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8|回复: 0

郑彪:“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宜为观听所讥”——《读史论今》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09: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宜为观听所讥”
  
——《读史论今》之三
  
郑彪
  
  盗杀阴贵人母邓氏及其弟?。帝甚伤之,封贵人弟就为宣恩侯。复召就兄侍中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蹈陈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诚所不愿!”帝嘉之,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宜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这是东汉外戚的一个小故事,外戚属于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门阀势力之一,其历史作用基本上是负面的。然外戚中也不都是坏人、混蛋、糊涂虫,也不乏智者,这个阴兴就是个智者。这里说的事情虽小,但是至今仍发人深省。
  
  先说侍中是个什么官。侍中,顾名思义,是皇上的近臣,原为宫中往来奏事的官,故名。汉朝为加官,即外官加了这个头衔,身价倍增,可以出入宫禁。东汉置为正式职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民国以来的省部级。东汉初年,天下尚未安定,政局动荡,尤其粮食危机,盗匪横行,贵为外戚的邓氏老太太和弟弟邓?也不能免祸。是否邓家有什么仇人,虽不可考,但是露出破绽,就是阴兴所说:“臣未有先登蹈陈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觖望”,就是因不满而导致怨恨,“令天下觖望”,就是令朝野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满而导致怨恨。特别是东汉初年,老百姓太苦,有军功的将军和大文官出门不少都坐牛车,无功受厚禄做高官的外戚就很容易招人怨恨,再无德性,就很容易结仇。阴兴的一番话说得确实很好,但是否也是从其母、舅被杀中有所顿悟,也未可知,而且其姊(妹)“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恐未必可以尽归结为其明智。当然,笔者这样解读,也没有充分的根据,但是可以“大胆假设”,至于“小心求证”,难度很大,只好留待史家去做了。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阴兴不愧侍中,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有自知之明:“臣未有先登蹈陈之功”而居高位,已经享尽荣华富贵,全仰仗外戚身份,还要锦上添花,“一家数人,并蒙爵土”,想想就后怕。东汉时道家思想兴盛,阴兴身处中枢要职,又深谙谦退避祸的道理,应是儒道兼通的智者。而阴贵人一介女流,居然也能就此“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可见过去没少干这种“为宗亲求位”的事),也算得知止。《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其实还有一点,就是静而后能安。所以,阴贵人能知止,也算难能可贵,算是古来贵人之中的“贵”人。又,兴曰:“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宜为观听所讥。”这真是至理名言,古今一理,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富贵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富贵有一种魔力,能使人忘乎所以,特别是容易使人忘了自己吃几碗干饭,不懂得“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宜为观听所讥”的道理,往往埋下祸根。古代的祸很大,动辄灭族,现代总算好多了。阴兴是皇上近臣,说话极有分寸,所谓“宜为观听所讥”的背后,乃是为避祸。想必阴贵人聪慧,响鼓不用重锤,性命攸关,心领神会,就从善如流了。
  
  今之某些富贵者,苦不知足,啥都想要,啥都没够,乃与误信西方“利益最大化”的鬼话有关,不光自身“最大化”,还要为子孙后代“最大化”,不懂得持盈保泰,谦退是福,积德是福。对祸福相依的道理,中国文化早期就研究得极为透彻,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以善于处世著称,并世无两,无论是强盛,还是衰落,都能应对,故能屡仆屡起,至于今日复兴。为官之道也是一样,特别是做大官,如何持盈保泰,“不要钱”是一个硬道理。看近现代,清末曾国藩“不要钱”,至少保住了名节;李鸿章什么都要,什么都没够,晚年卖国求荣,还上了共济会的贼船,与“要钱”有关。蒋介石要靠清党确立权威,但是搞“四一二”大屠杀没有钱,共济会看准中国政治玄机,通过虞洽卿立马给了蒋三百万,于是共产党就人头滚滚了(李鸿章和蒋介石与共济会的金钱政治关系,参看何新编著《统治世界 神秘共济会揭秘》,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据何新揭露,近年来共济会又对中国下重手花重金搞政治渗透,读来令人毛骨悚然。
  
  当官不要钱,做起来挺难,当代传统文化断裂,共产主义理想“破灭”,在一些人看来,钱,也只有钱,看起来是唯一可靠的东西。殊不知,钱,特别是纸币,乃是靠不住的东西,特别是在历史转折时期。现在中央领导重提共产主义理想,笔者认为有必要,且很重要,因为一个政党,领袖、高干,也包括普通人,有没有理想是大不一样的。因为自己做不到,没理想,就污蔑理想是扯淡,其实只是掩盖自己的平庸。要钱也不是不可以,要取之有道,即使有道,也要知止(商人要钱“知止“,就是撒钱为国家民族安危尽力,不是胡乱施舍,更不是捐给什么耶鲁)。《朱熹集注》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则志有定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自由主义猖獗,全世界都理想破灭,开始迷失方向,转而“一切向钱看”,“要钱”成为潮流,有历史条件的客观原因。但是作为执政党的各级官员,至少应当知止,“知止,则志有定向。”事实上,共产党人也确有不少人一贯“不要钱”,坚持理想和做人的底线,这样的人什么时代都有,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露重飞难进,风高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也确有更多的人“要钱”而知止,从历史变迁中悟出真理,找到方向,重拾理想;还有更多的人从实践中明白了自己想“要钱”也注定不可得,先富带后富成为画饼,于是怀念毛泽东时代的公平正义、社会保障和劳动光荣,乃重拾理想。
  
  笔者常说,无论居官经商做学问,都要研究大势,这是一门大学问,也是真功夫,往往决定事业成败。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终结,乃是金融帝国主义时代的终结,也是没理想只“要钱”、“要大钱”时代的终结。人类社会想避免毁灭,还是要有真正的理想指引。对此,许多人还没有明白过来,需要启蒙。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居官经商做学问,如果只想混个小富贵,可以没理想,混混就完了;如果想成就事业,做大事,特别是要做大官,恐怕先得断了“要钱”的念头,君不见现在已经有地方升官先要先公布财产,这其实已经标志一个时代的开始。俗话说,小富贵由人,大富贵靠运,近三十年取大富贵者,归根结底也是靠运。自古以来,大富贵如何持盈保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见机”,历史转变,乃是大机大遇,遇到什么,全靠见机而自己把握,不能“一根筋”。所以,东汉的大富贵阴兴的这段故事,还真有现实意义。
  
                        ( 2012年7月1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8 15:48 , Processed in 0.1563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