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19|回复: 0

张志坤:捍卫钓鱼岛主权,中国能够成功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4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钓鱼岛争端已经演变成一场重大事变,这一事变将怎样发展,最后又将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心中挂怀,他们不免会问,捍卫钓鱼岛,中国能够取得成功吗?
  
  笔者以为,所谓的成功无非有两个涵义:一个是钓鱼岛主权的得失,一个是迎接战略考验的能力。
  
  先说说钓鱼岛主权的得失。
  
  诚然,钓鱼岛目前在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虽然这样,但日本除了在周围十二海里巡逻并抓捕登岛的中国民众外,并不敢进一步开展对钓鱼岛的开发利用,简单地说,就是不敢动、不敢碰, 这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处于休眠搁置的状态。但是现在,日本已经开始实质性的染指了——购买岛屿实现所谓的国有化,这是初步的,下一步还可能要进行各种名义的开 发、管理,这就是要行使主权了,也就是说,要在中国明确宣布拥有主权的国土上肆虐了。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所谓中国的捍卫,事实上也就归于失败。
  
  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
  
  从日本方面来说,这差不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既然已经购买到手,不继续做一点事情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证实钓鱼岛的确是属于日本的,如果只是名义属于日本(即 国有化的购买),但实际上不敢使用,难免流于形式,是没有说服力的。
  
  但对于中国来说,发生上述的事情则意味着中国的主权丢失。自己的领土被别人占领使用,国土沦丧,不是主权丢失又能是什么呢?再说什么“无论日本采取什么措施,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 于中国的事实”已经没有意义了。当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也可以说“无论日本采取什么措施,都改变不了东三省属于中国的事实”,但这样的话说起来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显然,这是屁也不顶的废话。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以强有力的行动制止日本的“国有化”及后续动作,如果能够制止,就是成功地保卫了钓鱼岛,否则,就是不可否认的失败。
  
  怎样才算是“强有力的行动”呢?
  
  马克思说得好,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在钓鱼岛问题上,现在已经到了进行“武器批判”的时候了。只有进行强有力的武器批判,才能直接有效的捍卫主权。对此,中国必须做好 周密充分的准备,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2010年写过《钓鱼岛:坚决打响中日军事较量的第一战》、《从钓鱼岛事件看中国对外战略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也说与日斗争的策略与手段》 等一系列文章(为防止有人说笔者吹牛起见,笔者愿意把原文附后)。笔者愿意相信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准备一定是充分而足够的。
  
  其次再说说对中国的战略考验。
  
  日本打前锋,美国做后盾,他们之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上掀起波澜,所着眼的绝不仅仅是钓鱼岛的归属,如果就这样狭窄地估计美日,那未免就太门缝里看人了。笔者以为,他们更重要的战 略企图在于,要通过这一行动试探中国的战略底线,考验中国战略能力,摸清中国的战略底数,为以后更大更重要的行动找到行动的依据。
  
  坦率地说,这的确是一招妙棋。众所周知,中国的力量现在看起来已经相当显赫,有GDP作证。如果拿金钱衡量,可说当今世界无人能与中国比肩,连美国都是中国的债户,但这个甚嚣一时的 庞然大物在战略上有多少斤两,对于积极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的美国来说,迫切需要作出精准的评估,以便妥善地进行相应的战略部署。这种战略评估在纸面上已经进行了多次,但缺少的 是实践的检验。由谁来做这样的检验呢?美国自己亲自上阵,干系重大,结果很难掌控,弄不好不可收拾;由菲律宾来做吗?以菲律宾微不足道的能力,怕是不足以见证虚实;这样一来,日 本就成了恰如其分的试纸,让日本出面,在钓鱼岛问题上做文章,不仅能测出中国的虚实,也可以考量日本的价值,一举而数得,何其妙哉!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浅尝辄止、引而不发,坐看风云起,稳坐钓鱼台——对不起,笔者说错了,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坐看中日叫,瞄准钓鱼岛。
  
  这的确是一场重大的战略摸底。在这样的战略考验面前,中国的战略能力将毕露无遗:
  
  如果中国能干净利落的横扫对手,就如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那样,不管主权归属最后到底如何,中国的战略能力还将是有口皆碑的,国内外都将获得认可。当然,口头上美日还是要大叫大嚷 一个时期的,但在实际上一定会老老实实,他们会主动把钓鱼岛问题搁置起来、冷冻起来,在相当长的而一个时期再也不会发生什么主权问题。
  
