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91|回复: 0

闹市一博:为何古代贪官前腐后继屡杀不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20: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老百姓最痛恨、最不可接受的无疑是腐败。然而,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贪腐就成为人类固有的一道风景。这并不表明,帝国的统治者不憎恨贪腐,任由它的发展蔓延。相反,许多古代帝王反腐倡廉新招不断。但是,两千年的帝国制度,却从来没有解决过贪腐这个毒瘤,贪官前腐后继屡杀不绝,而且更为严重。
  远在夏朝末年,贪贿风气已很严重。据《荀子?大略》记载,当时成汤求雨的祷词中,提问六件失政之事,三项便是贪贿问题。这是他鉴于夏朝由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灭亡的教训而有所警惕的表现。可是,到了商末,恶名昭著的殷纣王,大肆聚敛,建了很多离宫别馆,甚至建“酒池”、“肉林”,大肆挥霍。奸佞费仲、恶来也都是大贪污犯。文王被囚于监狱时,周人正是通过费仲,向纣王贿赂珍宝、美女、良马,博得纣王大悦,释放了文王。

  秦汉时期。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利用手中的职权,一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经济事务横加干涉,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几年的时间,赵高就成了财富难以计数的富翁,其爪牙也大发横财,国家的财力却日趋薄弱。赵高入秦宫20多年,依靠弄虚作假,弄权不止,贪欲不足,终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任用的第二个丞相李蔡。当时皇帝赐给他墓地20亩,可他倒卖地皮,多贪占(史称“盗取”)了三顷,卖了40余万钱,被揭发后畏罪自杀。梁冀在东汉时期,做过大将军。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正直大臣李固、杜乔等人多次弹劾梁冀,但他们最后都被梁冀杀害了。公元158年,已经26岁的恒帝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等人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妇自杀。遭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一段时间里,朝廷几乎没人上朝了。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盛唐也有大贪官。唐代大贪官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奸相,他有一个同党王鉷被查后,在登记王的房产时,几天都未登记完。另一大贪官杨国忠,在当了宰相后,仅接受高级丝织品这一项贿赂,就达3000万匹。唐代宗朝宰相元载更有一种癖好,热衷于大兴土木,建房盖屋,这也是所有贪官的三部曲(票子、房子、女子)少不了的一环。他所建的屋宅,竟占了大宁、安仁、长寿三坊,唐代长安都城有109个坊,元载就占其三,可见规模之大,建筑之多。他倒台后,被没收的宅舍足够分配给数百户有品级的官员居住使用,他在东都洛阳还专门营建一座园林式私宅,充公之后,竟能改成一座皇家花园。可是最让人叹为奇观难以置信的就是,抄家的物品中居然有八百石胡椒。据有人计算过,唐时一石重为现在的79320克,那么八百石就是现在的64吨。

  宋代中期,贪污之风蔓延,到了宋代后期,官场更加腐败透顶。北宋著名的奸相蔡京,在王安石推行变法改革之际,他投机新党,并在其后通过种种卑劣手段,又与宦官童贯狼狈为奸,终于爬上相位。在一系列祸国殃民的搜刮中,蔡京自己也乘机假公济私,广为聚敛,富可敌国,还拥有土地50万亩。这还不够,蔡京晚年“既贵而贪益甚”,甚至不惜造假账,领双份的宰相俸禄,可谓贪婪无耻之极。因此,他当时就声名狼藉,为公论所不容。一次,皇帝赐他一座西花园,他为了扩建竟拆毁附近民屋数百间,建成后的西花园奢华甚至超过皇帝的东园。当时太学生联名上书,把蔡京、王蒲、童贯、梁师成等6 个劣迹昭著的人称为“六贼”,蔡为六贼之首。靖康之变后,他被继位的钦宗下令流放,死于海南。陈自强在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韩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元代下场最惨的贪官奸臣是大名人卢世荣。他先靠行贿当上江西榷茶运使,不久因贪赃被废。至元间,靠游说被任为中书右丞,主持财政,严治钞法、盐法,提出实行沽酒、盐铁官营措施。并起用有商贾经历的官吏,受贿卖官,独断专权。“居中书仅数月,恃委任之,专肆无忌。”左司郎中周寅戈与他稍有不合,就被上奏杀害。朝中大臣人人自危。不久被御使陈天祥上奏弹劾,指责他理财“苛刻诛求,为国敛怨,将见民间凋耗,天下空虚”。指责他不申报丞相,擅自支用国库钞20万锭,升六部为二品官。擅自安置自己的党羽,收受贿赂,中饱私囊。最终被处死,割其肉喂野禽猛兽。

