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78|回复: 3

吊脚楼:“乱了套的历史”撞了谁的小蛮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词人李清照做皇帝的时候,通了人性的孙悟空娶白骨精为妻,生下了慈禧.慈禧后来有了子嗣黄继光,黄继光在战场上牺牲了,董存瑞使出还魂术让黄继光复活,居然走了25000里长征。后来董存瑞走了桃花运,邂逅美女李时珍,并结婚生下了毛泽东。董存瑞牺牲后,毛泽东由李时珍抚养成人,毛泽东后来又有了后人赵本山......、

  ——这历史大穿越的故事演绎,是去年在网络疯传的一篇寒假作文,作文出自宁波市一名五年级小女孩之手,题目叫《历史乱套了》。今天翻检出来,做个话题的小引子。

  这小姑娘算是赶上了好时光,虽说眼下不是所有的话都能见诸公众,但毕竟因言获罪的事,比“文革”时期少了许多,要是在那当口,且不说黄口乳牙的她,会因此走一辈子霉运,家长也会跟着蹲大牢。谁敢拿黄继光、董存瑞开涮?吃了豹子胆,也不能说毛泽东是李清照的骨血。正是当今世界清明了一些,愣头青才能无所顾忌地模仿无厘头电视剧穿凿附会,把神话人物和不同类别、不同时代的男女搭配在一起,组成一截时空错乱的历史画面,给这个无聊的社会添加了一撮笑料。

  按校园作文的基本要求衡量,《历史乱套了》就是一篇稀里糊涂的涂鸦,和蚂蚁怀了大象的孩子,最后生出一头牛的段子一样滑稽搞笑,跟好文章完全不搭界。在语文教师的眼里,一篇好的作文,必须符合一定的套路,不同的文体都有既定的款式,记叙文有记叙文的要求,议论文有议论文的规范。记叙文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俱全,什么时候铺垫,什么时候是高潮,即便糊弄不到高潮,也要象假性叫床一样呻吟几声。至于议论文,都是作坊里打磨出来的统一身段,先论点,后论据、论证,最后是结论压阵。

  要想把议论文写好,必须按“豹头、猪肚、貂尾”的程式依葫芦花样,照着起承转合的教条排兵布阵。何为豹头?就是起笔有雷霆,拉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气势,不管后续的文字是否有底气,先唬住读者再说。造势的绝好句式就是排比,一浪高过一浪的设问,虚构出摧枯拉朽的来头。用师爷的话说,有了好的开头,就有了锦绣文章的基础。

  最好填充的就是“猪肚皮”,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肚满肠满。当下有许多专事集汇材料的工匠,翻一番学生鼓鼓囊囊的书包,大抵都会有一两本“材料”,励志的、道德的、亲情的、团结协作的,分明别类地被扒堆,由学生看碟下菜,按主题往“猪肚子”里硬塞。“猪肚皮”鼓涨起来了,就算言之有物、论据充分了。

  文有貂尾,也算不上难事。收官之笔能不能精彩纷呈,关键看你有没有点睛之笔的本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用名人名言帮腔,管他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话,只要能点明主题的,都可以草船借箭,借鸡下蛋。实在找不到名言可用的,也可借名人之口,编几句耸人听闻的瞎话,也算是引经据典。我女儿读高中时,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我见她的作文左一个鲁迅,右一个黑格尔,便问她,何来恁好的记性?她说,我编的。老师不见得就是学者,即便是,也未必博学到记得每个名人的每一句名言。

  按这种成规写作文,纯粹就是“做”文章,把一篇文章做成一堆积木,卸下一块,另一块还能独立存在,着实不是真功夫。遗憾的是,当今学生的笔下多是这种八股文。回观《历史乱套了》,虽然叙事乱得不成名堂,但想象式的嫁接,无遮无挡的穿越中,故事的脉络却是清晰的,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你难以预料在峰回路转时,冷不丁又有哪一个显赫人物粉墨登场。把玩式的胡编乱造,真实历史人物之间的大胆衔接,显示了一个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这恰恰是诸多被格式化的校园作文所缺少的。

  《历史乱套了》是“正统”作文外的一朵奇葩,断不会成为作文训练的范本,但它奇巧的构思委实撞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小蛮腰,我们该不该反思,在语文教学背离培养话语方式的目标,沦为捞分工具后,有多少学生历经12年义务教育的磨砺,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读完了数百篇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呕心沥血的背诵“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后,还是提笔搔脑、下笔无言......当下我们所谓的写作训练就是技巧训练,无视写作的情感培植。过度的忽视真情实感的技巧训练,带来的是批量的土八股、洋八股、党八股。

  所有的八股文的病灶就是虚假。话语方式就是面对世界的方式,你讲话的方式是虚假的,那么你面对世界的态度也是虚假的,当我们教会学生用华丽的辞藻装饰虚假,无异于教学生玩弄这个世界。写作教育是人文教育,也是技巧教育,但技巧一旦没有真情实感垫底,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感悟力、想象力不被阉割才怪呢。所以,对中小学语文教师,仅仅靠一本教学参考书就想通吃天下是绝不可能的。

  假如我们把《历史乱套了》做拔高的解读,还可以附加现实的寓意。历史乱套了,现实也莫不如此——美女和干爹媾和,权力和金钱通奸,权贵像商人,流氓装公仆,食品吃出病,药品不治病......一片乱象比《历史乱套了》描摹的还要“乱”高一筹。当然,小学生没有借古讽今的道行,还不知道影射也是一把利器,成人无须强行附加。同样,也不可把一个小学生的“历史观”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用“文以载道”的古训作研判。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避免用一个声音说空话,用一个格式行八股文,社会当慎,教师当更慎,不然,文风会跟着历史一起乱套。这似题外话,但并不是多余的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 13: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家的家谱乱了,你急不急?你老祖宗的骨头混到一块,你急不急?要求创新不在于混编乱造,太极端化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 13: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生也编不出这么离谱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 21: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26 , Processed in 0.3127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