  如果中国不能横扫敌人,而只是给对方以沉重的一击,就如1979年对越南那样,争端将持续发酵,冲突将持久化,长期化,国内外的舆论将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如果中国仍然仅仅还是打口水战,不敢采取有实质意义的战略举措,那么不但钓鱼岛的主权将归于人手,更重要的是,美日乃乃至周边各国都将从中看到中国的真实面目,日本在钓鱼岛问题 上做法将升华为经典案例,成为各国争先效尤的榜样。
  
  显然,第一种情形意味着中国成功,第二种情形意味着中国部分成功,第三种情形,不客气地说,显然就是基本的不成功,这并没有什么可以讳言的。
  
  中国究竟会做怎样选择呢?
  
  目前看来,上述三种可能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尽管许多人呼喊对日不惜一战,但也有相当一批人在拿“战略机遇期”说事。他们说:“美国试图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让中国自顾不暇,丧 失战略机遇期。如果中国接招,全力以赴跟日本、菲律宾等国周旋,就会失掉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目标。孰轻孰重,心里要有数。领土问题当然重要,但不是一出现领土争端,当下解决 就是最好时机。面对中华民族千年复兴的大战略、大问题,钓鱼岛、黄岩岛是战术级问题。我们不能让战术问题影响我们的大战略问题。”这段话,听起来帽子大得吓人,其实说来说去,意 思还是说钓鱼岛问题完全应该置诸脑后,完全可以往后放一放再说,甚至可以放到千年以后。
  
  不要小瞧这一段话。这一段话既揭示了相当一部分有影响“专家”、“学者”的看法,更折射出他们对中国战略能力的估价。他们认为,中国对付日本、菲律宾等国就需要“全力以赴”,并 且还将因此失掉“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目标”,所以,合理的逻辑自然就是,为了“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目标”,中国不要说与美国抗衡,就连与日本菲律宾等对抗也是不可以的, 应该赶紧屈膝投降才是。
  
  由此得出我们的结论:中国捍卫钓鱼岛的行动能够取得成功,不取决与别人,关键还取决于自己。如果发展壮大的中国事其实连日本、菲律宾等国都对付不了,所谓成功捍卫钓鱼岛也就无从 谈起了。
  
  附文1:钓鱼岛:坚决打响中日军事较量的第一战
  
  “九一八”国耻之日就要到了。在这个令全中国感到耻辱的日子前夕,中国的一名渔船船长正面临日本的审判,理由是这艘渔船在钓鱼岛海区捕鱼。这将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要耻上加 耻。考虑到中日之间的历史恩怨,可以说,这是对中国一个极大的侮辱,与这个侮辱比起来,甚至美韩的黄海军演都将相形见绌。中国有句俗话,“说话莫揭短,打人莫打脸”。扣留一艘在 有领土和海权争议地区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要被日本的法律所审判,这无疑是在打全中国人民的脸,日本政府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也就是说,居心叵测的日本不但自己空前强硬、决不妥协 ,而且也没有给中国政府留下任何妥协的空间和余地。据此可见,此次钓鱼岛撞船事件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仅仅关乎民族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有深刻复杂的战略背景,暗藏着 日本极其阴险的战略企图。不管此次钓鱼岛事件最终如何收场,今后,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纷争必将连绵不断、愈演愈烈,从而来开中日军事较量的大幕,对此,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掉以轻 心,不但要充分认识此一事件的恶劣性质,更要充分认识事件背后的重大危机。
  
  第一,日本早已将军事矛头指向中国
  
  冷战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开始了军事战略调整。进入本世纪以来,日本的军事力量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先后多次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争夺“离岛”军事演习,加强靠近台湾的硫球群岛属 岛的军事部署,针对中国海空力量,构筑了更加严密的监视网络和体系,不断把日本的海空力量向中国周边延伸,毫不隐瞒地把军事矛头主要指向中国。
  
  可以说,以中国为主要作战对象,在美国的战略支撑下,借助所谓中国威胁论,强化日本的战略地位,在战略上发展自己,这是新时期日本对外关系的基本取向和战略决策。
  
  这并不是说日本确实得出了中日战争不可避免的判断。事实上,世人皆知,为了取得所谓的经济发展,中国把自己的军事能力和军事意愿压缩再压缩、限制再限制,中国从根本上就不想看到 周边出现任何硝烟烽火,不原意与周边的任何一个国家发生武装冲突,甚至在事关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台湾问题上,只要不是台独逼得太紧不留余地,中国都是得托且托,至于一些岛屿争 端,如南沙群岛、钓鱼岛等,更是抱着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用中国的官话叫“有理、有力、有节”,其中的核心在于“有节”,就是说要有所节制,节制自己的能力,节制自己的行为及行 动。
  
