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99|回复: 3

刘继兴:近代两位风流大才子为何削发为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9 1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曼殊与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两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在文学艺术领域内都有很深的造诣:苏曼殊的诗清新隽永,有“灵界诗翁”之称;其画被柳亚子赞为“千秋绝笔”;其颇具红楼笔意的《断鸿零雁记》开中国近现代文学自叙体小说之先河;他还与林纾、严复一道被推为上世纪初三大翻译家……

  李叔同则是我国引进西洋油画的第一人;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他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他们两人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风华绝代,风流倜傥,在情场上更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颇有古代大文人寄情诗酒声色的遗风。然而,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旷世风流才子,却在人生最好的年华皈依青灯古佛,令多少人为之感慨唏嘘。

  苏曼殊与李叔同的初交是在1907年的上海,两人同为南社成员。那时李叔同任《太平洋报》副刊主编,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就是在该报发表的。这篇抒家国之情、写身世之恨的自叙体小说深深地打动了李叔同。当他得知作者比自己还小四岁时,就更加佩服这位孤愤的爱国诗僧了。1918年6月,在苏曼殊死后的第十七天,有“浪漫艺术家”之称的李叔同自称“尘缘已尽”,在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后以他的杰出才华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尊为第十一代世祖,号弘一大师。

  那么,这两位旷世风流才子为何都遁入空门呢?

  苏曼殊与李叔同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宗教复兴的风潮,他俩的遁世近佛是这种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下的自然选择。

  其次,他俩都有着不幸的身世。苏曼殊的父亲身为茶行买办,有一妻三妾,而苏曼殊却是父亲与家中所雇的日本女佣所生。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是天津著名的银行家,李叔同是父亲与其第五房姨太太所生。正是不堪回首的身世,使他俩时时感到身为苦本,四大非我。

  理想抱负的破灭,是他俩遁入空门的主要原因。苏曼殊与李叔同早年都参加了同盟会,对民主革命一腔热血并为之四处奔波,苏曼殊还因之数遭通缉。李叔同也曾写下了欢呼革命的《满江红》: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

  然而当他们看到辛亥革命的灰色结局与故人挚友的背叛变节时,他们彻底失望了。眼看着中国的苦难无休无止,咏黄花、叹世道不足以排遣心中的积郁,于是便消极遁世,去佛那里寻求去妄归真的另一个世界了。  (刘继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11: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华横溢、才高八斗滴大才子,大多应该都是感性之人吧,且是理想和完美主义者居多,在看透了人性,看清了自我,明白了一却事物滴本质后,因性情之故,选择出世就是必然;老话讲:智者如水,以柔弱而承载万物,天赋其智,却使其身弱;大成若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15: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归因不符合事实。原因为,此二人悟性极高,洞悉人生世界真相,才有此选择。君不见当世聪明而事业有成之人有大量的虔诚的佛教信徒吗?这些人可不是迷信盲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6 09:3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得意马蹄急时是不可能虔诚信佛的,信也是附庸风雅或保自己获得更大什利益。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3 17:45 , Processed in 0.2658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