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0|回复: 2

洪巧俊:父亲为何不希望女儿考上好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0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家一家五口,刘本洪身体不好干不了活儿,刘本洪的母亲今年已经80岁,脑血栓,正是用钱的时候。而家里的三亩地根本挣不了多少钱。“我儿子本科一年学费7000块,现在保送研究生了,一年8000块,女儿一年学费也得6000多……”刘本洪说,他原本不想让儿子读研,但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保送的研究生,机会太难得了,不读可惜。“谁知道她也考得这么好。” 真不希望她考这么好。( 7月24日《新文化报》)

  刘本洪的女儿刘倩高考考了640分,按理他值得高兴,可他却是眉头紧锁,因为他深深知道,供一个大学生和一个研究生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俗话说,父望子成龙。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没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儿女高考不考好。刘本洪不希望女儿考好,是这样想的,如果女儿没考好,就去打工,这样就减少了家庭负担。再说,这可不是父母不让你去读书,是你没有考好。如今女儿刘倩考了高分,被大连理工录取,总不能不让女儿去?

  不少网友留言,可以申请助学金、奖学金,这当然是一种渠道,但问题是读大学不是解决了学费就万事大吉,还有生活费、交通费等。如今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天的伙食费25元不算多,一个月就是750元,一年下来两个大学生就是一万多元,而刘本洪家里的三亩地是种不出万元纯收入的。读书真正花费大的不是大学,而是高中三年,学费、资料费、伙食费、住宿费、补课费……这些费用往往让贫困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所以,不少贫困家庭孩子一读完初中就让他们出去打工。

  农民刘本洪真不希望女儿考这么好,还有另一种思想,那就是重男轻女,在儿子与女儿有出息上显然偏重于儿子。“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在一些乡村社会这种思想依然存在,在求学路上男女是很难平等的。我家邻居,儿子和女儿同时考上大学,最后却是儿子上学,女儿去打工。

  其实在乡村,真不希望女儿考好的不仅仅是刘本洪和我那位邻居。曾经去乡村调查,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少,有这种想法的根源是几亩责任田种不出那昂贵的学费。一位农民对我说,供养一个大学生毕业,4年至少要8万元,需要卖5万多斤稻谷,而一亩田收割稻谷在1600斤左右。刘本洪3亩地能打多少粮食、挣多少钱?

  可庄稼人的孩子考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所以,要让孩子改变命运,除了多挣些苦累钱,那就只有勒紧裤带。


  这是我10年在《杂文月刊》上发表的,今天读起仍辛酸:

“卖大猪”背后的辛酸泪

  在乡下住久了,对农村的时节也就特别敏感,比如“清明前后,撒谷种豆”,“春争日,夏争时”等等,但不知何时起,“八月底九月初,哪家不要卖大猪?”也成了农村的一个关键时节。
  因为9月1日孩子们大多要上学交学费,没有凑齐孩子学费的,只有把栏里喂养的肥猪给卖了。要是孩子考上大学,上万元的学费就不是卖头大猪所能凑齐的,这就难怪农村流行一句新谚语:“一人考上大学,全家受穷受累。”
  这句新谚语也诠释了当今现实。自8月初,莘莘学子们开始陆续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乎每天都有有关贫困家庭拿不出学费的报道。8月16日《兰州晨报》报道了吕淑琴18年前捡回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女孩今年高考金榜题名,然而,面对1万多元的高额学费,这对情深似海的母女又陷入困境之中,无助的女儿因此几度险些走上轻生的绝路。
  还有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平山村民黄炳深年迈的双亲,一个 77岁,一个72岁,像他们这般年纪在城市早已颐养天年,可这两位老人还在一家木夹厂打工串木夹,为孙子挣上大学的学费。
  更有极端的,北京市顺义杨镇二街村村民王俊华的两个孩子同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学费共约8000元。王俊华的工作是清理村里的垃圾,年工资7900元,这是全家的生活来源。8月4日晚,王俊华讨要上半年的工资未果,喝农药后死在自家院里。死前,他在院子里大喊:我就是死也要让孩子上学。
  《父亲》那幅油画无数次感动过我:“父亲”黧黑的面庞,写满了人生的沧桑。
  然而我更为生活中的这位父亲所感动。“我就是给人下跪磕头,也要供他。”这是一位父亲(继父)的话。他的名字叫姜子雪,三个孩子中老大姜亚雷是妻子与前夫所生,9月开学就要升入初中,据说学费要七八百元。由于家境贫寒,姜子雪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实在不行,三个孩子中只供姜亚雷上学。姜子雪这位父亲太让人感动,他宁肯让自己的亲生孩子辍学,也要让小亚雷上学。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说明“哪家不要卖大猪?”这个时节的艰辛和困苦,为凑起学费,哪个农家不奔波,不受煎熬?在乡下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读书,做父母的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
  为什么总要这些做父母的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网合作,进行了一项题为“上大学要花多少钱”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大学所需栗支出的费用高于公众的承受力;特别是对于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来说,更难以承受。
  “八月底九月初,哪家不要卖大猪?”不是农事时节,却成了农村最重要的时节。这个时节的兴起,应该说是一路看涨的学费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因孩子读书而返贫的农民家庭越来越多。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可上了大学又苦于凑不起学费。
  如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上学交不起学费,已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一费制”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包括义务教育阶段之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收取与招生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不合理收费项目外,还必须降低门槛,也就是降低收费标准。再就是国家需要拿出一笔资金,对特困人口进行资助,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否则,就是农民们再多养几头猪也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周期律又一次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1: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周期律又一次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12:04 , Processed in 0.1251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