  但是,中国的行为态度不在日本考虑之内。日本从来都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来捏造事实、制造事件,进入近代以来日本从来如此,在不断侵略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也从来如此。今天,不管 中国是不是威胁,日本都要把中国说成是威胁,因为只有这样,日本才能在美国的束缚下,借中国威胁的接口进一步武装自己,进一步在战略上发展自己,才能完成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的 兑变,进而实现充当全球战略大国的野心。
  
  所以,今后日本将处心积虑地在军事上与中国较量,给自己的武装发展创]造机遇、注入动力,所需的就是各种事件和借口,而钓鱼岛将成为日本制造事端、挑起中日冲突的最好底本。
  
  第二,绝不能让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得逞
  
  总有一些善良的中国人,希望中日两国也能在互谅互让、求同存异,顾大局、识大体的基础上处理双方的领土及海洋权益之争。坦率地说,也许这个愿望用在别的国家上可以,拿来对日 本则完全没有可能。日本从来都是一个无可理喻、只能力服的东西,这个民族具有强烈的暴虐性格,心理阴暗、行为乖张、举措卑鄙。要么把它打败,要么被它征服,只要能征服它、打败它 ,打得越狠越没人性,它在心理上就越服从越信奉;而一旦它可以骑在的头上,灾难就将无穷无尽,它对被打败的对手没有怜悯,更也谈不上什么尊重。这大概就是日本军队为什么历来都是 世界上最残暴的军队的文化基因。如果在钓鱼岛军事冲突中中国退让甚或失利,日本人骨子里瞧不起中国的心理将再次大爆发,它的战略野心将空前膨涨起来。
  
  大和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不知厌足的民族,从来都得寸进尺、登鼻子上脸,这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当年,他们制造“九一八”事变吞并东三省还不够,又进一步策划所谓“满蒙独立”, 这也不够,还进一步推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蚕食进逼,一步一步地灭亡中国。现在,他们的野心家仍屡次宣称要再来一次甲午战争,多次放言中国应该分裂为若干个国家,展示骨子里对 中国的仇恨。在舆论上,他们动辄就否认侵略战争的罪行,否认南京大屠杀,试图翻历史地铁案。在军事上,他们极力向台湾靠近,在解释所谓“周边有事”时把可能的台海冲突列入其中, 阴谋准备在台湾问题上插上一杠子,等等。凡此种种,说明今天的日本仍然包藏祸心,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对于这类东西,还是伟人说得好,看它的过去,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 过去和现在,知道它的将来。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得逞,它非但不会就此满足止步,反而将加快军事扩张的步伐,将在极度膨胀的野心驱使上,变成持续扑向中华民族的一条疯狗,将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演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路线图。
  
  所以,为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着后世子孙的生存安全,也为着亚洲人民的和平福祉,崛起的中国必须用强有力反击粉碎日本的扩张企图,使其野心刚刚溢冒就被无情的埋葬。在钓 鱼岛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也完全不需要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
  
  第三,必须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
  
  钓鱼岛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中国崛起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场初战。人类的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已充分证明,世界任何时候任一地区都不存在永久的和平,战争与和平从来都交替发生。我们没有 任何理由相信永久的和平,我们完全应该相信,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后,中国总有一天要面对战争。任何战争都有初战,那么,什么地方可能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初战之场呢?当然,总体上 说,中印边界、南沙群岛甚至西北边境都有可能,都需要做认真的准备,但是,笔者以为,可能性排在前三位的却是台海、朝鲜半岛以及钓鱼岛。在钓鱼岛,日本随时准备使用武力,它已经 进行的多次演习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撞船事件中日本事实上已经使用了武力,所谓的海上保安厅就是准军事力量,这是世界公认的。日本已经动武,难道我们就只能动嘴吗?难 道口水比大炮更有杀伤力吗?最后的辩论注定是武力的辩论,这是人类的常识。所以,上述三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第一场军事较量的发生地,机会完全均等,最后究竟哪个将成为第一,取决 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难以人为测定。但是,台海也好,朝鲜半岛也好,即使爆发战争,那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事,日本就是野心再大,充其量也只是配角,但在钓鱼岛发生的冲突, 一定是中日军事较量的初战,这将是确凿无疑的。
  
