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计算机依赖微芯片和电路进行信息处理,如今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化学家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利用单个分子进行计算。相关研究发表于《化学物理学报》(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研究者受计算机科学中一种简单计算模型——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的启发,设计了一种由链状聚合物构成的单分子自动机。该聚合物分子由较小的重复单元组成,其中每个单元都可以处于两种状态之一:折叠或展开,类似于二进制系统中的1和0。事实上,分子能够通过改变其构型来响应环境信号(如温度变化、机械力或化学浓度变化),从而识别模式并处理信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施加机械力(拉伸或压缩聚合物)来控制哪些分子单元折叠或展开,从而引导分子经过一系列结构变化。聚合物分子的最终形态记录了它所接收的机械输入模式,展示了分子如何识别并“计算”信息序列。该研究为单分子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分子计算领域的发展。(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显示,人体在极端高温下维持稳定体温的能力比此前认为的还要低。研究者采用的实验思路与之前的类似,让12名志愿者处于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以判断体温调节能力失衡的临界点。但不同之处在于,这项研究要求志愿者在略高于其体温调节极限(42摄氏度和57%的湿度,湿热指数约为62摄氏度)的环境下暴露了一整天。结果显示,志愿者的核心温度持续上升并且毫无减缓趋势,许多志愿者无法在环境中待满9小时。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首次直接证实了此前测量的临界温度的确能够反映人类耐热能力的极限,同时也突显了长时间暴露在极端高温下会经历的生理压力。(University of Ott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