  从秦汉到唐宋元贪官所贪款额来看,已相当惊人。但是,如果与明清时期的贪官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明武宗当皇帝时出现的大贪官太监刘瑾,被称为“立的皇帝”,其权势简直与皇帝并驾齐驱,百官见他不得不跪。刘瑾垮台后,所抄家产的数字,据记载,计: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元宝五百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两斗,金甲二,金钩三千,金银汤鼎五百,蟒衣四百七十袭,玉带四千一百六十束,等等,数字之大,令人吃惊。明嘉靖时的权相严嵩后被弹劾罢官,抄其家所得金银、珍宝、字画,数以百万计,更有价值连城的古今名画手卷册页达三千二百零一轴卷册……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至于清代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因他办事干练,深得乾隆皇帝信赖,倚为腹心,任军机大臣20多年。专擅弄权,控制官员升迁,大肆贪污。乾隆去世后,嘉庆下诏令和珅自尽,并抄了和珅的家财。有人估计,和家产值8亿两白银,超过朝廷十年收入。难怪当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

  综观古代中国,腐败还具有公开性、猖獗性和贿价不断上涨的特点。汉唐以后,随着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腐败现象随之迅速蔓延。唐代穆宗时,大臣韩弘以财物贿赂权贵,满朝文武除一人没有受贿外均接受贿赂。到了元代,“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到了清代,腐败更加公开,民间流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古代贪官几乎都没好下场,尤其是明清两朝,惩贪手段极为严酷,被处死刑的贪官比例近乎100%,或弃市或凌迟,朱元璋时代甚至出现“活剥贪官皮”的酷刑。那么为何古代贪官前腐后继屡杀不绝?

  笔者以为,贪污受贿的确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治愈的顽症。历代封建帝王不是不想反腐倡廉,而是雨打芭蕉无可奈何,根本反不了腐败。在皇帝身边的全是腐败分子,要这些腐败分子协助反腐败,无异于与虎谋皮,哪怕让这些人参加上百次的儒家思想教育也无济于事。说白了,利益是现实的,意识形态是虚的,这些贪官为了保住自己贪腐来的既得利益,就算要亡国他们也不会吐出来。事实上,绝对权力体制下,权力的拥有者是否贪腐,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行。由于人的贪欲无止境,历史上有假包换的清官寥寥无几,靠道德感化(类似于今天的政治思想工作)来反腐倡廉不说功败垂成,至少也是效果不佳。

  社会主义的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官员们已经陷入了“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的沼泽地,人们甚至不愿相信有清廉官员的存在,总是习惯性地质疑官员的一切行为。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已有48个大老虎(省部级高官)被打掉,让人们从习惯性地控诉贪官行径,变成了习惯性地谈论贪官“落马”。 现在,腐败越反越多的假象,从一定程度上更警示我们,反腐没有禁区,更没有终点,只有在路上。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今的腐败问题,还是要加强权力监督,加强制度性的建设,强化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的规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此外,现在贪官成本底,死罪的少。应该向古人学习,对腐败还须进行严厉的惩处,让贪官犯罪成本增加才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4 03:31 , Processed in 0.3597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