  对此,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战略准备。在国策指导上,要早定决心,在战略设计上,把打赢钓鱼岛战役列为重要的准备事项,不能有事应付一阵子,无事躺下睡大觉,总是被动应对那一 套。在军事上,必须制订详尽多样的预案,要能够应对小、中、大和点、线、面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的武装冲突。这将是一场只许胜利不能失败的初战。初战失利,后患无穷,贻害深远, 历来为兵家之大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初战更是干系极其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军事准备的同时,在经济、外交、文化舆论等各方面都也要准备好相应的配合预案,而不能 总是临急抱佛脚,什么“决定推迟第二次东海问题政府间谈判”,屁用不顶!现在,钓鱼岛及周围海域实际被日本所控制,中国如何介入,如何深入,如何取得立足点,最后如何摊牌,应该 有系统的规划设计,并要按部就班地坚定进行,这样才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不要怕因此得罪日本、激怒日本,你得罪它是这样,不得罪它也是这样,譬如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打死老虎, 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中日之间五十年没有打仗了,这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现代国家以来从未有过。这种状态还能维持多久,是不是很快就将终结,进行这样悲观的预测并不是杞人忧天。如何打赢下一场中 日战争,这是全体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笔者文章:《面对死敌:打赢下一场中日战争》),但是,如果连一个小小的钓鱼岛都拿不下来,连初战都畏首畏尾 ,不能取胜,或者不敢取胜,那么结果将是悲惨的,可能要比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还更悲惨。这是中日关系的宿命。和谐世界的理念,也许拿到世界其它哪个角落都行,甚至在中美关系上也都 不能说完全说不过去,唯独在中日之间决无可能,这一点,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不应该存有任何幻想。
  
  附文2:从钓鱼岛事件看中国对外战略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
  
  任何国家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与冲突,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出现危机与冲突的时候,能有效地捍卫自身的利益。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对外战略是否成功, 集中地体现在应对危机处理冲突的能力上,如果在危机与冲突发生之际能较好地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说明这个国家的对外战略是卓有成效的,也是成功的,反之,则是低效的或者是失败的 。中日钓鱼岛冲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结合此次事件的全过程,我们对长期以来中国所奉行的对外战略究竟该怎样评价,有关对外战略基本方针、战略策略等各领域中,究竟哪些东西 管用,哪些东西没用,在此次冲突中可以说进行一番很好的检验。现在,日本终于决定释放中国渔船船长了,这很可能标志着此次钓鱼岛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事件虽然暂时过去,但值得总结 和需要反思的东西多得很,我们认为,在中国的对外战略方面,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深思。
  
  反思之一:所谓密切的经济联系,到底有多少实际的价值。
  
  尽人皆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最突出的成就,是与西方世界其中特别是美日两国形成了空前密切的经济联系,与美国据说已经到了“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程度,说起来甚至 比夫妻关系还更硬梆,与日本的关系听说也到了“互相依赖”,得程度,非比一般。对此,“专家”、“学者”们可以开列出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炫目不已的数据。似乎这样的联系越密切 ,国家间的战略关系也就越深厚,于是什么“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之类的论调就大行其道,也是一些“专家”、“学者”动辄拿来“说事儿”的所谓“大局”,以至于我们已经听惯了“从 ××关系大局出发”这样的话。事实上,中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极力地加强这种关系,似乎只要使这种关系不断攀登新高峰、达到新境界,所有的冲突与分歧就都可以烟消 云散了,虽然不能据此就说可以世界大同,但起码和谐世界将指日可待,中国就再也不会面临威胁与侵犯了。
  
  但是,我们这个爱如至宝、奉若掌上明珠般的东西究竟有什么战略价值呢?比如说,比夫妻关系还硬的中美经济联系在钓鱼岛争端中发挥作用了吗?在整个冲突的过程中,美国对自己向背做 的是何种取舍呢?日本和中国都“互相依赖”了,既然“互相依赖”,日本海为什么要强硬的扣押中国的渔民?而中国渔民最终被释放,是中国政府坚决不妥协的立场发生作用了呢?还是日 本怕离开中国活不下去?是不是日本的政客已经充分认识到,一旦失去中日巨大的经济贸易,太阳就很可能从西方出来,日出之国就将变成日落之国,或者他们连上吊都找不到绳子呢?
  
