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70|回复: 0

王家国:踩踏背后,小民文化撑不起大国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4 08: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踩踏事件,一时引起全国关注,随后便是各种反思。在36个生命离开的时候,也许任何文字都是多余的,因为生命已逝,不复再来。我们谨以文字向逝者默哀!

  对此此次事件,已有许多不同的报导或分析,有指向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跟不上经济步伐的,有指向大国崛起过程过于注重经济数据增长而忽视生命的,有争执于媒体权限与逝者隐私冲突的,有纯粹做事后的事件还原的,但凡总总,都是通过某种方式来激起生者的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上演?

  其实,这种事件,之于中国,绝非新鲜事。事实上,据报导,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昆明踩踏事件、湘潭校园踩踏事件、重庆涪陵、杭州西博会、新疆阿克苏以及其它地方,先后都有过 此类踩踏致死伤事件,只不过这次发生在上海,事件后果相对比较严重,媒体报导相对更为详细,因此社会对此关注度明显高于此前任何一次事件。

  所有这些事件的背后, 都有一个绝对共同点,那就是人员高度 密集,且中途突发某一类刺激性信号,该信号引发人群集体性亢奋或恐慌,最终带来悲剧。在反思的过程中,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救济措施或今后要强化的改进点就是,政府应当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对此类高密人群进行最大力度的管控。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在根本点上。因为,当每次人群聚集之时,政府真地都派出大量武警来做人墙隔离带,这既不现实、也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同时也与人权人士们的主张相冲突,搞得似乎像戒严似的。而事实上,我们从上海事件中看到,警察是在场的,甚至有警察也被洪水般人群挤倒压伤,满脸流血。所以,即使当场有一千名警察,只要他们不是形成一堵人墙,而只是分散在人流中,那么就会对当时如洪水般的人群瓦解、淹没。

  批判GDP中心主义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观,这种评论有一定的深度。我们确实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过于强调经济在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其在质上的提高,而事实上,一切与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无关的经济增长都是无意义的,甚至在资源与环境意义上,是一种血淋淋的剥削。2014年的整个下半年尤其四季度,决策的重心确实过于聚集在增长上了,由此而不免会忽略社会与民生问题。不过,逻辑上讲,GDP中心主义不必然可以直接推导出踩踏事件,就上海此次及之前类似的踩踏事件而言,最直接的原因,似乎是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文化因素,即民众有一种爱聚众、看热闹的心理。这在鲁迅先生笔下有过记述,先生当时讲得不是很好听,我就在此不便再重复了。

  回顾事件过程,有两个因素是确定的:一是聚众,人群高密,二是突然出现某个刺激信号,改变原人流的运行节奏或方向,甚至引发恐慌。人们似乎对第一个因素无所质疑,但第二个因素一直未予查明,虽然警方认为与某代金券“天女撒花”无关。不过,一定存在一个突发性的刺激信号!此二因素而言,前者更是主因,是根本原因,后者是次因,是次要原因。所以,要想深刻反思此类踩踏事件,就必须分析为什么国人喜欢聚众、看热闹,为什么一个刺激信号就会让有序向前的人群一下子作鸟兽散。

  为什么喜欢聚众?有人认为,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小民意识有关。此言虽糙,但也有几分道理。小民意识,是一个社会文化概念,相对于当下比较流行的另一个概念,即公民意识。前者指以自我利益或自我为中心的一种社会观或自我观,因内心封闭而迫切于猎奇。而后者是以公共利益或社会为中心的一种社会文化观,因内心敞开而理性行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民喜欢聚团、凑热闹,爱伸长脖子看别人笑话,而一旦灾难之火蔓延并烧及自己时,便是夺命狂奔,不顾一切地。先辈于此自有精彩描述,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所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皆属此小民心态。于是,当灾难铺天盖地袭来时,“明哲保身”的小民思想所带来的结果当会如何?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发生“踩踏”事件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从更大的角度看,这种“踩踏”又何止只发生在肉体上?经济中民间借贷危机,那种所谓的“跑路”难道不是又一种踩踏?

  小民文化,撑不起大国崛起。公民文化,需要理性与契约精神。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虽然有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有所提高,但我们还没有钱到那种可以任性的程度,为了一个跨年夜的倒数钟声而密集拥挤成一平米竟插立六七个人般地疯狂,无论是出于猎奇,亦或追求刺激与享受,但终究不会是出于某种理性的合理选择。而事实上,从国际来看,我们的游客似乎在哪个国家都不是那么十分受到欢迎,除了喜欢中国游客大手大脚会花钱。我们或许真地需要反思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经济强大后的中国人,精神与文化上如何变得同步强大?换言之,如何用现代公民意识与文化来武装一个大腹便便的暴发户?

  21世纪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得到世界的尊重,光有钱或靠四处撒钱是没用的,必须在文化上强大,重塑文化上的主体性中国。这种文化的建设与重塑,需要从每个公民做起,彻底摆脱小民意识,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方可得到更多尊重。

  归要言之,公民如此,国家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17 02:19 , Processed in 0.0937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