的,但如果空调行业正常运营,那我是不担心这公司的管理层用种种手段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

  而空调行业曾经的另一个备选者,格力电器,则是另一个典型。

  说多了容易引来格力的法务,所以只列几个客观事实。

  2016年股东大会的时候,因为进门的时候股东们没有鼓掌,董明珠当场发飙,说: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给你们越多,你们话越多,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格力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是靠我们的心。”

  此事在当年曾被广泛报道。

  2024年的时候,格力专卖店被大批量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被废掉了格力的名字,改名叫董明珠。

  然后董明珠还声称这是“把个人声誉全部砸进去了”,意思是自己亏大了,为了公司不惜牺牲自己。

  如果格力是你创建的公司,然后你手下的一个经理人把格力的招牌给拆了,换成了她自己的名字,请问你觉得该经理人的行为是在损公肥私还是在损私肥公?

  这不违法,但有违道德,格力的招牌谁都知道那是很值钱的无形资产,为了确保自己个人的私权损害格力股东的权益,试图把格力改造成只能是董明珠的,行为已经公开到连格力的招牌都敢换成董明珠的名字。

  把上市公司视为一个人的话,那你对这个人会是什么评价?

  和同在空调行业的美的集团相比,把时间拉长之后,你觉得谁会把企业运营的更好,给股东带来更多的回报?

  这个就叫看人,不需要考虑企业的太多运营细节,也不需要考虑这些企业能不能抓住最新的概念风口。

  当然了,客观评价的话,董明珠的这种行为在全体上市公司里甚至能评为优秀,这种极其渴望和重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虽然会导致损公肥私的倾向,但至少证明董明珠短期内不想卖掉格力,短时间内不会把格力掏成空壳,和很多上市就是打算卖公司的人一比,甚至被衬托的算好人了。

  和全行业比,格力的“人格”不算差的,但因为空调行业有一个美的集团,和美的集团一比,格力那就不行了,这个就叫人比人。

  短期啥都有可能,但长期投资的话,要么不投空调行业,要投就肯定投那个让你觉得人实在的,美的显然优先级大于格力。

  这条不止适用于散户,其实大量投资机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美的集团如今被买出了很高的溢价,单看营收和利润,美的是显著比格力贵的,但大家都在买美的,因为看的是五年十年后,而不是明天和后天。

  还有一个例子是中国平安。

  这家公司是中国保险行业的龙头企业,业务之复杂程度突破天际,别说散户算不清楚,连我都算不清楚,甚至连个大概都算不清楚,我个人觉得就算是平安的高管,估计也只能搞清楚他自己管的那些业务,算清楚本公司全局数据并预测趋势是做不到的。

  其他保险公司其实也一样,哪个都不是能轻易算清楚的。

  平安和美的不同,分红还行但回购差很多,但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就会出来说自家的股价太低了。

  2024年的时候,平安的副总经理是这么说的。

  2025年的时候,平安的副总经理是这么说的。

  2024年3月份平安的副总经理说自己公司的股价太低之后,其股价并没有上涨,9月份的大涨实际上是大盘暴涨带上去的,并不是平安自己的实力。

  其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这几年的暴雷导致的,平安的业务里有很多的房地产资产,到2024年才算把风险清理干净,但市场一时半会并不会接受。

  但是在保险行业这里,中国平安是唯一对自己股价很在意的公司,虽然不如美的那样大手笔回购,但至少频繁发声了,分红给的也可以。

  别小看这个发声,其他的保险公司里连个发声的都没有,没人说过自家公司股价过低这种话。

  中国平安是险企身份+国企身份,条条框框比较多,就公开发言声称自家公司股价过低这种事情而言,在上市险企里是独一份,在上市国企里也是极少的。

  简单的说,在保护股东利益这方面做的不如最强梯队的那批上市公司,但比保险业的同行都要强。

  所以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五年十年的话,类似中国平安这样的上市公司,大富大贵看概率,而且概率可能不高,但这家公司“不坑人”应该是没问题的。

  只要是上市公司,其实个个都是人精,每一个都是本行业翘楚,运营他们的本行业务都比普通散户强无数倍。

  只要他们心向着你,那他们肯定运营的比你好,投资回报率也会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但如果他们心不向着你,哪怕现在是金饭碗,他们也能用各种手段给你悄悄砸了,搞成金碎片偷换走。

  投资首先就是投人,你对业务越不清楚就越要如此。

  不需要很强的看人识人能力,因为中国现阶段的各大上市公司,不表达自己的是大多数,直接表达自己的则是干脆利落的表达善意或恶意,相当的清晰直观。

  同时看人还有看能力等等,比如投小米的实质就是投雷军,假设雷军突然无了那小米股价最少瞬间掉2~3成,剩下的要看管理层接班后表现再议。

  但这样的看人法对普通散户来说有点难,我暂时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能让普通散户理解并接受,不过最基础的态度善恶法其实已经足够普通散户用了。

  这种办法搞风投是不行的,因为风投面对的都是态度极其友善的创业者,所以风投是必须看个人能力的,但你投上市公司甚至是龙头蓝筹时,能力那一关已经被市场筛选过了,全是精英,能力都是没问题的,只有态度问题,那你只需要考虑态度其实就够了。

  你选一些你认为善意的,愿意为股东考虑的上市公司去投,五个八个还是很容易选的,一时半会选不出来,时间久了多看看新闻,自己心里也就有数了。

  每个行业只选一家公司,只选龙头,且只选你觉得算好人的上市公司,选不出来就不投钱,选出来一个就投一个,一直到投出5~8个行业之后,再开始优中选优,或者继续扩大范围。同时顺便择下时,这个就是看大盘,以及金融大环境了,企业的股价高低除自身业绩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受大盘影响。

  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觉得某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态度可疑,那就碰都别碰,题材和业务再好都别碰。你觉得某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一心想做好企业,那就不考虑业务题材什么的,直接相信他们能运营好。

  投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投一堆好人大概率是有好报的。

  所作所为让你最产生信赖感的那个上市公司,就是最值得你投资的。

  当你投了一个自己不信任的人时,你是很焦虑的,只想着在他反应过来坑你之前赶紧跑,呆在他身边的时间越久你越害怕。

  但当你投了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时,你就不用那么焦虑了,因为你知道他赚钱的能力比你强,而且不会故意坑你,你会想尽可能延长待在他身边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9 07:50 , Processed in 0.1094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