  总之,时下的中国是很看重这个东西的,把它看得很值钱、最值钱,总是细心维护、小心呵护、精心爱护,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但别人的态度到底如何呢?特别是日本,到底是钓鱼岛争端 服从“中日关系的大局”,还是“互相依赖”的中日经济关系在钓鱼岛争端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屁用不顶,相信任何一个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能得出一个鲜明的答案。
  
  反思之二,“韬光养晦”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到底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韬光养晦”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策略,这不仅国人耳熟能详,就是老外们也已都经常挂在嘴上了。这个东西可是了不得了,据说功效非常神奇,简直如同魔咒一般,不但是保障 中国发展的灵丹妙药,而且今后还要管上一百年。现在是2010年, 100年后是2110年,这就是说,不但我们这些当代人要“韬光养晦”,就是我们的儿子、孙子、甚至是重孙子,也都必须“ 韬光养晦”!
  
  这实在令人震撼不已!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发展步伐简直如加速度般,世界面貌的变化越来越快,新东西层出不穷,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知识、 技能,折旧非常之快,往往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就被淘汰。以笔者的智商,想要找出能管上100年这么久的东西,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这个“韬光养晦”就是绝无仅有的了。
  
  现在,钓鱼岛的冲突发生了。应该说,这正是“韬光养晦”术大显神威之时,也是“韬光养晦”的用武之地。按照一些“专家”、“学者”的解读和阐释, “韬光养晦”在钓鱼岛事件中的运 用应具体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强调“斗而不破”,具体做法是“有理、有力、有节”。
  
  所谓“斗而不破”,这是有来历和有历史渊源的。想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可国民党总是三心二意,经常与共产党搞摩擦,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共 高潮。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共产党既要反对国民党搞摩擦,与反共高潮做坚决的斗争,同时又必须掌握火候,不能从根本上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所以提出,同国民党的斗争要“斗而不破”, 具体的方法就是“有理、有力、有节”。时过境迁,现如今可能全世界都统一战线了,所以如今我们不但与美国要“斗而不破”,要“有理、有力、有节”,与日本也是这般,既要“斗而不 破”,更要“有理、有力、有节”。所谓“有理”,声明钓鱼岛主权无可争辩属于中国也;所谓“有力”,反制措施据说为38年来罕见者;所谓“有节”,先采取点措施,如果不管用就再增 加点,以此类推,一点一点地往出挤是也,就如当年蒋介石的“跑堂上菜”战术一样。
  
  第二,坚持理性应对。
  
  一家很有影响的大报在论及钓鱼岛冲突的时候声称,中国要有“内心的沉着和平静”,要“看淡对外矛盾”,并且“中国还要让世界看清,中国不惧冲突,但中国充满理性,中国致力于用现 代方式处理各种冲突”。什么是“现代方式”呢?这深奥得很,据说“历史上的大国通常只有‘斗’一种手段,原因还是它们不够真正‘大’”,而我们中国现在特‘大’,所以手段很多, 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约束住中国的民众。于是,报刊呼吁说不要出现2005年那种情况,要“给外交操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各级单位组织都出面做了工作,告诉员工不要激动、不要上街 ,训诫说最大的爱国就是最好本质工作等等。据说这样就能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了。
  
  要不说中国的老百姓实在是好老百姓,听话得很。今年9?18期间虽然有中国人被日本关押,虽然在这个敏感的日子里日本还在抽中国的耳光,但中国还是没发生2005年那样大规模的反日 游行示威,给外交操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也给“有理、有力、有节”留下了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余地,可以预计,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继续在“韬光养晦”指导下进行解决了。
  
  那么,钓鱼岛最后的结局到底会怎样呢?这里面是很有一些学问的。本来,此次事件的实质乃主权之争,核心是钓鱼岛的归属,放人不放人不过是表面问题,但现在舆论调子已经转向, 已经把一个主权之争的问题描述成“中日撞船事件”了,并且明白无误地说:“很难想象中国能一个又一个地将所有对外矛盾解决干净,有的能解决,有的只能挂在那里,但中国崛起本身能 使当前的一些问题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能把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碾碎。比如中国GDP总量一旦成为世界第一,世界一些力量对中国的态度很可能发生调整”。这又是不是在暗示,说钓鱼岛 问题只能等到中国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一才有可能解决?如果是这样,那么目前中国的GDP刚世界第二,根本就别指望了。
  
  若问,这就是“韬光养晦”的光芒与魅力之所在吗?一些“专家”、“学者”可能不久就要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地进行一番论证了,题目可能是:论钓鱼岛冲突中“韬光养晦”的战略运用及 其所取得的神奇功效。这的确是一个深奥的科研课题,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的表现,到底是“韬光养晦”的一次具体实践,还是别的,值得深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韬光养晦”在国人 心中的问号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因此变小。
  
  反思之三, “和平发展”的基本方针今后将面临越来越强烈的冲击。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国策,这既是一种对内政策,同时也是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践行这样的国策,对内对外都需要坚持“不折腾”,都需要“和谐”,对内要“和谐社会”,对外要“和 谐世界”。大家都一团和气、皆大欢喜,这样我们就可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了。
  
  应该说,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十分灿烂的美好理想,果真能实现这一理想,化天下干戈为玉帛,不要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连全人类大同都有实现的可能,提出这样宏大的 理想远景,的确是不能不令然肃然起敬的。
  
  也许是好事多磨的缘故吧。尽管我们的愿望如此美好,但“和平发展”现在却越来越麻烦频仍。从内部来说,中国的穷人们与富人资本家之间一直不很和谐,而富人及资本家们在这方面 的努力也很不够,以致于“仇富”心态在中国持续蔓延,这令人烦恼。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 “和谐世界”关键在于怎样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和谐”,可以说,没有与西方世界的“和谐 ”,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和平发展”。
  
  目前看来,西方与中国有越来越不“和谐”的可怕趋势,钓鱼岛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按理来说,中国提出了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明确表示不挑战美国的霸权,而且,为 增加这方面的战略互信,中国与美国等各国高层往来不断,各种对话、论坛层出不穷,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这些艰辛的努力,中国的“和平发展”应就该得到西方的支持与配合才 是。可实际情况是,不仅来自美国的支持与配合令人失望,现在看连日本也要刻意与中国作对,刻意发展令人烦心的挑战,让中国上下难平、内外难和,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制造难题。
  
  这样看来,钓鱼岛事件就不能说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了。看似小事一桩,实则厉害攸关,其所关联的,不仅是中国的主权及核心利益,俨然直接冲击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大业。说得 直白一点,不要说“和平发展”美国不同意不好办,就是没有日本的同意,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不是也要成问题呢?
  
  钓鱼岛事件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一事件所挑战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主权,而是强力冲击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如果以钓鱼岛事件为契机,今后日本不断发展针对中国的战略进攻, 沿冲绳群岛扬鞭西进,中国是不是就得在日本的不断敲打下去“和平发展”呢?难道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今后注定要在坎坷不平、委曲求全的过程中艰难地推进下去吗?这难道是“和 平发展”所必须的代价吗?
  
  所以,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可能暂告收场,但两艘巨大的国家之船才刚刚开始迎头驶近,未来也许还要发生更大更强烈的碰撞。仅仅一个小小的钓鱼岛,有关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方针、 基本策略和基本价值取向就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更何况面对今后愈加严峻的形势呢?
  
  中国外交词汇中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是:我们将拭目以待。未来中国的对外战略究竟应该如何发展调整,也让我们来一个“拭目以待”好了。
  
  附文3:也说与日斗争的策略与手段
  
  中国的渔船船长已经获释回国了,但钓鱼岛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谁都无法否认,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我们还要与日本进行激烈的斗争;同样也谁都无法否认,我们与日本的斗争 必定是长期的和持久的。说都知道,斗争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手段,从目前的情况看,恰恰在与日本斗争策略与手段问题上,不同的中国人有了不同的认识。
  
  不可否认,以渔船船长获释为标志,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取得的一个初步的胜利,关于为什么能取得这个胜利,为什么日本被迫释放渔船船长,见诸于舆论媒体大致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稀土制胜论。
  
  这个版本的说法是:日本所需要的稀土完全依赖中国,传说中国要中止向日本出口稀土,于是日本人不得不服,无奈之下释放詹其雄。
  
  第二个版本:市场制胜论。
  
  这个版本的说法是:中国市场对日本已不可或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海外经济增长源,日本承受不起中日之间从“经热”变“经冷”的变化,因此,日本不敢让中日关系出现大 的倒退,以至于影响了经济贸易,所以最后只好妥协。
  
  第三个版本:生活依赖论。
  
  这个版本的说法是:翔实的数据说明,日本人衣食住行中的用品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于是,日本有人惊呼,没想到日本经济如此依赖中国。为衣食住行之大多数用品计,日本就不敢与中国 横眉立目、一味强硬了。
  
  上述三个版本有一个共同的要点,核心都是在强调,日本对中国高度依赖,没有中国的物质,没有中国的市场,日本就要不堪承受,极端的说法甚至说:“毁掉中国经济的前途,日本完全可 能成为与中国一样受损的一方。”
  
  这又是一种“相互依赖”论。曾几何时,主流的“专家”、“学者”不断训诫我们说,中国与美国是“你也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的“互相依赖”。现在,这种依赖论又挪到了中日 关系上,似乎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本方面之所以有所妥协,有所退让,完全是出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
  
  这值得我们自豪吗?
  
  秉持上述诸版本的人,谈起来都有点眉飞色舞,很有些沾沾自喜、津津乐道的样子,并以此为根据为出发点,大肆宣扬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宣称什么,“经济关系将最重决定一切”。这 样一来,岂不是说我们已经掌握了越来越强大的武器,不但可以收拾掉日本,就是进一步收拾美国也要不在话下了?
  
  我们说,这完全是在拿羞耻当骄傲,拿放血当舒坦。须知,上述所谓的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实质上非但不是什么依赖,反而是赤裸裸的剥削。
  
  先说稀土
  
  既然谁都知道这是不可再生的极其宝贵的资源,中国有什么义务必须供应给日本、美国?既然知道这一稀有的宝贵资源日本、美国都主要用在了他们的高科技武器上,中国有什么理由必须满 足他们的发展高科技武器的要求呢?难道中国不是他们那些高科技武器的打击目标吗?过去,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于赚取外汇的迫切需要,中国曾不惜卖血换钱,对外出口大量自己也紧缺的 资源产品,但是今天,我们手里的美元多得都快成了麻烦,难道还需要出口稀土以赚取外汇吗?如果不是为赚取外汇,那么我们持续大规模出口稀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就因为日本 美国迫切需要、我们就得赶紧奉上吗?一方面美国自己有大量的稀土矿不去开采,日本大量囤积,一方面要求中国必须足量供应,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掠夺吗?
  
  再说市场
  
  “中国市场对日本不可或缺”。这居然有什么新鲜的吗?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市场一直就是日本榨取中国人民血汗养肥自己的一块宝地,后来他们发动侵华战争、直接占领我国,很大的目 的也是想独占中国的市场。所以,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抵制日货从来都是重要的选项。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不得不承受日本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仅仅若干年前,包括日本在内,他们一直用各种淘汰下来的劣质的电子产品来欺蒙中国人,从中国市场上赚取了超额惊人的利润。现在已经到了要保护我们的市场,重 组中国市场秩序的时候了,我们要发展的是民族工业制造业,难道我们还能继续以市场让给日本而自豪、自傲吗?
  
  最后说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
  
  谁都知道,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是人类产品中最具实用价值东西,是真正能养活人的物事,这是真正的财富,也是目前多数中国人民仍然紧缺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现在正海量地供应日本 ,供应欧美,而且还是以低于中国国内市场价格卖出去的,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的血汗在养活着美国、日本。换回来的事什么呢?换回来的就是巨额的外汇储备及巨额的美元国 债。在这样所谓的出口导向战略,表面上看,中国的经济因此一派繁荣,中国人民也因而中受益,但从更深层面来说,我们不仅要问,利益的大头不是日本等西方国家攫取了呢?用中国人民 的血汗财富养活他们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明的掠夺剥削吗?
  
  这就是日本对中国所谓的依赖吗?
  
  也许,日本现在真的是离不开中国,但这是一种怎样的离不开?这种离不开,大概就如同虱子叮在人身上,已经嗜血成性了,因此难以割舍、因此离不开。也就是说,在现阶段,日本还不愿 意舍却中国这样一个可以吸食的供血者,而一旦吃饱喝足,羽翼丰满,它很可能就要扑上来,一口咬死这个庞然大物。从甲午战争到1931的侵华战争,40年间,日本从中国榨取吸食的血液难 道还少吗?最后还不是像疯狗一样扑向中国吗?我们今天这样喂养着日本,难道就不虞有朝一日日本反噬扑来,再一次将中华民族拖进深渊吗?
  
  所以,稀土也好,市场也好,不应该是用来与日本斗争的砝码。好像只要日本表面上让一让,我们就可以继续向其出口稀土、继续向其放开市场、继续向其提供日用品了。相反,不管日 本有没有挑起与我们的争端冲突,和也好,斗也好,我们都不应该让宝贵的资源财富继续外流下去,应全力保护我们日益减少的稀土资源,保护我们自己的国内市场,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可持 续发展最基本的举措。不能再拿稀土资源和国内市场作为与日本乃至美国作交易的筹码。一句话,这根本就不应该是我们与日本斗争的策略和手段,继续沉迷与拿资源、市场与日本等作交易 ,结果将看似占上风,实则吃大亏,流毒深远,贻害子孙。
  
  那么,用什么与日本作斗争?与日斗争的策略与手段应该是怎样的呢?
  
  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今天的国歌)里唱到: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多么悲壮、多么勇敢的呐喊!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及帝国主义近百年侵略压迫下, 已经危机到需要用血肉筑成卫国长城这样悲壮的地步,这说明,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来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这样的精神是可贵的,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仍然需要我们加以发扬光大。
  
  所以,今天与日本的斗争,第一,要树立应有的决心与意志。
  
  坦率地说,和平发展不能变成绥靖主义。对于霸权主义以及一切阴谋野心,中国不能也无法一味地忍让躲避。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察诸历史事实可以知道,它历来是一个侵略成性 、扩张无度、残忍暴虐的东西,从来与热爱和平、珍爱生命不沾边对于身边这样一头残忍的恶狼,。中华民族万分警惕、时刻小心也还不够,还必须下定决心、树立起与这头恶狼“有你没我 、有我无你”的坚强信念,特别是今天,天下谁都知道,日本正在充当美国的战略工具,所谓强化日美安全同盟,说白了就是要强化对中国的战略压迫,他们明白无误地要压缩中国的展战略 空间,要限制中国的发展,而日本就是要在这样的战略框架下,重新实现自己的野心。我们难道可以装做看不见、听不懂、不闻不问吗?如果今天让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得逞,明天它就要觊 觎台湾岛,后天就要染指南海诸岛,接下来就要策划进军中国大陆。不要以为日本侵略扩张的战略步伐会自动停下来,更不要以为美国的霸权会良心发现,阻止他们扩张步伐唯一的方式,就 是要对他们的野心予以坚决的毫不妥协的回击。而不能自缚手脚,用“和平发展”、‘“韬光养晦”之类的词句把自己套牢,任由战略对手为所欲为。
  
  但是,仅仅有决心和意志还是不够的,先辈的悲壮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我们的国家有强大的实力,关键是我们要运用好自己的力量,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手段。
  
  所以,与日本的持久斗争,第二,还要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示弱。
  
  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周围一直进行所谓的执法巡逻。它的准军事力量,所谓的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舰只,定期巡航钓鱼岛海域,而我们对此几乎是不闻不问。近几年间或有几艘考察船 进入,宣示一番主权也就回来了,没起到明显的效果。对于这样一个主权岛屿,整天看着日本的巡逻船在周围游荡,宁不自愧?围绕钓鱼岛的斗争,今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执法对日本的所谓 “执法”,毫不退让、毫不动摇,就是要让日本一筹莫展、无计可施。难道我们一个堂堂GDP世界第二大国,就支持不了巡航钓鱼岛的那一点经费吗?
  
  仅仅这样也是不够的。如果在双方巡逻对抗中日本铤而走险,打响战争的第一枪怎么办?
  
  军事准备是万万不可缺少的。所以,与日本的斗争,第三,要做好最后以武力解决的准备。
  
  武力较量必定是钓鱼岛问题最后的结局,对此,不应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些“专家”、“学者”以为,只要与日本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相互依存,钓鱼岛自然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我们说,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还有些“专家”“学者”以为,只要等待中国崛起就可以了,什么问题都能瓜熟蒂落、不请自来了,“比如中国GDP总量一旦成为世界第一,世界一些力量 对中国的态度很可能发生调整”,就能“把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碾碎”。言外之意,这时钓鱼岛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说,这也不过是痴心妄想。世界上从来没有对话对出的战略空间, 也从来没有扫帚或疾风不到而灰尘自己跑掉的事情,钓鱼岛最后需要的就是中国的铁扫帚,就是中国武装的钢铁疾风。
  
  与日本的斗争刚刚开始。不要以为日本会善罢甘休,日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霸权也注定要趁机兴风作浪。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用什么稀土、市场之类的东西搞战略博弈, 那就是既可怜、又可悲浅薄之举,而且最后吃亏的一定还是自己。这不成其为与日斗争正确的策略和手段。
  
  听说,对日本的稀土出口又恢复了,但愿这只是做做样子,在此,笔者呼吁,保护好我们自己的稀土资源和市场空间吧,真的不应该拿这些东西做博弈的筹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20 05:25 , Processed in 0.1250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